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願服藥的誤區
高血壓病人90%以上的病人都是原發性高血壓,這是一種慢性病,需要長期或終身服藥。有些人雖然已經發現高血壓,但不在乎,甚至認為治療不治療均無所謂。持這種態度的人,是自己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是極端錯誤的,一定要予以避免。循症醫學證明,其服藥與不服藥的結局是截然不同的,長期不服藥者則由於血壓長期處於高水平,其本身可促進或加速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損害,甚至引起致殘或死亡。因此,要認清降壓治療的重要意義,積極、有效、長期地控制血壓至正常或理想水平。
(2)不能堅持治療的誤區
這部分病人最多。有一些病人,服藥“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特別是血壓正常就停藥,血壓升高又服藥;只是怕降壓藥有副作用,其實高血壓所導致的危害一般來講要比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要大的多,而且由於血壓較大幅度的波動,將會引誘心腦腎發生嚴重併發症,如腦出血等症,血壓持續升高時,除非發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腦中風等嚴重併發症,一般不會自動恢復。因此,對於高血壓病病人應堅持“三心”,即信心、決心和恆心,只有這樣才能防止或推遲重要臟器受到損害。
(3)單純依賴藥物,不做綜合治療的誤區
有人認為,得了高血壓後只要堅持長期、規則地服藥就可以,其實不然。因為高血壓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所造成的,其中包括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如吸菸、酗酒、攝入食鹽過多、體重超重、血糖升高、血脂異常、缺乏運動、性格暴躁等。所以,藥物治療的同時也需要採取綜合措施,否則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故治療高血壓除選擇適當的藥物外,特別還要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
(4)以感覺估計高血壓的誤區
血壓的高低與症狀的多少、輕重並無平行關係。有的病人,特別是長期高血壓病人,對高血壓產生了“適應”,即使血壓明顯升高,仍可不出現任何感覺不適。誤認為只要沒有不適感覺,血壓就一定不高。所以,有時血壓降低也會出現頭昏等不適,若不測量血壓而盲目地加量,反而不利,為此可能延誤治療。
(5)不按病情科學治療的誤區
有少數病人,把別人降壓效果好的藥物照搬過來用,這是既不客觀又不現實的。如某人用某藥降壓效果非常明顯,則另外一人卻效果不好,甚至無效。因此應當根據病情,因人而異,合理選用藥物,最好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進行。況且高血壓的合理治療,需要根據全身情況選擇最佳藥物,這些均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自行購藥服用,帶有一定盲目性、片面性,也有一定的不安全的因素存在。
(6)只顧服藥、不顧效果的誤區
治療高血壓病的主要目標是不僅要將血壓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小於130/85毫米汞柱),而且要長期穩定,進而達到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腦,腎重要器官的損害,不定期測量血壓,一味“堅持”服藥,此為“盲目治療”,會使得血壓忽高忽低。初服藥者,可三天測一次;血壓穩定後可每1-2周測一次。以便根據血壓情況,調整藥物種類、劑量、服藥次數,將血壓降至較理想的水平。
(7)血壓降得越快、越低越好的誤區
有的高血壓病病人一味追求血壓達到正常水平,認為降壓應該是越快越好;越低越好。其實不然,一般來講除高血壓急症(如高血壓危象、高血壓腦病等)外,其餘高血壓病病人均宜平穩而逐步降壓。因為,血壓下降過快、過低,不但會使病人出現頭暈、乏力等體位性低血壓的不適症狀,還極易發生缺血性腦中風,這種情況尤其在老年人為甚。因此,降壓治療時必須要掌握住緩慢、平穩的原則。
(8)能降壓的都是“好藥”的誤區
有不少高血壓病病人以為只要能降低血壓的都是“好藥”。應該指出,不少降壓藥服用後確可使血壓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但有些(如短效降壓藥)不能使血壓保持穩定;有些則副作用較多,甚至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而理想的降壓藥物應該是:能有效地降低血壓;連續用藥而不產生耐藥性;副作用少;能降低高血壓病引起的併發症;降壓效果持久;服用方便;藥價適宜。
(9)睡前服降壓藥的誤區
有的高血壓病人,常將一天的降壓藥放在睡前或在臨睡前服一次降壓藥,這種作法是不科學的,也是危險的。因為當人入睡後,人體處於靜止狀態,可使血壓自然下降10%-20%,稱為血壓晝夜節律。而且以睡後2小時最為明顯。倘若病人臨睡前服了降壓藥,兩小時也正是藥物的高濃度期,可導致血壓明顯下降,心、腦、腎等重要臟器供血不足,而使病人發生意外。這種情況在老年人高血壓病者表現尤甚,必須加以避免。因此,高血壓病病人降壓藥物應在晨起時服用,目的在於控制上午血壓增高的峰值,以及預防與血壓驟升有關的心腦血管意外事故的發生。對於長效降壓藥物也應選擇晨起一次服用為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