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疼痛科 主治醫師 馬松鶴

三叉神經痛有哪些表現及如何診斷?


  (一)疼痛部位:不超出三叉神經分佈範圍,常侷限於一側,多累及一支,以第二、三支最常受累,約佔95%。
  (二)疼痛性質:疼痛呈發作性電擊樣、刀割樣、撕裂樣劇痛,突發突止。每次疼痛持續數秒至數十秒種。發作間歇期逐漸縮短、疼痛逐漸加重。發作頻繁者可影響進食和休息。 河南省人民醫院疼痛科馬松鶴
  (三)誘發因素及“扳機點”:疼痛發作常由說話、咀嚼、刷牙、洗臉等動作誘發,甚至風吹或響聲也能引起發作。有些病人觸控鼻旁、口周、牙齦、眉弓內端等區域即可引起疼痛發作,這些敏感區域稱為“扳機點”或“觸發點”。麻醉“扳機點”常可使疼痛發作暫時緩解。因此病人為了減免發作常常不敢洗臉、大聲說話、甚至不敢進食。
  (四)體徵:發作時可伴有同側面肌抽搐、面部潮紅、流淚和流涎,故又稱痛性抽搐。疼痛發作時病人常用手揉搓同側面部,久而久之面部面板變得粗糙、增厚、眉毛脫落,再因不敢吃飯、洗臉、不修邊幅,病人往往顯得消瘦、面容憔悴、蓬頭垢面、情緒抑鬱。客觀檢查多無三叉神經功能缺損表現及其他侷限性神經體徵,但有時由於面部面板粗糙、增厚或已作過封閉治療,面部痛覺、觸覺可有減退。


三叉神經痛應該做哪些檢查?


  1、實驗室檢查對臨床診斷有輔助意義。

  2、肌電。


三叉神經痛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雖然三叉神經痛的診斷並不困難,但誤診亦有發生。本病應與下列疾患相鑑別:   (一)三叉神經支炎 屬繼發性三叉神經痛,此病多發生於眶上神經,為持續性劇痛,發作後數日,部分患者額部出現帶狀皰疹(見圖)。少數患者可發生角膜炎與潰瘍。病原是一種病毒。此病有自限性,大多在1~3周內痊癒。鎮痛藥物、維生素或區域性麻醉藥、糖皮質激素溶液,皆有效。
  (二)牙痛
  屬繼發性三叉神經痛,臨床常可遇到將本病誤診為牙痛,幾次拔牙總不能止痛。細心檢視牙有無病變;牙痛的陣發性不太明顯;牙痛無“扳機點”牙痛的發作與食物冷熱關係很大。
  (三)副鼻竇炎或腫瘤
  上頜竇、頜竇、篩竇病患者均可引起頭面部痛。鑑別時應特別注意:鼻腔檢查,兩側是否一樣通暢, 細查各鼻竇的壓痛點;鼻腔有無粘液或膿液史;疼痛的發作性不明顯,此點在上額竇癌更為顯著;患側面部有時腫脹;上頜竇及額竇的透光檢查;X線檢查可幫助明確診斷。  
   (四)半月神經節附近的腫瘤
  半月神經節和小腦腦橋角處的腫瘤並不少見,如:聽神經纖維瘤、膽脂瘤、血管瘤、腦膜瘤或皮樣囊腫等,這些腫瘤引起的疼痛一般並不十分嚴重,不像三叉神經痛那樣劇痛發作。另外,還可同時有外展神經麻痺、面神經麻痺、耳鳴、眩暈、聽覺喪失、三叉神經支感覺喪失,以及其他顱內腫瘤的症狀,如頭痛、嘔吐和視神經乳頭水腫等。顱底X線檢查,巖骨尖區有時有骨質破壞或內耳道區有骨質破壞。CT、X線造影檢查可幫助診斷。

