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洪景芳

  一、什麼是垂體腺瘤?

  垂體腺瘤俗稱“垂體瘤”,是常見的顱內腫瘤之一,為從垂體前葉生長出來的良性腫瘤,人群中約10萬人口中即有l例,近年來有增多趨勢,特別是育齡婦女。多數有內分泌功能,因而可以出現一些內分泌症狀,有許多患者首先選擇到內分泌科或腫瘤科就診,最後因為手術需要而轉入神經外科;也有一些患者因為視力下降而首先到眼科就診,也因手術需要而轉入神經外科。按照腫瘤的內分泌表現,可將垂體腺瘤分為催乳素腺瘤(PRL瘤)、生長素腺瘤(GH瘤)、促腎上腺皮質素腺瘤(ACTH瘤)、無功能性腺瘤等。 按照腫瘤大小,分為微腺瘤(<1cm)、大腺瘤(≥1cm)、巨大腺瘤(≥4cm)。

  二、垂體腺瘤有什麼症狀?

  1、有內分泌功能的垂體腺瘤表現不同,主要表現如下:

  (1)生長激素細胞腺瘤:主要表現為分泌生長激素過多。未成年病人可發生生長過速,甚至發育成巨人,稱為“巨人症”。成人以後表現為肢端肥大的表現:如面容改變,額頭變大,下頜突出、鼻大脣厚、手指變粗、穿鞋戴帽覺緊,數次更換較大的型號,甚至必須特地製作,有的病人並有飯量增多,毛髮面板粗糙,色素沉著,手指麻木等。重者感全身乏力,頭痛關節痛,性功能減退,閉經不育,甚至併發糖尿病。

  (2)催乳素細胞腺瘤:主要表現為閉經、溢乳、不育,重者腋毛脫落、面板蒼白細膩、皮下脂肪增多,還有乏力、易倦、嗜睡、頭痛、性功能減退等。男性則表現為性慾減退、陽痿、乳腺增生、鬍鬚稀少,重者生殖器官萎縮、精子數目減少、不育等。

  (3)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細胞腺瘤:臨床表現為身體向心性肥胖、滿月臉、水牛背、多血質、腹部大腿部面板有紫紋、毳毛增多等。重者閉經、性慾減退、全身乏力,甚至臥床不起。有的病人並有高血壓、糖尿病等。

  (4)甲狀腺刺激素細胞瘤:少見,由於垂體甲狀腺刺激素分泌過盛,引起甲亢症狀,在垂體瘤摘除後甲亢症狀即消失。另有甲狀腺機能低下反饋引起垂體腺發生局灶增生,漸漸發展成垂體腺瘤,長大後也可引起蝶鞍擴大、附近組織受壓迫的症狀。

  (5)濾泡刺激素細胞腺瘤:非常少見,只有個別報告臨床有性功能減退、閉經、不育、精子數目減少等。

  (6)黑色素刺激素細胞腺瘤:非常少見,只有個別報告病人面板黑色沉著,不伴皮質醇增多。

  (7)內分泌功能不活躍腺瘤:早期病人無特殊感覺腫瘤長大,可壓迫垂體致垂體功能不足的臨床表現。

  (8)惡性垂體瘤:病史短,病情進展快,不只是腫瘤長大壓迫垂體組織,並且向四周侵犯,致鞍底骨質破壞或浸入海綿竇,引起動眼神經麻痺或外展神經麻痺。有時腫瘤穿破鞍底長至蝶竇內,短時期內神經症狀暫不明顯。

  2、視力視野障礙:早期垂體腺瘤常無視力視野障礙。如腫瘤長大,向上伸展,壓迫視交叉,則出現視野缺損,外上象限首先受影響,漸漸缺損可擴大至雙顳側偏盲。如果未及時治療,視野缺損可再擴大,並且視力也有減退,以致全盲。

  3、其他神經症狀和體徵:如果垂體瘤向後上生長壓迫垂體柄或下丘腦,可致多飲多尿;如果腫瘤向側方生長侵犯海綿竇壁,則出現動眼神經或外展神經麻痺;如果腫瘤穿過鞍隔再向上生長致額葉腹側部,有時出現精神症狀;如果腫瘤向後上生長阻塞第三腦室前部和室間孔,則出現頭痛嘔吐等顱內壓增高症狀;如果腫瘤向後生長,可壓迫腦幹致昏迷、癱瘓或去大腦強直等。

  三、懷疑垂體腺瘤時應該做哪些檢查?

