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硫侖樣反應,又稱戒酒硫樣反應,是由於應用藥物(頭孢類等)後飲用含有酒精的飲品(或接觸酒精)導致的體內“乙醛蓄積”的中毒反應。酒精進入體內後,首先在肝細胞內經過“乙醇脫氫酶”的作用氧化為“乙醛”,乙醛在肝細胞線粒體內經過“乙醛脫氫酶”的作用氧化為“乙酸和乙醛酶A”,乙酸進一步代謝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
由於某些化學結構中含有“甲硫四氮唑側鏈”,抑制了肝細胞線粒體內乙醛脫氫酶的活性,使乙醛產生後不能進一步氧化代謝,從而導致體內乙醛聚集,出現雙硫侖樣反應。表現為胸悶、氣短、喉頭水腫、口脣紫紺、呼吸困難、心率增快、血壓下降、四肢乏力、面部潮紅、多汗、失眠、頭痛、噁心、嘔吐、眼花、嗜睡、幻覺、恍惚、甚至發生過敏性休克,血壓下降至60~70/30~40mmHg,並伴有意識喪失。
容易誤診為急性冠脈綜合徵、心力衰竭等。另外雙硫侖樣反應嚴重程度與應用藥物的劑量、飲酒量呈正比。飲用白酒較啤酒、含酒精飲料等反應重,用藥期間飲酒較停藥後飲酒反應重。
引起雙硫侖樣反應的藥物有頭孢類和咪唑衍生物,如頭孢曲松鈉、頭孢哌酮、頭孢噻肟等;另外甲硝唑(甲硝唑可抑制酒精的代謝,服藥後飲酒可能出現腹痛、嘔吐、頭痛等症狀)、替硝唑、酮康唑、呋喃唑酮、氯黴素、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苯乙雙胍等均可引起雙硫侖樣反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