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主任醫師 陳勝利

  1、臨床和內分泌學分類

  根據腫瘤在體內的分泌活性,將垂體腺瘤分為功能性和無功能性兩類。功能性垂體腺瘤包括泌乳素腺瘤、生長激素腺瘤、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腺瘤和促甲狀激素腺瘤。無功能腺瘤包括促性腺細胞腺瘤、裸細胞腺瘤和嗜酸細胞腺瘤。

  2、病理學分類

  根據常規病理學分類分為嗜酸性,嗜鹼性和嫌色性。根據免疫組織學和電子顯微鏡觀察是垂體腺瘤分類的金標準。

  依據超微結構、激素成分和細胞衍生物來描述腫瘤,這是將結構、功能、細胞來源和生物學特性相結合的方法。這種方法將垂體腺瘤分為14種亞型,每一種型別都有自己的超微結構和免疫組化特點。垂體腺瘤首先按細胞來源和激素成分分類,然後再根據超微結構特點劃分為亞型。

  3、影像學分類

  根據腫瘤的大小分為微腺瘤和大腺瘤。垂體微腺瘤10mm。垂體大腺瘤R10mm,垂體巨大腺瘤R40mm。微腺瘤根據蝶鞍外形有無變化又分為0級和Ⅰ級。大腺瘤根據蝶鞍內外破壞程度分為Ⅱ、Ⅲ、Ⅳ級。大腺瘤根據蝶鞍外擴張的程度和方向進一步分出亞型。

  4、世界衛生組織垂體腺瘤分類

  WHO根據五標準進行分類法:

  ⑴臨床表現和分泌活性(如肢端肥大症)。

  ⑵體積和侵襲性(如Hardy分級)。

  ⑶組織學特點(如典型或不典型組織)。

  ⑷免疫組化特點。

  ⑸超微結構亞型。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