科室: 內分泌科 主任醫師 鄧仰欣

  糖尿病治療的目標是控制高血糖,糾正代謝紊亂,消除糖尿病症狀,防止或延緩併發症,維持良好健康和勞動能力,保障兒童生長髮育,延長壽命,降低病死率。目前強調早期治療、長期治療、綜合治療、治療措施個體化的原則。具體措施以飲食治療、體育鍛煉、藥物治療、血糖監測和糖尿病患者教育五個方面。
  一、飲食治療
  飲食治療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治療措施,應嚴格和長期執行。尤其是肥胖或超重病人,飲食治療有利於減輕體重、改善高血糖、脂代謝紊亂和高血壓。
  1、總熱量
  制訂總熱量首先按病人性別、年齡、身高、工作性質、生活習慣等因素算出理想體重
  理想體重(公斤)=身高cm-105,根據理想體重計算每日所需總熱量。成年人休息狀態下每日每公斤理想體重給予熱量l25-30kcal,輕體力勞動130-35kcal,中度體力勞動35-40
  kcal,重體力勞動40 kcal以上。兒童、孕婦、營養不良和消瘦,以及肥胖者酌情增減。
  2、碳水化合物含量
  約佔飲食總熱量的50-60%,提倡多用粗製米、面,但要保證營養和口感。忌食葡萄搪、蔗糖、蜜糖含糖飲料等。
  3、蛋白質
  約佔飲食總熱量的15-20%,蛋白質攝入要適量,成人每日每公斤理想體重0.8-1.2g,兒童、孕婦、乳母、營養不良或伴有消耗性疾病者宜增至1.5g。血尿素氮升高者,應限制在0.6g。

  4、脂肪
  脂肪約佔總熱量的30%,成人每日每公斤理想體重0.6-0.8g。
  5、提倡食用富含纖維的食品
  6、合理分配
  上述每日飲食總熱量和碳水化合物、蛋白、脂肪組成確定後,按每日三、五、七次分配,提倡少食多餐。
  二、體育鍛煉
  應根據年齡、性別、體力、病情及有無併發症等不同條件,循序漸進和長期堅持。體育鍛煉宜在餐後進行,運動量不宜過大,持續時間不宜過長。一般認為活動後心率達到170-年齡即認為鍛鍊有效。
  三、口服降血糖藥治療
  1、磺脲類(SU)
  此類藥物通過作用於胰島B細胞表面的受體促進胰島素釋放,其降血糖作用有賴於尚存在相當數量(30%以上)有功能的胰島B細胞組織。主要適應證是2型糖尿病病人。本類藥物不適用於1型糖尿病病人、合併嚴重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滲性昏迷、進行大手術、伴有肝腎功能不全,以及合併妊娠的病人禁用。主要副作用為低血糖反應。磺脲類藥物有多種,第一代藥物有甲磺丁脲(D860)和氯磺丙脲已少用。第二代藥物有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齊特、格列波脲和格列喹酮等。臨床應用廣泛。第三代藥物為長效磺脲類藥物格列美脲。
  2、雙胍類
  此類藥物通過促進肌肉等外周組織攝取葡萄糖,加速糖利用,抑制葡萄糖異生等作用改善糖代謝,對正常人並無降血糖作用。主要適應證是肥胖或超重的糖尿病病人。1型糖尿病病人也可應用。常見副作用是胃腸道反應,劑量過大易誘發乳酸性酸中毒。常用的雙胍類藥物有苯乙雙胍和二甲雙胍。

