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主任醫師 郝迎春

  頸型頸椎病是指具有頭、頸、肩、臂侷限性疼痛及其相應壓痛點,X線片上有頸椎生理曲線改變和椎體間不穩定及輕度骨質增生等退行性變化的頸肌症候群。頸型頸椎病也稱區域性型頸椎病,非手術療法多可治癒,但易反覆發作。故很多作者很少在教科書中提及此型。

  頸型頸椎病的主要有十大治療措施,而重在預防。要認真尋找病因,改善生存條件和工作環境;要積極進行功能鍛鍊是治療的主要治療手段,若能堅持,遠期效果往往出人意料;牽引已在國內外廣泛流行且行之有效,要因人而異,選擇進行;急性期圍領固定或推拿按摩短期效果極佳,應辨證施治,適可而止;封閉選擇得當;

  1、尋找病因:

  改善生存條件和工作環境(上工治未病),強有力的預防和去除致病因素(亡羊補牢)。如避免高枕睡眠(側臥如1肩。仰臥如1拳、枕頭一般10-12cm高,寬度略窄,僅墊高頸部保持頸椎曲度。),主張頸、肩、背部保暖;

  長期伏案半小時,要伸伸懶腰,深吸一口氣;要坐如鐘、站如鬆.、走如風、臥如弓;要調整桌椅高度和斜面,使頸部不可過屈或過伸;要做好工間操等。

  2、牽引:

  其機制和效果至今缺乏科學結論,但卻在國內外廣泛流行且行之有效。它能使頸部制動、保持中立位的正常頸姿。其作用有:

  (1) 增寬椎間隙、恢復頸推的穩定性及其正常生理功能。

  (2)緩解肌肉痙攣,剝離、鬆解粘連組織,消除炎症、水腫。

  (3)牽開嵌頓的關節囊,以促進椎體滑脫和鉤椎關節錯位的整復。

  (4)增大推間孔、椎間隙,牽開有皺褶或骨化的韌帶,使受壓的神經根、脊髓得以緩解,改善其血液供應,有助於神經組織功能的恢復。X射線研究證明:經牽引後,椎間隙可增寬2.5-5毫米,頸椎管縱徑延長10毫米以上.

  (5) 牽開迂曲的椎動脈,恢復頸椎與椎動脈長度的比例關係,保持椎動脈通暢,維持正常腦血液供應,恢復正常腦組織功能。

  總之,牽引能調整恢復頸椎的內外平衡,繼而恢復頸椎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人研究:頸椎前屈15°,6千克牽引後,患者頸椎間盤壓力降低50%,頸椎整體移位平均增加50%。因此牽引可以使疼痛症狀明顯緩解或逐步消失。

  在牽引狀態下,可去除體重對椎間盤的壓力;可減輕肌肉收縮力與諸韌帶緊張力對椎間盤及其周圍所造成的擠壓。使椎間盤及其周圍處於不負載狀態,有利於椎間盤及其周圍的營養供應,使損傷的纖維環及其周圍得以修復;有利於椎間盤及其周圍的靜脈迴流,消除水腫並促進炎症消退。

  3、按摩推拿:

  按摩治療,是為了緩解急性期頸型頸椎病症狀的一種最常見且短期極其有效的方法。按摩治療頸椎病有舒筋通絡、活血散瘀、消腫止痛、滑利關節、整復修復等作用,但對慢性頸型頸椎病的長期療效尚有爭議。

  4、圍領:

  頸椎病急性期固定有利於組織水腫消退,減少創傷反應,症狀消除快。但時間不可過久,易致肌萎縮。

  5、封閉:

  對急性侷限性頸、背、肩痛,有時有“針到病除"的效果,應用廣泛。但對慢性頸性頸椎病的長期療效卻缺乏有力資料支援。

  6、物理療法:

  理療在臨床上應用廣泛,具有其獨特的醫療價值,是治療頸椎病的一種輔助手段。頸椎病往往出現頑固的頸肩痛,電療、熱療都具有良好的緩解疼痛作用。

  當頸椎骨質增生壓迫神經根和脊髓時,可致炎症反應。應用超聲波、紅外線、電療、熱療等,可產生促進炎症消退,吸收水腫的作用。炎症反應日久可造成組織粘連,手術後的病人往往有大量的瘢痕。理療具有鬆解粘連,軟化瘢痕的作用。

  7、中西藥內外治法:

  是“扶正祛邪”的重要手段 。非甾體藥物應用較廣泛,如阿斯匹林、撲熱息痛、布若芬、西樂葆等;以及祖師麻(祛風、寒、溼),獨一味軟膠囊(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等。

  8、功能鍛鍊:

  這是一項持久但極其有效的希望工程,若能堅持,長期效果往往出人意料。頸型頸椎病頸肌功能鍛鍊的目的與作用主要有兩方面:

  ①增強頸部肌肉,增強其對疲勞的耐受能力,改善頸椎的穩定性,從而鞏固治療效果,防止反覆發作;

  ②通過頸部各方向的放鬆性運動,活躍頸椎區域血液迴圈,消除瘀血水腫,同時牽伸頸部韌帶,放鬆痙攣肌肉,調節頸椎應力,從而減輕症狀。

  頸性頸稚病在急性發作期宜區域性休息,不宜增加運動刺激;在症狀緩解,可進行以頸肌等長練習為主的鍛鍊;在症狀基本消失或呈慢性狀態時,可開始

  (1)頸椎活動度訓練、

  (2)頸椎功能鍛鍊、

  (3)強化頸肌鍛鍊,以促進症狀的進一步消除及鞏固療效。頸椎活動度訓練、功能鍛鍊和強化頸肌鍛鍊時一定要注意:如果有較明顯或進行性神經根和脊髓受壓症狀時,應隨時停止。並及時進行進一步檢查,以排除頸型頸椎病以外的頸椎病。

  (1) 頸型頸椎病的活動度訓練:概括來講,就是頸椎六個方向活動(不抗阻力)。

  頸型頸椎病活動度訓練較為通俗易用的以“米”字操為代表,所謂“米”字操,就是將頭假想為“筆”,通過頸部轉動在空中劃出一個“米”字。“米”字操包含頸椎的屈伸、側屈和旋轉等動作,而且包含幾個不同動作的複合動作。目前許多人喜做“米”字操,認為“米”字操能夠治療頸型頸椎病。

  第一步: 預備姿式:兩腳並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

  第二步: 左右側屈運動:頭左側屈―擺正―右側屈―擺正。重複10次。

  第三步: 左右側轉運動:頭左側轉―擺正―右側轉―擺正。重複10次。

  第四步: 點頭後仰運動:頭前傾點頭―擺正―後仰―擺正。重複10次。

  第五步 :旋轉運動:頭由前―左―後―右―前的方向做逆時針旋轉一週,再由前―右―後―左―前的方向做順時針旋轉一週。各重複5次。

  注意頭部運動時要緩慢,每次運動頭都要回到中間位置。

  (2)頸型頸椎病 的功能鍛鍊: 概括來講,就是頸椎六個方向的活動(抗阻力)。

  第一節 縮肩運動:頸部放鬆,頭保持中間位置。慢慢把雙肩儘量向上抬起,維持5秒後放鬆,重複15- 20次。

  第二節 將手放在額頭上,慢慢將頭部向前壓,手持續阻擋頭部壓來的力量,再將手放於腦後,頭部向後壓,其餘步驟同前。

  第三節 與項爭力:雙手指交叉放在頸後,雙手向前用力的同時頸頭部向後用力做抵抗運動,維持5秒後慢慢放鬆,重複10次。

  第四節 左(右)手放在左(右)邊面部,頭部慢慢壓向左(右)側,手持續阻擋頭部壓來的力量。維持5秒後慢慢放鬆,重複10次。旋左(右)肌群的鍛鍊:頭部緩慢向左(右)側旋轉施壓,左(右)手阻擋頭部旋轉壓來的力量,使頭保持中間位置。維持5秒後慢慢放鬆,重複10次。

  第五節 頸部自我牽引:頭在中間位置,一手托住枕部,另一手托住下頜部,雙手同時慢慢向上用力牽引,維持6秒後,慢慢放鬆,重複做15―20次。

  第六節 按摩放鬆頸部:雙手五指按住頭皮,從前向後地按摩,使頭皮感覺酸脹,重複做15-20次。

  (3) 強化頸肌鍛鍊法:概括來講,就是強化頸伸肌力,恢復頸椎曲度。

  作者注意到借用“頸源性眩暈”強化頸肌鍛鍊法有益於頸型頸椎病的治療。

  鍛鍊方法是:坐位或俯臥位,雙上肢伸直並置於身後,雙手十指交叉(交叉困難者亦可不交叉),雙臂努力後伸,同時盡最大努力抬頭(宜緩慢),將後頸部肌肉及雙肩胛骨間肌肉盡力繃緊,持續10秒鐘後停止並恢復正常體位,盡力放鬆繃緊的肌肉,休息10秒鐘後再次進行上述鍛鍊,反覆鍛鍊至感覺疲勞或微出汗時即可停止,不宜一次鍛鍊過度,每天可進行3-5次鍛鍊,經常進行此鍛鍊將有效促進頸椎生理曲度的恢復並強化相關肌肉強度,增強頸椎穩定性。

  9、保暖:

  避免風/寒/溼(邪)侵襲。如空調、電扇、冷浴、視窗風(晚上/車內/睡眠)、潮溼、寒冷、時令節氣變化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