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呼吸內科 副主任醫師 王紅民

  由於多種不同原因致人體產熱大於散熱,使體溫超過正常範圍稱為發熱(fever),臨床上按熱度高低將發熱分為低熱、中等度熱、高熱及超高熱。高熱指體溫超過39.1℃。

  診斷:

  (一)病史詢問要點:

  詳細詢問病史,要注意:

  1、誘因:

  發熱前2~3周內有無面板外傷及癤癰史;近1~3周內有無傳染病疫區逗留史;1個月內有無血吸蟲病疫水接觸史。面板外傷及癤癰是診斷敗血症的線索。有傳染病疫區逗留史,考慮急性傳染病;腹部手術後發熱應考慮腹腔、盆腔感染如膈下膿腫、腸間隙膿腫、空腔臟器瘻等。

  2、發病季節:

  冬春季節發病,多見於麻疹、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夏秋季節發病,多見於乙型腦炎、瘧疾、傷寒、痢疾、中暑。

  3、熱型:

  (1)稽留熱:見於大葉性肺炎、傷寒、斑疹傷寒等。

  (2)間歇熱:見於瘧疾、急性腎盂腎炎、侷限性化膿性感染等。

  (3)弛張熱:見於敗血症、風溼熱、重症結核、滲出性腦膜炎、化膿性炎症等。

  (4)迴歸熱:見於迴歸熱、霍奇金病、鼠疫熱等。

  (5)波狀熱:見於布氏桿菌病、惡性淋巴瘤、腹膜炎等。

  (6)不規則發熱:見於結核病、感染性心內膜炎、風溼熱等。

  (7)消耗熱:見於膿毒血癥、敗血症等。

  (8)雙峰熱:見於革蘭氏陰性桿菌敗血症。

  4、體溫升降方式:

  驟升型發熱見於瘧疾、急性腎盂腎炎、大葉性肺炎、敗血症、輸液反應等;緩升型發熱見於傷寒初期、結核病、布氏桿菌病等;驟降型見於瘧疾、急性腎盂腎炎、大葉性肺炎、輸液反應及服用退熱藥者;漸降型見於傷寒緩解期、風溼熱及感染性疾病經抗生素治療有效時。

  5、伴隨症狀:

  (1)發熱伴寒戰者,多見於敗血症、大葉性肺炎、急性膽囊炎、急性腎盂腎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瘧疾、藥物熱、急性溶血及輸液反應、流行性斑疹傷寒、鸚鵡熱、天花、流行性出血熱、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2)伴咽痛,多見於上呼吸道感染、化膿性扁桃體炎;伴咳嗽、咳痰,見於急性呼吸道感染及肺部感染。

  (3)伴胸痛者,見於肺炎、胸膜炎、心肌梗死、肺膿腫等。

  (4)伴腹痛、噁心、嘔吐者,見於急性細菌性痢疾、急性膽囊炎、急性腎盂腎炎、急性腸繫膜淋巴結炎、急性出血壞死性腸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胃腸炎等。

  (5)伴頭痛者,見於腦炎、腦膜炎、腦膿腫等。

  (6)伴肌肉痛者見於肌炎、皮肌炎、旋毛蟲病、軍團病、鉤端螺旋體病、藥物熱等。

  (7)全身關節痛,見於結締組織病、痛風、銀屑病性關節炎等。

  (8)伴神經障礙者,見於腦炎、腦膜炎、感染中毒性腦病、腦出血、中暑、顳動脈炎、紅斑狼瘡腦病等。

  (9)發熱伴明顯中毒症狀見於嚴重感染,尤其是敗血症。

  (10)是否伴有皮疹及出疹時間:發熱1日出現皮疹見於水痘;2日出現皮疹,見於猩紅熱;3日出現皮疹,見於天花;4日出現皮疹,見於麻疹;5日出現皮疹見於斑疹傷寒;6日出現皮疹見於傷寒。

  (二)、體格檢查:

  應做全面的體格檢查,但應注意:

  1、一般狀況及全身面板黏膜檢查,注意全身營養狀況。惡病質提示重症結核、惡性腫瘤。注意有無皮疹及皮疹型別:斑疹見於丹毒、斑疹傷寒;面部蝶形紅斑、指端及甲周紅斑提示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環形紅斑見於風溼熱;丘疹和斑丘疹見於猩紅熱、藥物熱;玫瑰疹見於傷寒和副傷寒。瞼結膜及面板少許淤點,指端、足趾、大小魚際肌有壓痛的osler小結見於感染性心內膜炎。軟顎、腋下有條索狀或抓痕樣出血點,見於流行性出血熱。面板散在淤點、淤斑、紫癜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及惡性結締組織病。大片淤斑提示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有面板癤腫者要考慮敗血症和膿毒血癥。

