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義
由於調節生殖的神經內分泌在釋放或相互調控機制失常,引起異常的子宮出血,表現為月經量多、經期延長或不規則出血等,異常出血與全身及內外生殖器官的器質性病變無關。可發生在月經初潮至絕經前的任何年齡。
機體內部和外界許多因素,諸如精神過度緊張、恐懼、憂傷、環境和氣候改變、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均可通過大腦皮層和中樞神經系統影響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相互調節。營養不良、貧血及代謝紊亂也可影響激素的合成、運轉和對靶器官的效應而導致月經失調。某些內分泌腺(如甲狀腺和腎上腺皮質)功能異常,也可導致月經失調,正確瞭解月經週期丘腦下-垂體前葉-卵巢軸各部位的生殖內分泌及其相互調控是理解功血的基礎知識。
(二)分類
根據卵巢功能狀態,功血可分為有排卵型(性)功血和無排卵型(性)功血兩類;無排卵型功血又可分為青春期功血和更年期功血;有排卵型功血又可分為黃體功能不足(黃體發育不全)和子宮內膜不規則脫落(黃體萎縮不全)功血。
(三)各類功血的病因、病理及臨床表現
1、無排卵性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1)病因 是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促性腺激素和卵巢性激素在釋出或平衡方面的暫時性變化所致。無排卵性功血主要發生在青春期和更年期婦女,但二者的發病機制不完全相同。在青春期,下丘腦性週期調節中樞和垂體的調節功能不夠成熟,它們與卵巢內分泌之間尚未建立穩定的週期性調節和正負反饋作用。此時期垂體分泌FSH呈持續低水平,無LH高峰形成。因此,卵巢雖有成批的卵泡生長,卻無排卵,卵泡發育到一定程度便發生退行性變,形成卵泡閉鎖。而更年期婦女是由於卵巢功能逐漸衰退,卵泡近於耗盡,剩餘卵泡又往往對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反應性低下,導致雌激素分泌量減少及其對垂體的負反饋變弱,於是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往往FSH比LH升高更明顯,但不能形成排卵前LH高峰,發生無排卵性功血。大多數無排卵性功血是雌激素撤退性出血或雌激素突破性出血。
雌激素撤退性出血:卵泡發育、產生雌激素,在單一雌激素持久刺激下,子宮內膜增生過度,由於大量雌激素對FSH的抑制(負反饋)、或若有一批卵泡發生閉鎖,均可使雌激素水平突然下降,內膜因失去激素支援而剝脫出血,類似給予外源性雌激素後撤藥所引起的撤退性出血。
雌激素突破出血有兩種型別:雌激素水平長期低下,致使子宮內膜不能很好的修復,引起長時間持續間斷少量出血;另一種情況是雌激素持續高水平,子宮內膜增生增厚,甚至可引起短期閉經,因無黃體酮對內膜的作用,內膜易發生突破性出血,出血量多,時間長。
(2)臨床表現 無排卵性功血患者可有各種不同的臨床表現。臨床上最常見的症狀是子宮不規則出血,特點是月經週期紊亂,經期長短不一,出血時多時少,甚至大量出血。有時先有數週或數月停經,然後發生長時間和量較多的出血或不規則出血。婦科盆腔檢查未發現器質性病變,出血時子宮可較軟,基礎體溫呈單相表現。出血量多可繼發貧血。青春期和更年期功血多為無排卵型功血。
(3)子宮內膜病理改變 因雌激素水平高低和作用時間長短不同,內膜可有不同表現:
① 子宮內膜腺囊型增生過長:因體內雌激素水平持續升高所致,子宮內膜區域性或全部增厚或可呈息肉樣增生;腺體數目增多,腺腔囊型擴大,大小不一,腺上皮細胞為高柱狀,增生可形成復層或假復層,無分泌表現。間質常出現水腫、壞死,伴少量出血和白細胞浸潤。
② 子宮內膜腺瘤型增生過長:內膜腺體高度增生、數目明顯增多,並形成腺體背靠背現象,使間質明顯減少。腺上皮呈復層或假復層排列、或呈乳頭狀突入腺腔,細胞核大深染,出現核分裂。若腺瘤樣增生嚴重,可發展為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過長,是癌前期病變,10%-15%可轉化為子宮內膜癌。
③ 增生期(增殖期)子宮內膜:子宮內膜所見與正常月經週期中的增生期內膜無區別,只是在月經週期後半期、甚至在月經期,仍表現為增生期形態。
④ 萎縮型子宮內膜:子宮內膜萎縮菲薄,腺體少而小,腺管狹而直,腺上皮為單層立方形或低柱狀細胞,間質少而緻密。反映雌激素水平低下。
