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急救中心 主治醫師 常廷傑

  乙型病毒性乙肝簡稱乙肝,是由乙型乙肝病毒(HBV)引起,通過血液與體液傳播,具有慢性攜帶狀態的傳染病,臨床表現多樣化,包括急性、慢性、淤膽型和重症型乙肝,容易發展為慢性乙肝和肝硬化,少數病例可轉變為原發性肝細胞癌。本病在我國廣泛流行,目前我國有乙肝患者3000萬,人群感染率達60%,HBsAg陽性率約為10-15%是當前危害人民健康最嚴重的傳染病。

  一、有必要解釋的兩個概念:乙肝(乙型乙肝)和乙肝病毒感染

  乙肝病毒感染:就是平常我們說的兩對半的HBsAg ,HBeAg ,HBeAb,抗-Hbc陽性,而HBsAb(抗體)陰性。乙型乙肝就是乙型乙肝病毒感染後導致肝臟的炎症反應,肝功能損害,就是所謂的乙肝。

  乙肝(乙型乙肝):打個比喻乙肝病毒感染(HBV)就像一個人跑到你家裡,不拿東西,不吃不喝,只是佔了你的地盤,唯一的影響是影響你的視線。而乙肝就是這個人開始砸你的東西,也就是破壞你的肝細胞,影響你的肝功能。這個是可以治好的。所以如果僅僅是乙肝病毒感染而肝功能沒有問題,就不用管它,平時就少喝酒和儘量少使用對肝功能有損害的藥物等和定期檢查肝功能。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HBV本身對肝臟無明顯損傷,主要通過人體的免疫應答造成肝細胞損傷,HBV感染人體後可刺激機體產生一系列抗體和細胞免疫反應,如果機體免疫反應正常,可以清除感染的病毒而痊癒;免疫反應不足以清除病毒,病毒可持續存在,成為慢性乙肝。

  二、患上乙肝有什麼臨床表現?

  1、揭開“胃病”的面紗

  一些乙肝病人在病初並未意識到自己患了乙肝,只是感覺胃口不好,腹脹,吃飯不香。按胃病治療很長時間,吃了許多藥不見好,才下決心做胃鏡查一下,檢查胃鏡前一般需常規抽血化驗肝功能,才發現胃口不好不是胃的過錯。由此可見乙肝中食慾差,消化不好還是很常見的,嚴重的可有厭食油膩、噁心、嘔吐。尤其是黃疸型乙肝病人表現更嚴重。因此,長期胃病患者,一定要檢查肝功能,以免延誤病情。不要忘了肝臟本來就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

  2、“黃黃”不可終日

  如果一個人的眼球都黃了,周圍發現的人十有八九的會聯想到他得了乙肝,即便是自己沒有不適,家人和朋友也會力勸他去醫院,真可謂“黃黃”不可終日,這是有一定道理的。白眼球和面板變黃這種現象就叫黃疸。黃疸是乙肝中最易被發現的表現。形成黃疸時面板和黏膜就呈現黃色,最明顯的是眼白(白眼球)變黃,有時在燈光下不明顯,而在戶外陽光下易於辨認。為確診需化驗血和尿中膽紅素含量是否升高。

  有時黃疸的程度與肝病病情有一定關係,故出現黃疸首先因想到是否肝臟出了問題,因儘快去醫院檢查。

  3、疲乏無力

  疲乏無力是乙肝病人發病的早期表現之一。不同病人表現不同,輕者不愛活動,重者臥床不起,連洗臉、吃飯都不愛做。而且經充分休息,疲勞感仍不能消除,嚴重者好像四肢與身體分離似的。其原因主要因為病人食慾不振和消化吸收障礙,導致人體攝入能量不足;其次是由於肝細胞被破壞,使肝臟製造和儲存糖原減少;而糖原是人體進行各種活動的主要能量來源。另外缺乏維生素、電解質紊亂及肝細胞破壞引起血中膽鹼酯酶減少,影響了神經、肌肉正常功能,從而出現說不出的全身乏力。

