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小兒內科 主任醫師 王新良

       在兒科臨床上,經常見到一些孩子反覆血尿、或者持續血尿,父母為此十分著急,輾轉數家醫院,吃了很多的藥,治療數月、甚至數年,還是治不好,也說不清楚到底孩子得了什麼病。

  那麼,到底血尿應該如何診治呢?

  對於血尿,尤其是孤立性血尿(除了血尿,沒有其他臨床表現,比如蛋白尿、浮腫、少尿、高血壓等),一定要嚴格按照診斷流程來走,這樣就不會誤診,也不會漏診。

  第一步:要判定是真性血尿?還是假性血尿?假性血尿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尿裡面有某種色素,導致尿液發紅;比如某些藥物,可以使尿液改變顏色。一種情況是尿液中的血是尿道口附近出血汙染的,比如大女孩的月經,肛裂出血等。

  第二步:如果是真性血尿,要判斷血尿是由於全身因素引起的?還是侷限於泌尿系統?曾經在臨床上遇到過由於血液病導致的尿血。事實上,由於血小板減少、凝血機制異常、血管病變都可以引起血尿,具體來說常見的引起血尿的疾病有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壞血病等。這些疾病往往有全身其他部位的出血,也可以通過檢查血常規、必要時骨髓穿刺來確定診斷。

  第三步:如果是泌尿系統區域性的出血,就要搞清楚出血的部位在哪裡。從解剖上講,泌尿系統分為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理論上也應該判斷血尿來自哪個部位;但是從發病率高低、疾病的嚴重程度來說,我們更願意把血尿的來源分為腎小球血尿和非腎小球血尿,有時候我們也籠統的表示為“腎性血尿”和“非腎性血尿”。

  判斷腎小球血尿和非腎小球性血尿,目前有兩種切實可行的方法,一個是用相差顯微鏡觀察尿液中紅細胞的形態(我們醫院的檢查叫做“尿沉渣四項”),這一種方法可以有人為誤差,也就是容易出現抽樣誤差,客觀性不是很高,一般認為如果紅細胞變形率超過70%,就認為是腎小球性血尿,變形率小於30%就認為是非腎小球性血尿,但是在臨床上往往紅細胞變形率介於30%~70%之間,就需要反覆多次檢測;而且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血尿比較輕微,那麼這個變形率的參考價值也就不大了,血尿較重的時候,觀察到的紅細胞變形率意義就大一些。

  還有一種方法是用流式細胞尿沉渣檢測儀檢測尿液紅細胞的一些資訊,比如70%紅細胞前向散射光強度(RBC-P70Fsc),這個引數的單位是channel,簡寫為ch,可根據這個引數的曲線波峰的位向判斷尿液紅細胞的大小,從而鑑別腎小球性血尿或非腎小球性血尿。一般認為,RBC-P70Fsc≤70ch為小紅細胞(Dysmorphic),即非均一性紅細胞,這種情況提示血尿為腎小球性;RBC-P70Fsc≥100ch為均一性紅細胞(isomorphic),這種情況為非腎小球性血尿;RBC-P70Fsc介於70-100ch即混合性紅細胞(mixed)。這種流式細胞檢測方法,不受主觀因素的影響,且具有極高的重複性。

  應為尿液可能會稀釋和濃縮(稀稠不同),因此需要多次檢查才能得到準確的結果。如果孩子是腎小球性血尿,往往具有三個特點:①血尿在感染後加重,②感染後突然加重,然後緩慢減輕,可以持續1-2周,③在平時尿液紅細胞也不會在正常範圍;對於孤立性腎小球血尿來說,最常見的是三種疾病,IgA腎病、良性血尿、Alport綜合徵;三種疾病都有一定的遺傳性,也就是說家族裡都有可能有類似的病人,需要檢測患兒父母的尿液,三種疾病也都可以在感染、勞累、過敏後出現血尿的加重、甚至出現蛋白尿;如果血尿比較嚴重,又想準確鑑別這三種疾病,最好的辦法是做腎組織活檢,IgA腎病的典型病理表現為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伴有系膜區IgA的沉積,良性血尿的典型表現為基底膜變薄,Alport綜合徵的免疫熒光檢測可以發現腎小球基底膜或者面板的主要膠原成分-IV膠原有異常改變。但是,由於腎活檢畢竟是一種損傷性檢查,因此對於血尿不是很嚴重的患兒,一般不主張做該項檢查。臨床上主要依靠家族中是否有腎病患者、是否有發作性肉眼血尿、感染後血尿加重的程度等,來判斷IgA腎病、良性血尿或Alport綜合徵的可能性,常需要動態觀察3-6個月。

  如果孩子是非腎小球性血尿,則具有以下特點:①往往在運動後加重,②血尿可以突發突止,③平時可以沒有血尿;最常見的疾病有高鈣尿症和胡桃夾現象。懷疑高鈣尿症,就要連續測定2-3次24小時尿鈣,如果2次以上大於0.1mmol/(kg.d),就是尿鈣增高;高鈣尿症的孩子可以是腸吸收增多、也可以是腎漏型,這樣的孩子往往可以有腎結石,甚至膽結石,可以有家族史;需要服用一些藥物進行治療,動態觀察。胡桃夾現象是指腹主動脈和腸繫膜上動脈之間的夾角比較小,而左側腎靜脈正好從這個夾角穿過去匯入下腔靜脈;由於夾角小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腎靜脈的迴流,從而引起血尿。可以做腎靜脈B超來判斷是否有胡桃夾現象,但是B超檢查的主觀性較強,檢測的準確性和醫生的手法、經驗、責任心等都有密切的關係,必要時需要多次檢查。比較準確的用於判斷是否有胡桃夾現象的引數需要有三個,分別為①腹主動脈和腸繫膜上動脈夾角;②腎門處腎靜脈和穿過腸繫膜上動脈後腎靜脈的直徑比值;③腎門處腎靜脈和穿過腸繫膜上動脈後腎靜脈的血流速度比值;結合這三個引數,才可能判斷患兒是否有胡桃夾現象。值得一提的是胡桃夾現象僅僅是一種解剖上變化,有胡桃夾改變,不一定就有血尿。由於胡桃夾現象引起的血尿,如果不是很嚴重,也不需要特殊處理,本病往往見於消瘦的孩子,可以採取促進食慾的措施,等孩子胖一點了,可能血尿也就減輕了。

  當然,除了上述幾種常見的血尿之外,還有其他一些特殊情況,比如腫瘤、腎積水、腎囊腫等。也有一些極特殊的情況,比如紫癜性腎炎伴發高鈣尿症或胡桃夾現象等,臨床醫生一定要從多個方面綜合分析,以免漏診和誤診。

  以上所涉及到的各種判斷血尿來源的檢查方法,尿液流式細胞儀、檢測胡桃夾現象的B超、尿鈣的測定、腎臟CT等,均為我院的常規檢查手段,對於血尿的孩子,一般住院7-10天都能最大限度的判定血尿的來源和性質。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