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資料統計,在我國每1000個孩子中大約會出現2.7個腦癱患兒.這些孩子常常有緊握拳、頭後仰、肢體緊張發硬、用腳尖走路、剪刀步等異常姿勢。如果由於不重視的家長或不認識該病的醫師,不能及早發。
現和治療,會造成終生肢體殘疾。腦損傷的最佳治療時機是孩子1歲以內,可惜的是,很多孩子給耽誤了。
原因有幾種:
1、不相信自己孩子有病:許多家長因缺乏育兒知識,是不願意相信自己的孩子有病的,等來就診時往往已錯過最佳康復期。所以作為父母應當瞭解正常孩子的運動和姿勢發育月齡,如3個月孩子頭能豎穩,4個月左右能翻身,5個月能主動伸手抓物,6-7個月能獨坐,8 個月會爬等.家長可將自己的孩子與周圍鄰居的孩子做比較,定期找專業兒科醫師評價孩子的運動和姿勢發育情況。
2、誤診為“缺鈣”:腦癱誤診為缺鈣是最常見的. 腦損傷的孩子往往存在鈣磷代謝障礙,加之運動功能障礙致活動受限,戶外活動少,所以腦癱合併“缺鈣”是很常見的,但有的醫師由於對這個病不瞭解,或沒有做神經系統的檢查,只看到缺鈣的這一表面現象,沒有考慮到根本原因。孩子如果是單純缺鈣,表現應當是多汗、易驚、枕後禿、肋緣外翻等,不應有肌肉緊張、四肢發硬不靈活和異常姿勢等。
3、麻痺大意:僥倖等待 如有的患兒因脖子軟、抬頭不起到醫院看病,醫師明確告訴他父母康康有早產、雙胎、低出生體重等高危因素,加上目前的表現,很可能是腦癱,要抓緊時間治療。父母則認為孩子早產,要比別的孩子弱、發育晚一些,等他長長再看吧。結果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現在治療即使能康復,時間要花得更長,難度也增大了,還可能留下後遺症。這種僥倖心理的患兒家長很多。其實只要有早產、低出生體重、黃疸、難產、窒息等高危因素,運動發育落後的同時又伴有頭後仰、拳頭緊握、肢體發硬等神經學發育異常,一般就可能判為腦損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