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主任醫師 陳勝利

  垂體腺瘤是發生於垂體前葉的良性腫瘤,也是顱內最常見的腫瘤之一,約佔顱內腫瘤的10~15。垂體腺瘤屍檢檢出率平均約20。隨著醫療檢查技術的發展,垂體腺瘤的檢出率明顯增加,有報道達20。檢磁共振(MRI)隨機檢查垂體腺瘤可達10或更多,在一些綜合醫院內分泌門診是繼糖尿病、甲狀腺疾病後的第三位常見病。

  垂體腺瘤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以30~50歲者居多,兒童垂體腺瘤發病率較低,僅佔垂體腺瘤的2~6。老年垂體腺瘤(通常定義為年齡大於65歲的垂體腺瘤患者)發病率約佔垂體腺瘤的4%~5%。老年性垂體腺瘤中無功能腺瘤佔80%,功能性腺瘤僅佔20。功能性腺瘤中以生長激素腺瘤和促性腺激素腺瘤為多,ACTH腺瘤罕見。

  在老年人中泌乳素腺瘤通常為侵襲性大腺瘤,可能是在該年齡段中高泌乳素血癥症狀不明顯所致。除了泌乳素型垂體腺瘤婦女的發病率明顯高於男性外,其它各型垂體腺瘤無明顯性別差異。

  垂體腺瘤患者在起病後不同時期有輕重不同的臨床表現。成年人有3/4的患者出現性腺功能減退,女性青年患者可以出現閉經泌乳,由於腫瘤的內分泌活性不同,臨床表現也不同。如為生長激素型,可以表現為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如為ACTH型,則表現為向心性肥胖、高血壓、高血糖等。

  由於垂體前葉功能減退,部分病人會出現垂體功能低下表現,兒童表現為身材矮小和性器官發育不全,部分兒童垂體腺瘤患者表現為肥胖。如果腫瘤影響到視通道,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視力減退和不同型別的視野缺損;如果腫瘤壓迫鞍隔可以出現雙顳、額部、球后鼻根部脹痛;如果腫瘤突破鞍隔向上發展侵犯額葉、顳葉甚至突入第三腦室引起阻梗性腦積水則會出現會出現明顯頭痛、噁心、嘔吐甚至意識障礙等高顱壓表現。

  約5~10患者可以發生腫瘤卒中,表現為突然頭痛、嘔吐、視力急劇減退,部分病人會出現精神萎靡、生命體徵不穩甚至昏迷等急性垂體功能衰竭表現,如腫瘤影響到下丘腦及垂體後葉可引起尿崩症。部分病人腫瘤侵犯海綿竇可以出現眼瞼下垂、眼球活動障礙等眼動神經損害表現。

  垂體腺瘤治療方法有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和藥物治療。手術切除腫瘤是大多數垂體腺瘤的主要治療手段,其中90%的腫瘤可以經鼻蝶入路完成。放射治療作為手術的補充手段。由於有新的藥物出現,藥物治療對傳統治療方法有了新的突破,在部分垂體腺瘤中已取代手術成為主要的治療方法。

  近年來隨著內分泌微量激素測定、免疫組織化學的發展,神經影像、顯微外科技術的提高,神經內窺鏡和神經導航技術的應用,同時伴隨著微創理念的深入及對垂體腺瘤治療的新認識,強調治療的個體化,合理應用綜合治療,重視治療後的長期隨訪和後續治療;

  診治過程中遵循科學決策、綜合評估、個體化和規範化治療相結合,防止“過度治療”,手術中貫徹微創理念,圍手術期採取保障干預措施糾正複雜的代謝紊亂、減少併發症發生率,提高治癒率。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