  4、發熱

  急性黃疸型乙肝早期常有發熱,多在37.5-38.5℃,高熱者少見,一般持續3-5天,而無黃疸型乙肝者發熱遠遠低於黃疸型乙肝者。許多病人發熱還伴有周身不適、食慾減退,類似於感冒,故常常誤以為“感冒”去就診。發熱的原因,可能是肝細胞壞死、肝功能障礙、解毒排洩功能減低或病毒血症等所引起。

  5、肝區痛

  乙肝的病人常述有肝區痛。肝臟位於右上腹內(肝區),肋骨下摸不著。當肝臟有病時,肝臟腫脹,甚至超過右肋骨下緣。病人可感到肝區針刺一樣痛,或沉甸甸有個東西掛在那兒,時有時無,常能忍受,生氣、勞累、活動時明顯,臥床休息可緩解,但右側臥位時卻加劇。

  三、乙肝的傳染途徑

  1、母嬰傳播 我國乙型肝炎病毒傳染的最主要原因。患有急性乙型肝炎和攜帶HBsAg的母親都有可能將乙肝傳染給新生兒。這種傳播的本質是經血途徑傳播。

  2、經血途徑傳播。包括輸入含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和血製品,不潔的注射、手術、拔牙、文身、鍼灸、穿耳孔、內窺鏡檢查和醫務人員的意外刺傷等。

  3、醫源性傳播。主要由於使用未經嚴格消毒的非一次性注射器、內窺鏡引起。所以,應該大力推行一次性醫用器械。

  4、性傳播。性傳播的HBsAg陽性率為5.44%,而社會生活中一般接觸傳播的HBsAg陽性率僅僅為0.68%,性亂是造成乙肝性傳播的重要原因。

  5、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接觸傳播。這種情況主要指有體液交換的生活接觸,如共用剃鬚刀、牙刷等衛生用品,家庭成員間的傳播較多見。此外,約40%的慢性感染者唾液中含有病毒,所以唾液也可能造成傳播。

  四、乙肝有哪些危害?

  乙肝流行面廣,傳染性強,人一旦感染該病,肝臟就會發生炎性病變,肝細胞受損,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危害。

  第一,乙肝具有較強的傳染性。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種脫氧核酸(DNA)病毒,這種病毒不同於一般的致病細菌,它有著一層質地堅硬的外核,這種外核對病毒本身有著保護作用,它可以在酸性或鹼性的環境下生存,生命力極其頑強,在常溫下可以生存六個月,20度時可以存活15年。

  第二,乙肝具有難治癒性。現在肝炎藥品市場藥品繁多,但是真正治癒肝病的特效藥很少,治療肝病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用藥,規範治療。

  第三,乙肝具有惡變性。統計資料證明:乙肝病毒攜帶者如果治療不及時將有31.6%-60.1%轉化成慢性肝炎,20.8%-56.3%的慢性肝炎患者將惡化成肝硬化,肝腹水,16.5%-51.1%的肝硬化患者將癌變,得了肝癌等於走到了生命的邊緣。

  第四,乙肝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經過調查許多肝病患者,發現一個共同的問題,在有乙肝病史的家庭內得病概率比普通家庭多25.2%,我國患乙肝的幼兒中有22-50%的母體通過胎盤或產道傳染給胎兒的垂直傳染成為攻克肝炎的一項世界性難題。

  第五,乙肝具有一定的突發性。當肝炎病毒侵入人體後,具有一定的潛伏期,當外界條件成熟,可突然爆發,而且具有不可抑制性。

  第六,是影響正常生活。一個人如果感染了乙肝病毒,不僅嚴重影響了患者身心健康,干擾了正常生活,影響了升學、就業、入伍、婚嫁,而且給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五、乙肝診斷主要應查哪些指標?