  2、注意全身淋巴結有無腫大。區域性淋巴結腫大,質軟,有壓痛,考慮相應引流區域有炎症。區域性淋巴結腫大,質硬,無壓痛,可能為癌腫轉移或淋巴瘤。全身淋巴結腫大見於淋巴瘤、急慢性白血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3、頭頸部檢查:結膜充血多見於麻疹、出血熱、斑疹傷寒;扁桃體腫大,其上附有黃白色滲出物,考慮化膿性扁桃體炎;外耳道流出膿性分泌物為化膿性中耳炎;乳突紅腫壓痛為乳突炎;頸項強直見於腦膜炎、腦膜腦炎;甲狀腺腫大伴突眼伴高熱見於甲亢危象。

  4、心臟情況:心臟擴大,新出現收縮期雜音提示風溼熱。原有心臟瓣膜病,雜音性質發生改變,要考慮感染性心內膜炎。

  5、肺部檢查:一側肺侷限性濁音,語顫增強,有溼羅音,提示大葉性肺炎;下胸部或背部固定或反覆出現溼羅音,見於支氣管擴張伴繼發性感染,一側肺下部叩診呈濁音,呼吸音、語顫減低,提示胸腔積液。

  6、腹部檢查:膽囊點壓痛,Murphy徵陽性伴面板、鞏膜黃染,提示為膽囊炎、膽石症發熱。中上腹明顯壓痛,肋腹部面板灰紫色斑(Grey-Turner徵)或臍周面板青紫(Gullen徵),見於出血壞死性胰腺炎。右下腹或全腹壓痛,有時伴腹塊,腹壁或會陰部有瘻管,全身營養差,考慮克羅恩病(Crohn病)。肝腫大,質硬,表面有結節或巨塊,提示肝癌發熱。肝脾同時腫大,可見於白血病、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季肋點壓痛,腎區叩擊痛,提示上尿路感染。

  7、四肢及神經系統檢查:杵狀指伴發熱,見於肺癌、肺膿腫、支氣管擴張、感染性心內膜炎。關節紅腫壓痛見於風溼熱、紅斑狼瘡或類風溼性關節炎。克氏徵或布氏徵陽性見於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三)、實驗室檢查

  因發熱的病因很多,應根據病因做針對性檢查,但應作下列常規檢查:

  1、血常規、尿常規、糞常規。中性粒細胞增加伴發熱,常見於細菌感染、大出血、組織損傷後;中性粒細胞減少,見於傷寒、副傷寒、急性病毒感染、瘧疾、黑熱病、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惡性組織細胞病、系統性紅斑狼瘡、急性播散性結核、急性非白血性白血病、急性粒細胞減少症等。嗜酸性粒細胞增加,常見於藥物熱、血清病;嗜酸性粒細胞減少見於傷寒。高熱伴貧血見於急性溶血、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非白血性白血病。

  2、寒戰高熱時應作血培養,血塗片檢查。血塗片檢查:對診斷瘧疾、迴歸熱、白血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鉤端螺旋體病等很有幫助。

  3、高熱超過1周,應作肥達反應及外斐反應、布氏桿菌凝集試驗。

  4、懷疑呼吸系統疾病,應做胸部透視或胸部X線檢查,做痰培養,痰塗片檢查。

  5、懷疑肝臟疾病,應做肝功能及腹部B超檢查。

  6、有出血傾向,應做出凝血時間、血小板、凝血酶原時間測定等。

  7、懷疑泌尿系統感染,應做尿培養。

  8、有關節痛者,應做抗鏈球菌溶血素“O”試驗及C反應蛋白、抗核抗體、血沉、血清蛋白電泳、免疫球蛋白等檢測。

  9、高熱原因未明,用抗生素無效者,有必要做淋巴結活檢,骨髓活檢。

  10、血清學檢查:肥達反應陽性,見於傷寒、副傷寒;外斐反應陽性,考慮斑疹傷寒;布氏桿菌凝集試驗陽性,考慮布氏桿菌病;嗜酸性凝集試驗陽性,考慮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冷凝集試驗陽性,考慮支原體肺炎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