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外科 主任醫師 李湘奇

  近年來,健康查體和臨床門診發現,甲狀腺結節的病人越來越多,但是目前對於甲狀腺結節的處理,還沒有統一的權威的意見。查體發現的甲狀腺結節,除了結節性甲狀腺腫外,相當一部分是橋本氏甲狀腺炎,當然還有少部分是甲狀腺癌,這就引起了人們的驚慌和恐懼。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對甲狀腺的關注是遠遠不夠的,以前的各單位健康查體內容不包括甲狀腺,所以甲狀腺疾病的檢出率相對偏低,現在查體中心已經提示在例行的健康體檢專案中,追加了甲狀腺彩超和甲狀腺功能。在甲狀腺疾病中,甲狀腺功能亢進或甲狀腺功能減退,往往症狀比較明顯,容易引起大家的重視,但甲狀腺結節和早期甲狀腺癌常常無症狀,很可能被忽略了。2012的《甲狀腺結節和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統計,觸診獲得的甲狀腺結節患病率為3%~7%,高解析度超聲檢查獲得的甲狀腺結節的患病率為20%~76%,甲狀腺結節中甲狀腺癌的患病率為5%~15%,因此值得大家關注,加以重視。

  甲狀腺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器官,它是合成、儲存、分泌甲狀腺激素的場所,甲狀腺激素主要調節機體代謝,胎兒、幼兒及青少年人體生長髮育需要足量的甲狀腺激素。因此,即使是無明顯的不適,甲狀腺的體檢也是非常必要的,特別是甲狀腺專科醫師的體檢和高解析度超聲檢查對評估甲狀腺結節,鑑別良惡性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對甲狀腺癌早期發現、早期診斷貢獻更大。甲狀腺癌的危險因素更值得注意:①童年期頭頸部有放射線照射史或放射性塵埃接觸史;②有分化型甲狀腺癌、甲狀腺髓樣癌或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2型、家族性多發性息肉病、某些甲狀腺癌綜合徵的既往史或家族史;③全身放射治療史;④男性單發的甲狀腺結節;⑤結節生長迅速,形狀不規則、與周圍組織粘連固定,區域性血流豐富;⑥伴持續性聲音嘶啞、發音困難,並可排除聲帶病變;⑦伴吞嚥困難或呼吸困難、頸部淋巴結病理性腫大。一旦有以上的情況,不必諱疾忌醫,當然也不必過分驚慌,到正規醫院看甲狀腺專科醫生是明智之舉。

  甲狀腺疾病如此之多,特別是橋本氏甲狀腺炎和甲狀腺癌發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可以說我們生活中的碘富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知道,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必需原料,碘在人體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生理作用,碘缺乏與碘過量均可對人體造成危害。因此,提倡科學補碘至關重要。碘作為合成甲狀腺素的原料,缺乏可導致甲狀腺腫,表現為瀰漫性甲狀腺腫和結節性甲狀腺腫,嚴重者出現甲狀腺功能低下,碘過量也可導致甲狀腺腫,幾乎以瀰漫性甲狀腺腫為主,碘平均攝入量與甲狀腺腫呈“U”型曲線關係,所以碘適量攝入是對人體最有利的。高碘可誘發自身免疫甲狀腺疾病的發生,如Graves病(原發性甲狀腺功能亢進)與橋本氏病(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常伴有甲減)。在沿海高碘地區,這兩種疾病的發病率均明顯增加,甲狀腺結節既可見於高碘地區也可見於缺碘地區,只是高碘地區略多於低碘地區。

  如何對待碘與甲狀腺疾病的關係呢?首先要正確對待碘鹽普及的利與弊,雖然碘過量可以導致“甲亢”、“甲減”及甲狀腺結節,但普及食用碘鹽以後,地方性甲狀腺腫發生率明顯降低,人口智力及身體素質有明顯提高,這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普及碘鹽仍然是我國長期的一項防治策略。過去人們錯誤的把甲狀腺疾病都稱為“粗脖子病”,無論甲亢還是甲低均多吃海帶等高碘食物,導致攝入了過多的碘。近來,更多的人瞭解到碘過量也會導致甲狀腺疾病的發生,尤其是沿海高碘地區,很多人談“碘”色變,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忌碘飲食,這都是不可取的,低碘飲食不同於忌碘。生活中補碘需要個體化,高碘飲食與低碘飲食均不能一刀切,要因地而異,因人而異。即使同一地區人群因飲食習慣不同,同樣有碘過量和碘缺乏存在,由於不同環境中碘的含量差距很大,不能一味的低碘飲食。同樣不同甲狀腺疾病對低碘飲食的要求也不一樣,甲亢病人應該嚴格要求低碘飲食,而慢性甲狀腺炎容易導致甲低,高碘飲食雖是錯誤的,但過分的低碘飲食沒有必要,因為無論低碘飲食還是高碘飲食,患者甲低多不能恢復,需終生甲狀腺素替代治療,與患者有血緣關係的親屬,適量低碘飲食卻很有必要,可預防甲狀腺病的發生。還有特殊人群的補碘問題,孕婦或哺乳期婦女患有甲狀腺疾病時,應適當高碘飲食,以滿足胎兒或嬰幼兒發育的需要。此時若再低碘飲食,可能會導致胎兒、嬰幼兒甲狀腺腫,甚至影響幼兒智商、身高的發育。

  總之,防治甲狀腺疾病,補碘要避免盲目,避免走極端,避免一刀切,要因地、因人、因病、因時而異,要遵循個體化原則,關愛甲狀腺,提倡科學補碘!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