  (一)多數醫院開展的檢測專案

  目前國內多數醫院開展的乙型肝炎血清檢測專案有以下幾種:乙肝三系(又稱乙肝的二對半);前S2抗原/抗體;HBV DNA;④DNA-P。現對以上指標詳細介紹如下:

  (1)乙肝三系(俗稱乙肝的二對半),即包括HBsAg/HBs,HBeAg抗HBe,HBc,是最常用的乙肝病毒學指標。

  (2)前S2抗原/抗體:前S抗原可能通過人血中存在的少量聚合白蛋白而同肝細胞結合,人侵肝細胞。臨床資料證實,HBV活躍複製時,pre-S2滴度增高,反之呈低滴度或陰性。急性乙肝時,若前S2消失早,抗前S2出現早,則病人多數痊癒,反之則提示慢性化的可能。

  (3)HBV DNA :它是HBV的遺傳物質。用分子雜交的方法分別在肝細胞內和血清中檢出。若僅在肝內檢出整合型HBV DNA,而在血清中和肝細胞內無遊離型HBV DNA,說明肝內無HBV增殖,由於檢測方法靈敏度高,故目前作為HBV增殖複製的判斷指標優於DNA-P、HBeAg等的檢測。

  (4)DNA-P:它是1973年Kaplan首先檢出的,如前所述它位於HBV的核心內,由於DNA-P直接參與HBV複製,因此它與HBV DNA都被視為HBV複製的直接標誌。因DNA-P檢測方法較複雜,且靈敏度不如HBV DNA,故若僅為反映病毒複製及機體傳染性強弱,就不一定要選擇DNA-P的測定。

  (5)ALT(GPT)檢測 以上介紹了乙型肝炎病毒學指標的情況,但單有這些病毒學指標陽性並不能診斷乙型肝炎,必須同時伴有血清轉氨酶的升高,或既往有過轉氨酶的異常,否則只能稱之為“無症狀乙肝病毒攜帶者”。血清中轉氨酶值檢測,以ALT(GPT)最常應用,且較靈敏,有助於早期急性肝炎和慢性活動性肝炎的診斷對病情的估價,對輕型、隱性感染、潛伏期肝炎病例的發現亦有一定價值。

  (二)安徽肝病醫院推薦:基因擴增檢測,準確檢出病毒

  採用基因擴增技術(PCR)聚合酶鏈反應,可將極微量的靶DNA特異地擴增上百萬倍,從而大大提高對乙肝DNA分子分析和檢測能力,能檢測單分子DNA或對每10萬個細胞中僅含1個靶DNA分子的樣PCR敏感性高、特異,監測速度快,對微量乙肝病毒檢出率高。

  六、乙肝的治療方法(最新療法)

  “免疫多肽療法”攻克乙肝?――開啟人類治療乙肝的新紀元!

  “免疫多肽療法”治乙肝是當前醫學界治療乙肝的最高成就,其打破了傳統用藥模式,是人類征服肝病(乙肝)進入免疫細胞治療的新時代。它的誕生標誌著我國肝病治療獲突破性進展,為人類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關鍵技術已榮獲我國第九屆專利發明金獎和尤利卡國際金獎。

  1、“免疫多肽療法”的原理:“免疫多肽療法”也稱為生物免疫療法中的細胞治療技術。以免疫系統向性治療的高度特異性,針對乙肝患者自身感染病毒的型別,對不同的情況採用不同的方法,實現了真正的個性化治療。該技術是目前公認的最具應用前景的高科技生物治療技術,主要根據細胞與分子免疫學,以及經穴原理,進行個性化的穴位交替治療。並定期根據病理特徵選擇異效性穴位,利用高科技多肽技術進入穴位的特效作用、調整人體活性,誘發產生大量對乙肝病毒具有免疫殺傷作用的特異性的淋巴細胞(CTL),對HBV進行精確性、特異性靶向性、主動式攻擊,干擾病毒合成、殺滅體內HBV病毒,修復肝細胞。同時,該技術能有效阻斷和逆轉肝纖維化、肝硬化的程序,為慢性乙肝患者繫上了安全帶。