  3、α-糖苷酶抑制劑
  α-糖苷酶抑制劑口服後能可逆性抑制上部小腸α-糖苷酶的活力,明顯延遲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主要降低餐後血糖。可用於1型、2型糖尿病病人,本身不會引起低血糖。不良反應有腹脹、腹瀉等。禁忌用於慢性腸道疾病或消化不良,肝腎功能異常者等。常用拜唐蘋50-100mg;倍欣0.2-0.4mg。每日三次。宜在用餐即時嚼碎吞服。
  4、非磺脲類胰島素促分泌劑
  除SU類外尚有其他胰島素促分泌劑。諾和龍為甲基甲胺苯甲酸(CMBA)家族的第一個衍生物,其結構與傳統的SU不同,與在β-細胞上的結合部位也與SU不同,但其作用也通過ATP敏感的鉀通道關閉和鈣通道的開放,增加細胞內鈣離子濃度而刺激胰島素釋放。口服後30分鐘即出現促胰島素分泌反應,通常在進餐時服用,劑量因血糖水平而異,一般為一餐一劑,每劑0.5mg。
  5、胰島素增敏劑
  對2型糖尿病和肥胖病患者,噻唑烷二酮類(TZD)藥物可促進胰島素介導的葡萄糖利用和改善β-細胞功能。TZD也可使IGT恢復正常,延遲患者向糖尿病發展。已在臨床應用的有曲格列酮(因有肝損害,現已停用)、吡格列酮與羅格列酮。服藥期間,注意肝功能。羅格列酮劑量2-4mg,每日1-2次,吡格列酮15-30mg,每日1次。
  6、胰島素治療
  (1)適應證主要有:
  ①1型糖尿病;
  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滲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伴高血糖時;
  ③合併重症感染、消耗性疾病、視網膜病變、腎病變、神經病變、急性心肌梗塞、腦血管意外;
  ④因伴發病需外科治療的圍手術期;
  ⑤妊娠和分娩;
  ⑥病人經飲食及口服降搪藥治療未獲得良好控制;
  ⑦全胰腺切除引起的繼發性糖尿病。
  (2)製劑型別:目前應用的胰島素有三種,動物胰島素是從豬、牛的胰腺中提取的單一動物來源製劑或混合製劑。人胰島素是重組技術和酶轉化技術的胰島素。胰島素類似物是基因技術生產的人胰島素類似物。
  胰島素製劑型別有速效胰島素類似物;速效(短效、正規)製劑;中效製劑、長效製劑及類似物;預混製劑等。我國常用製劑有每毫升含40和100U兩種規格。
  (3)使用原則和劑量調節:胰島素治療應在一般治療和飲食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對2型糖尿病病人,可選用中效(NPH)或預混胰島素,每天兩次餐前半小時皮下注射,早餐前的胰島素量約為全日量的2/3,晚餐前胰島素用量為1/3,可用中效與速效胰島素(按2/3與1/3比例)混合使用。根據尿糖和血糖測定結果,每隔數天調整胰島素劑量,直至取得良好控制。
  對1型糖尿病病人,可以強化胰島素治療,
  ①早餐前注射中效和速效胰島素,晚餐前注射速效胰島素,夜宵前注射中效胰島素;
  ②早、午、晚餐前注射速效胰島素,夜宵前注射中效胰島素;
  ③早、午、晚餐前注射速效胰島素,早餐前同時注射長效胰島素。
  採用強化胰島素治療方案後,有時早晨空腹血糖仍然較高,其可能的原因有:
  ①夜間胰島家作用不足;
  ②“黎明現象”,即夜間血搪控制良好,也無低血糖發生,僅於黎明一段短時間出現高血糖,其機制可能為皮質醉等對抗激素分泌增多所致;
  ③Somogyi現象,即在黎明前曾有低血糖,但症狀輕微和短暫而未被發現,繼而發生低血糖後的反應性高血糖。
  強化胰島素治療的另一種方法是持續皮下胰島素輸注,放置速效胰島素的容器通過導管分別與針頭和泵連線,針頭置於腹部皮下組織,用可調程式的微型電子計算機控制胰島素輸注,模擬胰島素的持續基礎分泌和進食時的脈衝式釋放。
  (4)胰島素的抗藥性和副作用:胰島素的主要副作用是低血糖反應,心慌、出汗、飢餓感、甚至昏迷。動物胰島素可有過敏反應,脂肪營養不良等。
  四、預防和健康教育
  隨著經濟發展和都市化生活普及,糖尿病及其井發症已成為日趨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大問題。因此,應在各級政府和衛生部門領導下,發動社會支援,共同參與糖尿病的預防、治療、教育、保健計劃。以自身保健和社群支援為主要內容,制訂、實施和評價各種綜合性方案,及早檢出和有效控制糖尿病及其併發症。提倡不吸菸,少吃鹽,合理膳食,經常運動,防止肥胖。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