2、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較無排卵性功血少見,多發生於生育年齡婦女。患者雖然有排卵功能,但黃體功能異常。常見有兩種型別。①黃體功能不足(黃體發育不全 ),②子宮內膜不規則脫落(黃體萎縮不全)。
(1)黃體功能不全
①病因:黃體發育不全可因多種因素所致,神經內分泌調節功能紊亂,可導致卵泡期FSH缺乏,使卵泡發育緩慢,雌激素分泌減少;LH分泌異常、LH不足使排卵後黃體發育不全,孕激素分泌減少;LH/FSH比率異常也可造成性腺軸功能紊亂,使卵泡發育不良,排卵後黃體發育不全,即月經週期中有卵泡發育及排卵,但黃體期孕激素分泌不足或黃體過早衰退,導致子宮內膜分泌反應不良。
②病理:子宮內膜的形態往往表現為腺體分泌不良,間質水腫不明顯,也可觀察到腺體與間質發育不同步的現象,或在內膜各個不同部位顯示分泌反應不一致。有時黃體功能正常,但維持時間短。
③臨床表現:排卵型功血一般仍有月經週期。也可表現為月經週期縮短,月經前淋漓出血,有時月經週期雖在正常範圍內,但卵泡期延長,黃體期短。患者不易受孕或易在受孕後早期流產。
(2)子宮內膜不規則脫落(黃體萎縮不全)
① 病因:黃體一般生存14日後萎縮。子宮內膜不規則脫落是由於下丘腦-垂體-卵巢軸調節功能紊亂,LH持續少量分泌,引起黃體萎縮過程延長,內膜持續受孕激素影響,導致子宮內膜不規則脫落。
②病理:正常月經週期第3-4日時,分泌性子宮內膜已全部脫落,代之以再生的增生性內膜。但在子宮內膜不規則脫落時,於月經第5-6日仍能呈現分泌反應的內膜。子宮內膜表現為混合型,既殘留的分泌期內膜與出血壞死組織及新增生的內膜混雜共存。
③臨床表現:多發生於生育年齡婦女。表現為經期延長,長達9-10日,且可出血量較多。或月經後有少量淋漓出血。
(四)診斷和鑑別診斷
1、應強調凡診斷功血之前,必須首先除外某些全身性或內外生殖器器質性病變所引起的不正常子宮出血。
2、應詳細詢問病史,進行體查及盆腔檢查,有的放矢地選作輔助診斷檢查。
3、根據病史、盆腔檢查與輔助診斷檢查、子宮內膜病理診斷結果等進行診斷和鑑別診斷。注意對疑點進行分析。並與妊娠有關的疾病和因使用性腺內分泌藥或避孕藥不當,導致子宮內膜異常出血鑑別。
4、對病情長、規範治療效果不良的患者,應再考慮有無器質性病變的可能,尤其是宮腔內的小型病變。
5、診斷性刮宮兼有儘量減少出血、輔助診斷和治療的作用。應將刮出內膜全部送病理檢查,颳去異常的子宮內膜、對用性腺內分泌治療能引起內膜產生同步性變化有利。已婚、病程長、出血多者都應進行診斷性刮宮。
(五)治療
如何制定恰當的治療方案是取得良好療效的關鍵。
1、治療原則:
應考慮止血、調經、恢復健康和防止復發等方面。根據年齡不同、病情不同、子宮內膜病理檢查結果和有無生育要求而因人而異。
青春期功血:止血、調經、促進丘腦下-垂體-卵巢功能軸週期性調節的建立及卵巢排卵。
更年期功血:止血、調經,近絕經期婦女行誘導閉經。
生育年齡功血:止血、調經、無排卵者促排卵,有生育要求者給予指導,以增加妊娠及減少流產的機會。調經選藥偏重於考慮病人年齡和病情,比較年輕者用人工週期調經,有避孕要求者可用避孕藥,近絕經前年齡者用人工合成孕激素。
2、治療方法:
(1)一般治療,包括止血藥、宮縮藥,貧血者給予補血藥及酌情休息等。長期出血繼發感染,應給抗生素。
(2)性激素藥物治療:性腺內分泌治療是有效的治療方法,但使用時應周密計劃,制定合理方案,儘可能使用最低有效劑量,為儘快止血而大量用藥時應及時合理調整劑量,治療過程嚴密觀察。避免因性激素應用不當而引起醫源性出血。
此外要對各種功血的發病機制和所應用的性腺內分泌藥物的藥理作用有所瞭解,這樣才能根據病情選用恰當的藥。
① 出血量多時應儘快止血,除一般治療外,可選用較大量性激素及劑量逐漸遞減至維持量來治療。
雌激止血的作用是使子宮內膜生長,覆蓋創面,達到止血目的,適用於青春期功血和生育年齡功血。
孕激素止血的作用是在雌激素對子宮內膜作用的基礎上,使內膜產生分泌期改變,停藥後內膜能較完整脫落。又稱“藥物刮宮”,適用於青春期功血和生育年齡功血。停藥後近期會有撤退性出血,不適用於已嚴重貧血者。
大量人工合成孕激素劑量遞減的作用是使增殖增生的子宮內膜發生蛻膜樣變,繼而萎縮、停藥後脫落。適用於更年期功血或近絕經前年齡的生育年齡功血。單獨應用男性內泌素只能減少出血,但止血效果不滿意。
② 調整月經週期的目的是使患者能按月“來月經”。即發生撤藥性出血。
青春期和生育年齡功血調經可用人工週期。生育年齡功血有避孕要求者可用短效避孕藥調經。更年期功血用人工合成孕激素或男性內泌素調經。無排卵、但有生育要求者,可用克羅米酚或在卵泡發育達到一定程度時給hCG(絨毛向生殖腺激素)劑量遞增、模擬形成LH峰來刺激排卵。
黃體功能不全或黃體萎縮不全在月經後半週期給黃體酮治療或給hCG刺激和維持黃體功能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