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中醫科 主任醫師 秦慶雲

  陰陽的動態平衡是健康的基礎

  從立春開始,陰氣逐漸下降,陽氣逐漸上升,到了夏至,陽氣達到鼎盛時期。而從立秋開始,陽氣逐漸下降,陰氣逐漸上升,到了冬至,陰氣達到鼎盛。冬至以後,陰氣就逐漸下降了,陽氣逐漸上升。周而復始,這就是自然界的陰陽迴圈。

  春夏之時,自然界陽氣生髮,萬物生機盎然,人體內的陽氣也應該順應自然向上向外抒發,養生者應該保護體內陽氣,使之充沛旺盛起來,不要做損害體內陽氣的事。比如,要晚睡早起,以順應自然界的陰氣不足、陽氣充盛。讓自己的意志生髮、精神愉快。

  而在冬秋之時,萬物斂藏,此時養生應順應自然界的收藏之勢,收藏體內陰精,使精氣內聚,以潤養五臟。比如,秋季要早臥早起(比春夏起得要晚些)以適應陰長。冬季要早臥晚起,以適應自然界之閉藏,也是養陰之意,意志精神都要斂藏。

  《黃帝內經》中說:“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 意思是:四季的陰陽變化,是萬物的根本。懂得養生的聖人在春夏兩季攝養陽氣,在秋冬兩季保養陰精。違背了養生之道,就會摧殘人體的本元、毀壞人的身體。所以四季的陰陽變化是萬物的起點與終點,是生死的根本。違背它,就會產生災禍;而適應它,就不會患上重病。懂得了這些,就可以說是掌握了養生之道。養生之道,聖人遵行它,愚蠢的人違背它。

  與自然相違背,雖不一定會立即得病,而一旦形成習慣,就會大大增加得病的機會,即便不因感受外邪而致病,也會導致生理功能的異常。就像你如果經常違反交通規則,出現事故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多。

  春養肝 夏養心 秋養肺 冬養腎

  四季養脾胃

  每個季節對應的臟器都與這個季節的特點有關。不同季節人的臟器功能盛衰不同,因此在養生上,就有側重點。

  春季是萬物復甦的時候,肝臟的特性是容易生髮,所以春季要注意養肝。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夏季人出汗最厲害,所以夏季要注意養心,秋季乾燥,燥最容易傷肺,所以秋季要注意養肺,冬季寒冷,腎是人體陽氣的根源,所以冬季要注意養腎。脾胃與飲食消化關係最大,沒有突出的季節性,是一年四季都需要注意養護的。

  吃蔬菜水果對應時令

  《黃帝內經》中說“司歲備物”,孔子在《論語》中也說“不時不食”,就是要求我們每個季節裡應該遵循大自然的規律採備食物,這樣的食物營養價值高,吃了之後才有益於潤養五臟。反季節食物違背了自然規律,如果想達到養生的目的,反季節食物應該不吃或少吃。

  精神調養 並駕齊驅

  我曾經醫院的體檢結果做了一個調查,5000多女性中,乳腺增生者佔56%,子宮肌瘤者佔8%,月經不調者佔26%。這些都與她們工作壓力大、精神負擔重有關。各系統腫瘤與精神的長期壓抑都有很大的關係。

  精神的力量是強大的,它可以控制身體。一個人如果在非常悲傷的時候,可以三天三夜不吃飯不睡覺。精神如果調養不好,身體就會被情志所傷。反之,如果精神調養得好,對健康的好處又很大。我的門診有個肝癌患者,他曾經被判定只能活3個月到半年。但是,兩年過去了,他的各項指標都變好了。中醫講“三分治,七分養”。他七分做得特別好,主要是心態很好。

  中醫認為,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從中可以看出,我們在順應自然、潤養五臟的時候,也要注意情緒的調節。

  養生是一種習慣。有的人說,我沒時間鍛鍊。但如果你上下班的時候早下車一站地,步行到單位,這就是一種運動;如果你不坐電梯走樓梯,這也是一種鍛鍊。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痛風,現在患這些疾病的人群年齡大大降低,大家都知道這些疾病是吃出來的。如果你能在平時的飲食中注意一些、控制一些,不暴飲暴食,不偏食挑食,就是在養生,就是在預防。養生不是難事,越早開始越能有效預防、延遲或避免疾病的發生。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