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 主任醫師 孫長宇

  一、肝病患者的代謝:

  目前國內、外學者將應用間接能量測定儀(代謝車)測定靜息能量消耗的方法視為“金標準”。

  慢性肝病患者存在物質能量代謝異常問題。既往國內外對肝硬化患者的研究較多,有學者認為三大營養素代謝異常是肝硬化患者的獨立預後因素。關於肝硬化患者能量消耗總量的報道不一,有研究認為58%肝硬化患者能量代謝基本正常,12%為低能量代謝狀態;也有研究認為肝硬化患者呈高能量代謝狀態,且患者脂肪氧化率高[5]。高代謝者常體重下降,更易出現營養不良,其病死率增加,有關高代謝的原因不明,有些學者認為其與性別、病原學、疾病嚴重程度、蛋白缺乏、腹水或腫瘤無關。我們的研究發現,慢性肝病患者存在明顯的物質能量代謝異常問題。慢重肝、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患者的靜息能量消耗測量值均低於H-B公式計算的正常預計值,呈低代謝狀態。

  有研究指出肝硬化患者呼吸商明顯低於健康對照者,表現為脂肪氧化明顯增加和碳水化合物氧化明顯降低;能量代謝的這種變化類似於飢餓狀態,可能會導致營養不良。夜間給予肝硬化患者能量後,其呼吸商、碳水化合物及脂肪氧化率明顯恢復,最後接近於正常水平。提示夜間供能可能對糾正肝硬化患者代謝異常及預防營養不良有一定作用。Yamanaka等研究也提示肝硬化患者因缺乏糖原儲備,清晨代謝狀態表現為飢餓狀態,維持能量供給能阻止黎明時能量缺乏。Chang等研究發現,肝硬化患者夜間禁食時,呼吸商明顯降低;如果睡前補充50g葡萄糖,則發生RQ增高和CO2產生增加,而脂肪、蛋白質氧化減少。因此認為,肝硬化患者睡前適當地補充葡萄糖,能使之經濟地利用燃料,減少脂肪和蛋白質的消耗。我們的研究同樣提示不論是肝硬化還是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與正常人或慢乙肝患者相比,他們的RQ均低於正常,碳水化合物的氧化利用明顯降低,取而代之的是脂肪和蛋白質氧化率的增加,慢重肝與肝硬化相比脂肪的氧化功能更為明顯,能量代謝和RQ的這種變化類似於飢餓狀態。

  慢性肝病患者營養不良的發生將增加併發症和病死的的風險。而飲食的不合理將進一步增加肝性腦病、感染及消化道出血的風險,並使頑固性腹水的發生率明顯增加。儘管大量研究都表明營養不良的確減低患者的生存時間,但也存在爭議,因為人們不能確定病死率的增加是由營養不良造成還是有疾病本身進展造成,也有一些學者認為營養不良可以作為預測預後獨立風險因子。

  二、慢性肝病患者的營養支援治療:

  1、 能量攝入:

  2009年歐洲腸內外營養學會制定的肝病腸外營養指南指出:肝硬化患者的整體能量消耗測量值大約為基礎代謝率的130%,臨床實踐中,可以安全地認為肝硬化患者的能量需求是基礎代謝率1.3倍。如果可能,應採用間接測熱法測量靜息能量消耗值。

  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對於中度或者重度營養不良者,經口或腸內營養方法不能滿足需求,應立即開始腸外營養支援,推薦給予基礎代謝率1.3倍的能量。完全腸外營養時推薦以葡萄糖作為碳水化合物來源,應占50%-60%的非蛋白質能量需求,脂肪佔40%-50%的非蛋白質能量需求,輕中度營養不良患者氨基酸供應量為每日1.2g/kg,嚴重營養不良患者則為每日1.5 g/kg。

  2、 營養素攝入:

  2009年歐洲腸內外營養學會制定的肝病腸外營養指南指出:慢性肝病,特別是肝硬化患者營養素攝入應以葡萄糖作為碳水化合物來源,佔非蛋白質能量需求的50-60%;脂肪乳中n26非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應低於傳統純大豆油乳劑,並佔40-50 %的非蛋白質能量需求。氨基酸供應量對於無營養不良的代償性肝硬化患者應為每日1.2 g/kg,對於伴有嚴重營養不良的失代償性肝硬化患者則為每日1.5 g/kg。輕度肝性腦病患者(≤II度)可以直接使用標準氨基酸製劑;重度肝性腦病患者( III - IV度)則應使用含較多支鏈氨基酸和較低芳香族氨基酸、甲硫氨酸、色氨酸的製劑。

  慢性肝病患者在腸外營養的頭兩個周推薦補充全面營養素。

  營養失衡在慢性肝病患者中非常常見,不僅可以嚴重削弱肝臟的儲備功能及再生能力,而且作為一個明確、獨立的危險因素影響患者的預後。慢性肝病的營養支援研究仍處在起步階段,尚有許多問題在研究探討中。重視慢性肝病患者的營養治療,其重要的責任之一是讓患者將營養支援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家庭生活,提高生活質量。我們的目標是通過合理、適宜的膳食營養和營養支援治療干預使廣大的肝病患者促進思維清晰,改善情緒;提高體能;改善睡眠質量;提高對感染的抵抗力;提高智商;延緩和降低疾病的復發;延長生命。這一目標的實現也是對“最佳營養”的檢驗。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