  2、“免疫多肽療法”的特點:免疫多肽療法技術不但可以消滅乙肝病毒,並且沒有任何毒副作用,而且不存在耐藥性和病毒變異的產生。適應人群廣泛,療效確切。

  (1)靶向殺死病毒:只針對性地消滅病毒或被感染的異常細胞,具有靶向作用的免疫殺傷反應,對正常細胞無毒無害。

  (2)產生長期記憶:由於特異抗原與具有記憶功能的免疫細胞充分接觸,免疫系統具有精確長久的免疫記憶,為防治復發或再感染,提供了長期保護。

  (3)發現變異病毒:高通量HBV基因突變檢測體系是國際上最為先進和全面的一種乙肝檢測技術。通過檢測發現瞭解感染何種病毒,病毒是否發生變異,具體是C、P、S、X中哪個區發生了變異,根據不同的區的特點和變異情況進行治療,避免誤診誤治。

  (4)時態療效測控:通過視覺化HBV生物晶片療效時態評估系統,對乙肝的治療進行實時、動態、量化的科學檢測和控制與評估。已超越了傳統的ELISA等方法,精確可靠。目前這一技術屬於國際首創,獲得國家專利金獎,世界47個國家認可。

  (5)個體化診療方案:針對患者感染病毒的型別,用自己的細胞治療自己的病情,是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化診斷和治療。

  (6)治療安全無損傷:由於治療中回輸的細胞是活化的自體細胞,不會產生排斥反應,非常安全,並且對肝細胞沒有再損傷的副作用,非常安全。

  (7)適應人群廣泛:一般年齡在16-65歲,體重≥30Kg,治療前血清HBsAg陽性,TBIL≤1。5倍ULN,ALT≤400u/L的慢性乙肝患者都可以接受治療。

  數萬例乙肝患者的康復證明, “免疫多肽療法”成功解決了乙肝病毒易變異、耐藥,病毒複製模板難以攻克,以及人體免疫耐受狀態不易打破等醫學難題,是具有科學、綠色特點的特色療法,是對人類健康的一大貢獻,為龐大的乙肝人群帶來了康復和生活的希望。

  七、乙肝的日常保健

  對於大多數乙肝患友來說,一方面需要隨時就診,掌握病情進展,另一方面還需注意飲食起居,養治相結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以下就詳細說說飲食方面需注意那些事項,望能為各位患者提供些許幫助。

  有足夠的蛋白質:蛋白質是維持人類生命活動最重要的營養素之一,成人每天至少進食40克蛋白質才能達到最低生理需要量,一般正常人每日所需蛋白質為70克。乙肝患者應多吃一些,以每日100克為佳。這是因為蛋白質可以維持人體組織生長、更新和修復,而壞死的肝細胞正需要蛋白質來修復、更新。

  糖、脂肪、維生素要適量:如果乙肝患者的主食以穀物(含澱粉、多糖)類食物為主,就沒必要再多吃精製糖。另外,脂肪攝入不宜過高。蔬菜、水果要適量攝入,它們可為機體提供充足的維生素和纖維素。

  食量要恰當:乙肝患者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吃得過飽常導致消化不良,加重肝臟負擔。所以吃飯以八成飽為宜。暴飲暴食對肝臟、對胃腸功能都不利。

  補充微量元素:乙肝患者體內往往缺乏鋅、錳、硒等微量元素,部分病人還缺乏鈣、磷、鐵等。因此宜補充含豐富礦物質的食物,如香菇、芝麻、大棗、枸杞等。

  肝病患者不宜多吃的食物:罐頭食品、油炸及油煎食物、方便麵和香腸等,肝炎病人都不宜多食用。因為,罐頭食物中的防腐劑、食物色素等會加重肝臟代謝及解毒功能的負擔。油炸、油煎食物屬高脂肪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