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壁增厚在影像診斷中較常見。歷史上,增厚的膽囊壁被認為是原發性膽囊疾病的表現,並且被認為是急性膽囊炎的特徵。然而,這個表現本身沒有特異性,可以在很多膽囊病變和膽囊外病變中發現。
因膽囊頸部或膽總管結石梗阻導致擴張水腫充血的膽囊。
超聲檢查時,正常膽囊壁表現為鉛筆線樣的線性回聲。膽囊壁的增厚依賴於膽囊膨脹的程度,餐後可發生假性膽囊壁增厚。
左側:空腹膽囊壁表現為鉛筆線樣超聲結構。右側,餐後膽囊假性膽囊壁增厚。
CT上正常膽囊在注射對比劑後表現為薄的環狀軟組織密度增強。
膽囊壁增厚在影像診斷中相對常見。增厚的膽囊壁超過3mm,在超聲上典型表現為層狀結構,在CT上則因為膽囊周圍微量液體和漿膜下水腫表現為膽囊壁周低密度層。
左側,59歲急性膽囊炎婦女顯示膽囊壁層狀增厚,兩層回聲線之間存在低迴聲區域。右側,增強對比CT顯示因漿膜下水腫,包含低密度外層的膽囊壁增厚。
急性膽囊炎是導致急腹症患者住院的第四位原因,最初的診斷往往與影像發現膽囊壁增厚有關。然而,這個特徵並不能確立診斷,應該有其他影像徵象存在如梗阻性膽石、膽囊水腫擴張和超聲墨菲徵陽性、膽囊周圍脂肪炎或液體,以及能量多普勒見膽囊壁充血等證實急性膽石性膽囊炎的診斷。增強對比CT顯示膽囊膨脹(箭頭)和輕度增厚的壁、輕微的區域性脂肪浸潤(星號)。膽囊頸部有一枚嵌頓的結石。
最敏感點橫斷超聲顯示一個不可壓縮的水腫膨脹的厚壁膽囊(箭頭),腔內可見結石、泥沙(或碎片)增強對比CT顯示廣泛的膽囊(箭)周圍脂肪炎性改變(箭頭)
急性無結石膽囊炎主要發生在危重症患者,推測由於禁食導致膽汁粘度增加以及藥物引起的膽汁淤積。這些急性膽囊炎的影像特徵為沒有結石,代之以膽囊內泥沙。因為這些膽囊異常通常發生在危重患者並繼發於全身疾病,這些膽囊炎通常很難診斷。對他們進行經皮膽囊造口可同時診斷和治療。左側,最敏感點超聲顯示膽囊壁增厚(箭),膽囊內部充滿泥沙(星號)但無結石。右側,能量多普勒超聲顯示膽囊壁富含血管(箭頭),為支援炎症的徵象。
慢性膽囊炎這個術語用於臨床上有症狀的膽囊結石導引起短暫梗阻,導致低級別的炎症和纖維化。相關影像表現為包含結石的輕度壁增厚的膽囊,並有相應的臨床病史。膽囊縱軸超聲顯示輕度壁增厚(箭)和腔內非梗阻性結石。
黃色肉芽腫性膽囊炎是慢性膽囊炎的罕見變體,以富含脂肪的炎性過程為特徵,與黃色肉芽腫性腎盂腎炎類似。影像研究顯示膽囊壁顯著增厚,通常包含壁內結節,在超聲上表現為低迴聲,CT上表現為低密度,提示膿腫或局灶性黃色肉芽腫炎症。這些特徵與膽囊癌重疊,使術前診斷困難重重。左,超聲顯示顯著增厚的膽囊壁和壁內低迴聲結節(箭頭),以及腔內結石(箭)。右,增強對比CT顯示畸形增厚的膽囊壁包含低密度結節。黃色肉芽腫性膽囊炎。低密度結節(箭頭)提示膿腫或局灶性炎症。腔內有幾個結石(箭)。
瓷樣膽囊是慢性膽囊炎的另一種罕見變體,以膽囊壁鈣化為特徵。因與膽囊癌有關,這些患者往往需要預防性膽囊切除術。然而,
瓷樣膽囊發生膽囊癌的機率並不高。
瓷樣膽囊
膽囊癌位於胃腸道惡性病變的第五位,1%-3%在外科膽囊切除術的標本中發現。因為缺乏早期或特殊表現,當發現時,病變通常處於晚期。膽囊癌有各種各樣的影像表現,從腔內息肉樣病變到浸潤膽囊壁的腫塊,也可表現為瀰漫性壁增厚。相關表現如侵犯臨近結構、繼發膽管擴張、肝臟或淋巴結轉移可幫助鑑別膽囊癌和急性或黃色肉芽腫性膽囊炎。如缺乏這些相關表現,膽囊癌和黃色肉芽腫性膽囊炎很難鑑別。超聲顯示顯著瀰漫性膽囊增厚(箭頭),代替了膽囊腔。多發膽囊結石(箭)提示腔內可能被結石充滿。右側,增強對比CT描述了壁增厚的膽囊(箭頭),腫瘤區域性侵犯到臨近的肝臟(箭)。
膽囊腺肌瘤病的特徵是上皮增生,肌肉肥厚和壁內憩室(羅-阿氏竇),可能引起節段性或瀰漫性膽囊受累。這是一種良性病變,不需特殊治療,在9%膽囊切除標本中偶然發現。增厚的膽囊壁內發現,超聲表現為“彗星尾”混合回聲假象的膽固醇結晶,強烈提示該診斷。空氣也可引起類似假象,然而,氣腫性膽囊炎的患者通常症狀嚴重,可以與腺肌瘤病相鑑別。因MRI可描述羅-阿氏竇,也可以幫助鑑別腺肌瘤病和膽囊癌。超聲顯示壁增厚和鈣化,以及由於羅-阿氏竇內小的膽固醇結晶引起的“彗星尾”混合回聲假體(箭頭)
全身性疾病如肝功能不全,心衰或腎衰也可導致瀰漫性膽囊壁增厚。這些病變導致膽囊壁水腫的確切病理機制還不清楚,但可能與門靜脈壓力增高、體迴圈靜脈壓增高、血管內滲透壓下降有關。也有報道低蛋白血癥導致外源性膽囊病變,但仍存在爭議。1、肝炎;2、肝硬化;3、充血性心衰;4、胰腺炎。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