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面板科 主治醫師 徐信蜂

  藥邪,即藥誤用而變為邪。

  藥本治病之用,“良醫以活人”,而庸醫以之誤人、害人,致使救人之藥變為害人之邪。藥之為邪,非藥之過,乃醫之錯。有諺雲“物無喜惡,過則為災”,正可說明藥之無辜和醫之責任。

  《儒門事親?十形三療?痿》中記載:“宛丘營軍校三人,皆病痿,積年不瘥。腰以下腫痛不舉,遍身瘡赤,兩目昏暗,脣乾舌燥,求療於戴人,戴人慾投瀉劑,二人不從,為他醫溫補之藥所惑,皆死。其同疾有宋子玉者,俄省曰:彼已熱死,我其改之。敬邀戴人,戴人曰:公之疾,服熱藥久矣,先去其藥邪,然後及病邪,可下三百行。”攻邪大家張子和在此強調了“藥邪”,將其與內因、外因、不內外因導致的病邪並列起來,為用藥誤治導致疾病加重的這類特別的致病因素起到了正名的作用。松原市中醫院推拿按摩科趙東奇

  如今社會,藥邪為害越來越重,不僅化學藥物如此,其他物理治療、天然藥物也因為不恰當地應用而紛紛步其後塵。《儒門事親》中講的藥邪是因“服熱藥久”而致。而在筆者治療銀屑病的實踐中更多見到的是誤用寒涼藥物(包括化學藥物中的消炎藥)導致的藥邪。這與目前多數醫者遵從前輩觀點,認為此病屬“血熱”、“炎症”有關。殊不知時過境遷,自然環境、醫療常規、生活習慣等的變化均可帶來疾病證候譜的改變。臨證切不可拘泥於刻板、簡單的證候分型,“活潑潑地”,隨機應變才可應對萬千變化的病與人。

  “尋常型銀屑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炎症性面板病,易反覆發作,且難以徹底治癒。”這是我們在書刊中經常可以見到的表述,醫者多以此為據為自己不恰當的治療尋找藉口。筆者治療歷經中西醫久治不愈的患者多需3~6個月,更有甚者需要一年至數年;而治療初發、藥邪尚淺的銀屑病患者,多僅需一月即可顯效,甚至臨床治癒。茲舉一例服用中藥湯劑僅7天即獲佳效的患者,僅供同道臨證參考。

  段某某,女,22歲,2011年6月17日初診。小腿侷限皮損半年,全身泛發10天。半年前小腿無明顯誘因出現片狀皮損,因病情不重未系統治療。10天前去山上游玩,穿衣少,覺涼。翌日復有外傷,遂出現手臂癢,隨即出現紅疹,第三日頸部及上半身泛發,隨後2~3日內由上至下、遍佈全身,最後足部起疹。輸液4日(不詳),口服雙黃連口服液,複方青黛丸三日,無效。後用3天光療,亦無效。刻下:全身可見泛發性米粒至黃豆大紅斑丘疹,上覆多層細薄鱗屑。全身面板乾燥、無汗,腹部最重,伴明顯瘙癢。雙側小腿可見桃核大小皮損數處,邊緣隆起,中間凹陷,脫屑少。大便數日未行,素偏幹。晨起口渴明顯。舌淡紅,苔薄。左脈浮滑,右脈細弦。辨證:山上游玩覺涼、面板幹無汗為外感風寒,腠理不通;口渴、便幹,皮損色紅明顯為內有鬱熱。辨證為外寒內熱,腠理不通,治以開腠發表,兼清鬱熱,藥用麻桂各半湯合升降散加減。處方:麻黃6克,桂枝6克,杏仁6克,白芍6克,殭蠶9克,蟬衣6克,廣薑黃2克,生大黃2克,益母草24克,生薑3片,大棗1枚。1劑,冷水浸泡40分鐘,大火沸後,小火煎3分鐘,取藥液100毫升,剩餘藥、液繼續小火煎煮60分鐘,取300毫升,與前混勻。分溫,飯後,再服。囑避寒就溫。

  6月18日二診:汗暢(小腿上汗少),便通,額頭上的皮損已經褪去。舌苔變白,脅肋處紅斑明顯,昨日睡眠差。辨證:睡眠差為麻黃之故;舌苔白為中焦不利;脅肋為肝膽循行之地。立法:汗已出,麻黃劑已中病,且出現睡眠差,故停用發表劑;舌苔現白,脅肋症狀明顯,可選用柴胡劑調和,藥用逍遙方加減。處方:柴胡9克,茯苓6克,大黃2克,當歸6克,白芍9克,生薑1片。1劑,水煎服。加用外洗方“漬形以為汗”:麻黃15克,桂枝10克,1劑。冷水浸泡60分鐘,大火熬開,小火煎煮10分鐘,倒入浴盆,加適量溫水,將水溫控制在35~39攝氏度之間,務求自覺舒適,每次浸泡15分鐘左右,日二三次,空腹勿浸泡。小腿部頑厚皮損囑每日塗抹香油20次。

  6月19日~23日逐日診治,大法不變,適當加重桂枝用量。20日後,每日早飯後服藥時在煎好的湯藥中對入麻黃免煎顆粒劑(每袋3克)攪勻,從1袋逐漸遞增為4袋;腿上頑厚皮損邊緣加用化學中藥哈西奈德溶液(商品名:樂膚液)少量外塗。至23日,出汗除小腿外均已變勻,全身皮損大多變平,頸部、上臂、足部等處皮損消失,脅肋部皮損亦明顯變薄、變散。

  6月23日後,停服湯藥,中成藥善後,“候氣來複”。先後用到小柴胡沖劑、桂枝茯苓丸、加味逍遙丸、逍遙丸等。泡浴繼續,水溫可逐漸升高,最後升至41度。泡浴用藥逐漸加量:麻黃逐漸加為30克,肉桂逐漸加為100克,且加入仙靈脾、蛇床子等藥。香油僅用於皮損乾燥處。

  7月15日隨訪,皮損全部變平,僅小腿及其他很少部位留下淡褐色印跡。囑避寒就溫,務求微汗遍身。強調隨時調整生活習慣,3年之內堅持記錄健康日記。

  如上所述,藥邪輕淺之銀屑病患者,服用中藥湯劑僅7日,繼用中成藥善後,不足一月臨床治癒。能說銀屑病難治嗎?可知銀屑病治療之難不在病,而在藥邪之害。藥邪之害責不在藥,而在醫,為醫者可不慎乎?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