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外科 副主任醫師 趙建成

  膽囊結石是常見病。自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問世以來,因其微創、併發症少、適應證廣、療效明確、不存在膽囊結石復發等原因,而逐漸取代所有其他治療方法,被認為是膽囊結石治療的金標準,但是膽囊真的就只能一切了之嗎?

  1、膽囊切除帶來的問題

  根據大宗病例統計,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的血管損傷率為0.2%,膽管損傷發生率為0.2%~0.8%,腸管損傷發生率為0.07%~0.87%。此外,膽囊切除後病人喪失了膽囊濃縮、儲存、排放膽汁的功能,造成進食高脂肪、高蛋白質食物時,機體無法提供足夠的膽汁,病人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的發生率增加、膽總管結石的發生率增高。

  因此,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成為膽囊結石治療的金標準只是相對的,而絕非適用於所有病人的唯一方法。

  2、人口老齡化影響著膽囊結石的治療決策。

  但是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人的壽命延長了,罹患疾病的機會也增加了。我們發現,很多常年被認為無需治療的無症狀膽囊結石患者在高齡發病,而高齡患者由於大多併發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糖尿病等合併症,此時發病常常危及生命。這就要求對膽囊結石要提前干預,進行二級預防,即對無症狀的膽囊結石進行有效處理,防止併發症發生或結石進一步增大。

  也就是說,我們要擴大膽囊結石手術干預的指徵與範圍。

  3、切膽還是保膽?

  關於膽囊的去留問題並非一家之言所能定論,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 膽囊絕不是可有可無之物, 保膽取石理應有其一席之地,祛除病痛而又保留人體器官和功能理應成為我們外科醫生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那麼哪些患者適合保留膽囊?膽囊功能正常、無症狀或症狀輕微的膽囊結石只要消滅結石,就能達到目的,無需切除膽囊。

  兒童期膽囊結石的發生多與先天性代謝性疾病、血液疾病等因素有關, 與膽囊本身的因素關係不大,應首選保膽手術。第四,高齡患者因全身器官功能衰退,並存病較多,手術風險大,應儘量採取微創的保膽取石術。

  4、 新式保膽取石術創傷更小、取石更徹底。

  傳統的保膽取石術是開腹將膽囊切開, 用取石鉗盲目取石, 在取石過程中還可能將結石夾碎或損傷膽囊壁。因而, 這種手術方式很難取淨結石, 易致結石殘留, 並被誤以為是結石復發。這種術式被稱為盲人取石, 猶如盲人摸象。而今,腹腔鏡聯合內鏡微創保膽取石術被稱做新式保膽取石術。腹腔鏡與膽道鏡聯合應用於保膽取石手術中, 可謂珠連璧合, 相得宜彰。

  利用腹腔鏡下膽囊區域的清晰顯現,通覽膽囊和肝外膽管全貌, 避免保膽取石時的遺漏,結合膽道鏡取石的優勢, 將保膽取石術之優勢發揮到極致。近年來, 我們採用此雙鏡聯合技術已完成保膽取石、保膽取息肉術數十例, 無膽漏、結石殘留及術中、術後併發症發生。

  5、保膽、切膽,不是挑戰,而是互補。

  目前,關於膽囊結石的治療是保膽取石還是切除膽囊的爭論,其原因是雙方都拿不出較新的高質量的循證醫學證據。膽囊切除手術併發症的研究往往侷限於出血、膽漏、膽管損傷和腸管損傷等手術近期發症方面,而缺乏膽囊切除後人群的流行病學調查,明確如膽總管結石、返流性食管炎、結腸癌的發生率,以判斷切除膽囊對人體是否有害以及其危害性到底有多大。

  內鏡保膽取石療效缺乏高質量的隨機對照實驗的佐證。但是,我們在治療選擇時更應注重保留膽囊功能與治療膽囊結石的完美結合。我們既不能用10餘年前的資料來反對當今用內鏡微創技術條件支撐的新式保膽取石觀點,也不能用回顧性研究來證明保膽取石的優越性。我們要深入開展關於膽囊結石成石的機制研究,尤其是要研究膽囊在膽囊結石形成中的作用。

  我們反對不顧一切地盲目切除有功能的膽囊,也反對不顧一切地盲目保膽取石。二者並非競爭挑戰關係,而是不同疾病分期治療中互相補充的黃金組合,醫生和病人可以細心探討,尋找更為個性化、更為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