  1、內分泌學檢查:應到醫院檢驗血清生長激素(GH)、IGF-1、催乳素(PRL)、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皮質醇、促甲狀腺激素(TSH)、T3、T4、黑色素刺激素(MSH)、濾泡刺激素(FSH)、黃體生成激素(LH)等,對垂體腺瘤的早期診斷有很大幫助。

  2、影像學檢查

  (1)CT掃描:採用靜脈注射造影劑增強後,可顯示出5mm大小的垂體腺瘤。對於更小的腫瘤,顯示仍有困難。

  (2)磁共振掃描:是目前檢查垂體腺瘤的最重要和最理想的手段,可更清晰地顯示腫瘤形態及其與周圍結構的關係,尤其對垂體微腺瘤的診斷更有價值,目前是手術醫生術前一定要閱讀的影像。對於垂體微腺瘤,一定要進行動態MRI掃描。

  四、哪些疾病容易與垂體腺瘤混淆?

  1、顱咽管瘤:多發生在兒童及年輕人,發病緩慢,除視力和視野障礙外,還有發育停滯、性器官不發育、肥胖和尿崩等垂體功能減低和丘腦下部受累的表現,體積大的腫瘤出現顱內壓增高症狀。影像學表現多數病例腫瘤有囊變、鈣化。該類腫瘤主體多位於鞍上,而垂體組織在鞍內的底部。

  2、鞍結節腦膜瘤:多發生在中年人,病情進展緩慢,初發症狀為進行性視力減退伴有不規則的視野缺、頭痛,內分泌症狀不明顯。影像學表現腫瘤形態規則,增強效果明顯,腫瘤位於鞍上,垂體組織在鞍底。

  3、拉克氏囊腫:發病年齡年輕,多無明顯臨床表現,少數出現內分泌紊亂和視力減退。影像學可見,體積小的囊腫位於垂體前後葉之間,類似“三明制”餡餅。大型囊腫垂體組織被推擠到囊腫的下、前、上方。該病最易誤診為垂體瘤。

  4、生殖細胞瘤: 又稱異位松果體瘤,多發生在兒童,病情發展快,多飲多尿,性早熟,消瘦,臨床症狀明顯。影像學表現病變多位於鞍上,增強效果明顯。

  5、視交叉膠質瘤:多發生在兒童及年輕人,以頭痛,視力減退為主要表現,影像學表現病變多位於鞍上,病變邊界不清,為混雜訊號,增強效果不明顯。

  6、上皮樣囊腫:青年人多見,發病緩慢,視力障礙,影像學表現為低訊號病變。

  五、目前治療垂體腺瘤有哪些手段?

  1、手術治療:首選(適用於大部分垂體腺瘤病例),有垂體卒中(指有症狀的垂體出血或梗死)或腦積水者應緊急手術。通常有開顱手術和經鼻孔-蝶竇入路垂體腺瘤切除術兩種術式,其中開顱手術採用較少,僅個別複雜病例適合此類手術。經鼻孔-蝶竇入路垂體腺瘤切除術是國際上已經廣泛採用的術式,多數患者適合此術式,具有創傷小、療效好等優點。注意,並非所有垂體腺瘤都要手術,有些藥物治療即可;有些不一定要處理,而長時間觀察即可,需要在有經驗的醫生會診、指導下制定決策。

  2、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治療:無顱內壓增高徵、腫瘤直徑〈2cm者,可考慮γ-刀或X-刀治療。但是,此類治療畢竟不宜作為首選,僅適合於體質特別差、多次術後仍復發、術後殘餘或者堅決不接受手術者,一定要謹慎選擇,原因是弊端較多。

  3、藥物治療:垂體功能減退者可予藥物替代治療,分泌性功能腺瘤可以酌情選用抑制垂體激素分泌過多的藥物。部分有分泌功能的腺瘤可以在醫生的長期指導下采用藥物治療,如大多數的催乳素腺瘤可以長期口服溴隱亭治療,多數可獲得良好的效果。生長激素腺瘤可以服用生長抑素治療,賽庚啶適用於ACTH腺瘤、GH腺瘤。無分泌功能性腺瘤可予潑尼鬆、甲狀腺素片等替代治療,以改善垂體功能減退症狀,按病情需要選用。

  六、經鼻入路手術後應注意哪些問題(結合我院的大量實踐而提出,僅供參考)?

  1、術後次日即可飲水進食,第2-3天可下地行走,一般第6~8天出院。

  2、術後2周內注意儘可能減少打噴嚏和劇烈咳嗽,並使用複方薄荷油等滴劑點滴雙側鼻腔。

  3、術後1個月內宜進容易消化的食物,並注意飲食衛生,禁止暴飲暴食及飲酒。

  4、術後休息1個月禁止做劇烈運動,2月內禁止同房,3月內禁止懷孕。

  5、術後2個月內不宜摳鼻子。

  6、術後4個月複查MRI和垂體激素全套。

  7、如果術後2周還有尿多,出院後1-2個月內宜每週到附近醫院檢查血電解質1-2次,並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尿崩藥物。

  8、對於術中發現腦脊液漏的病人,術後應在醫生指導下酌情臥床1-3周。

  9、與手術醫生建立長期的複查關係,術後5年內每年至少複查1次。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