  (五)膝狀神經節痛
  膝狀神經節在發出鼓索神經之前,發出巖大淺神經,供給淚腺以副交感神經纖維,司理淚腺的分泌。中間神經主要司理舌前2/3的味覺和耳鼓膜及外耳道後壁的感覺,也有些纖維司理頜下腺、舌下腺及口、鼻腔粘液腺的分泌。膝狀神經節神經痛為陣發性,但發作時痛在耳內深處,向其附近的眼、頰、鼻、脣等處放射,並多在外耳道後壁有個“扳機點”。這些患者多合併面神經麻痺或面部抽搐,並有時在軟顎上、扁桃體窩內及外耳道處,發生皰疹並味覺喪失。
  (六)舌咽神經痛
  疼痛亦為陣發性,大多在吞嚥時發作。痛從扁桃體區及舌根起,向外耳道放射,亦可向耳前、耳後、耳廓或本側半個面部放射。發作時患者多用手壓迫下額角下方。在舌根背面外側及扁桃體處有“扳機點”,頸外面板無“扳機點”。吞嚥、說話及轉頭、大笑均可引起發作,更怕吞嚥酸、苦食品。易伴發心動過緩或眩暈。患者多為35~65歲的人。此病頗為少見,發病率大約為三叉神經痛的1%。用1%的卡因液塗布咽後壁或扁桃體區的“扳機點”可停止發作。此外,三叉神經痛,痛在舌尖及舌緣,亦可資鑑別。
  (七)血管性偏頭痛
  血管性偏頭痛是週期性、輕重不等的單側頭痛,有時患者表現為前額部頭痛。此病發作前多有先兆,如同側眼看到火星,或視力減退,甚或一時性同側偏盲。頭痛發作時可持續數小時至數日。此病發作多有一定的時間規律。難以確診時可行口服麥角胺幫助鑑別診斷。  (八)臨床上對兒童或青少年出現的頭痛或腹痛,除考慮血管性偏頭痛外,還應進一步考慮有無頭痛型癲癇和腹型癲癇。兩者的鑑別:
  1、頭痛型和腹型癲癇患者發作時除頭痛及腹痛外,還表現為對周圍環境的接觸能力喪失即意識障礙,而血管性偏頭痛除少數人有暈厥外,神志清楚。
  2、癲癇患者多有肢體抽搐現象,而偏頭痛較少抽搐。
  3、癲癇患者可在睡眠時發作,偏頭痛發作於睡眠時消失。
  4、癲癇患者有偏頭痛史者佔1%~3%,而偏頭痛有家族史者達70%左右。
  5、癲癇患者發作時常有癇性放電,而偏頭痛發作腦電圖基本正常。
  6、抗癲癇治療,患者頭痛和腹痛緩解,而偏頭痛對抗癲癇藥物治療效果差,仍可反覆發作。


三叉神經痛可以併發哪些疾病?


  疼痛發作時,病人表情痛苦,有的保持固定姿勢,不敢多動,有的呻吟,不停吸氣,咀嚼,或急躁地用手搓揉麵部,有少數患者出現跳動、抽搐,也有伴有面部潮紅、流淚、流涕、出汗,高血壓等症。


三叉神經痛應該如何治療?


  (一)藥物治療:①醯胺脒嗪,又稱卡馬西平。對三叉神經痛有較好的療效,一般自小劑量開始,初服100mg,2/d,以後每日增加100mg,直疼至痛控制或不能耐受時為止。通常有效劑量宜為200mg,3-4/d。副作用可有嗜睡、噁心、嘔吐、眩暈、共濟失調、藥診和白細胞減少等。一般不嚴重,減量或停藥可消除。②苯妥英鈉。通常劑量為0.1~0.2g,2-3/d,日總量不宜超過0.6g。副作用有齒齦增生、共濟失調、白細胞減少等。③維生素B族藥物。維生素B1、B6各10~20mg,3/d。維生素B12 100~200μg,肌注1/d。④山莨菪鹼(654-2)。10mg,肌注,2/d或5~10毫克,口服,3/d。⑤菸醯胺100毫克,口服,3/d。
  (二)理療:可用間動電(疏密波)療法或旋磁療法。也可用鐳射療法,採用氮氖鐳射照射半月神經節。
  (三)中醫針刺療法:①體針。三叉神經第一支疼痛可針刺患側太陽、頭維等穴;第二支痛可針刺四白、下關、顴s等穴;第三支痛可針刺頰車、承漿等穴,可配合谷。②耳針。取穴上頜、下頜、神門等。
  (四)神經阻滯療法:當藥物治療無效或有不良反應時,而疼痛嚴重者可行神經阻滯療法。最常用的注射藥物為無水酒精。三叉神經半月節或周圍支,因感覺神經受破壞而止痛。療效可持續數月至數年,但易復發。
  (五)射頻電流經皮選擇性熱凝術:該術優點為可選擇性破壞三叉神經的痛覺纖維,而基本上不損害觸覺纖維。近期療效尚可,但容易復發。一般做1~2次,間隔1~2天。
  (六)手術治療:常用的有三叉神經周圍支切斷術、三叉神經感覺根部分切斷術。目前較少應用,因手術後可引起患側面部麻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