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副主任醫師 範輝

       新生兒膿皰疹(化膿性感染)、汗皰疹
  1、新生兒面板薄嫩,血管豐富,應防止擦傷而引起感染。
  2、保持新生兒面板清潔衛生,衣服要寬大、質軟、不褪色。
  3、有化膿性面板病的家屬不要接觸新生兒,以防交叉感染。
  4、當外界溫度高,新生兒易出汗並有白色汗疹,一般不需處理。當面部.軀幹.四肢發生大皰,內有膿液,形成膿皰疹時,需及時就診治療,以防併發症。
  新生兒臍炎
  1、臍帶一般在新生兒出生後3-7天脫落,臍帶脫落後臍窩有滲出物時以酒精或碘伏棉籤拭塗,保持臍部清潔乾燥,避免汙染。
  2、臍帶未脫落前應注意檢查包紮臍帶的紗布有無滲血,滲出物較多者須重新結紮止血。臍帶未脫落時,不能用爽身粉等異物刺激。
  3、如果發現臍輪紅腫,臍部有膿性分泌物,並有臭味時,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新生兒黃疸
  1、仔細觀察黃疸變化。黃疸是從頭開始黃,從腳開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黃,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從眼睛觀察起。可以按壓身體任何部位,只要按壓的面板處呈現白色就沒有關係,是黃色就要注意了。
  2、觀察寶寶日常生活,覺得寶寶看起來愈來愈黃,精神及胃口都不好,或者體溫不穩、嗜睡,容易尖聲哭鬧等狀況,都要去醫院檢查。

  3、注意寶寶大便的顏色,如果是肝臟膽道發生問題,大便會變白,但不是突然變白,而是愈來愈淡,如果再加上身體突然又黃起來,就必須帶給醫生看。
  4、儘量不要讓家裡太暗,窗簾不要都拉得太嚴實。
  5、勤餵母乳。如果證明是因為餵食不足所產生的黃疸,媽媽必須要勤喂寶寶,因為乳汁分泌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勤吸才會刺激分泌乳激素,分泌的乳汁才會愈多,千萬不要以為寶寶吃不夠或因持續黃疸,就用水或糖水補充。寶寶一天尿6次以上,體重持續增加,就表示吃的份量足夠。
  6、如果黃疸退了又升高就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
  嬰幼兒腹瀉
  常見的腹瀉原因有:
  1、進食量過多或次數過多,加重了胃腸道的負擔;
  2、新增輔食過急或食物品種過多,或食用過多油膩帶渣的食物,不能完全消化;
  3、吃進帶細菌的食物,引起胃腸道感染;
  5、患消化道以外的病(如感冒、肺炎等),可以因消化功能紊亂而導致腹瀉;
  6、環境溫度過低、過高時,小兒也可能出現腹瀉。
  嬰兒腹瀉後應做好以下幾件事:
  1、不要禁食。吃母乳的嬰兒要繼續哺餵,只要嬰兒想吃,就可以喂。吃牛奶的嬰兒每次奶量可以減少1/3左右,奶中稍加些水。如果減量後嬰兒不夠吃,可以新增含鹽分的米湯,或哺餵胡蘿蔔水,新鮮蔬菜水,以補充無機鹽和維生素。已經加粥等輔助食品的嬰兒,可將這些食物數量稍微減少。要根據嬰兒口渴情況,保證喂水。

  2、早期發現脫水。當嬰兒腹瀉嚴重,伴有嘔吐、發燒、口渴、口脣發乾,尿少或無尿,眼窩下陷、前囟下陷,嬰兒在短期內“消瘦”,面板“發蔫”,哭而無淚,這說明已經引起脫水了,應及時將病兒送到醫院去治療。
  3、預防脫水。用口服補液鹽不斷補充由於腹瀉和嘔吐所丟失的水分和鹽分,脫水便不會發生。
  4、不要濫用抗生素。許多輕型腹瀉不用抗生素等消炎藥物治療就可自愈;或者服用金雙歧等微生態製劑,思密達等吸附水分的藥物也很快病癒,尤其秋季腹瀉因病毒感染所致,應用抗生素治療不僅無效,反而有害;細菌性痢疾或其他細菌性腹瀉,可以應用抗生素,但必須在醫生指導之下治療。
  5、家長應仔細觀察大便的性質、顏色、次數和大便量的多少,將大便異常部分留做標本以備化驗,查詢腹瀉的原因;要注意腹部保暖,以減少腸蠕動;注意讓嬰兒多休息,排便後用溫水清洗臀部,防止紅臀發生,尿布清洗乾淨,煮沸消毒,晒乾再用。
  嬰幼兒溢奶、嘔吐的家庭護理
  溢奶是奶水的正常反流現象,溢位的奶水距離嘴巴很近或只是在嘴邊,而吐奶是奶水強而有力由嘴巴噴出,奶水距離嘴邊較遠,通常代表有較嚴重的疾病。
  溢奶的寶寶只要生長和體重增加正常、不嗆到造成反覆性肺炎、溢位物不帶血絲或黃綠色膽汁,就可觀察並採取底下的措施,通常多會改善:
  1、奶嘴奶洞的大小要適中。奶洞太大奶水流速太快,來不及吞嚥,易引起溢奶;太小可能使寶寶吸入太多的空氣而容易溢奶。一般是奶瓶倒立時,一秒一滴的速度即可。
  2、少量多餐餵奶。餵奶時和餵奶後要避免晃動寶寶的身體。餵奶到一半時先幫寶寶排氣後,再喂另外一半的奶水,於喂完時再幫寶寶排氣。餵奶後要以寶寶保持直立的姿勢抱著他約30分鐘。寶寶躺著時墊高身體約30-45度。
  3、如果以上方法沒有改善,可在牛奶中加入米粉或麥粉使牛奶變濃稠或使用專用奶粉減輕溢奶。如果還是沒有改善考慮藥物治療。
  4、少數溢奶或吐奶的寶寶是由於對牛奶蛋白過敏所引起,可在醫師指導下嘗試使用低過敏配方粉奶。
  5、溢奶通常會隨年紀增大,特別是幼兒開始能夠坐起或站立時,會漸漸改善。但是要注意寶寶有無以下的情形:
  ⑴嘔吐物,如果含有黃綠色膽汁,要考慮是否有腸阻塞;含有血絲或咖啡色的東西,要考慮食道、胃或十二指腸出血。
  ⑵餐後發生噴射式的嘔吐,嘔吐物不含黃綠色膽汁,且一天比一天厲害,體重不增加甚至減輕,這時候要注意是否發生了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
  ⑶劇烈嘔吐也要考慮腦部病灶引起顱內高壓。
  有以上情形代表寶寶可能有嚴重的疾病,必須找小兒科醫師診療。
  小兒發熱(發燒)的家庭護理
  引起小兒發熱的原因有很多,大體而言可分為以下三大類:
  1、受外在環境影響,如天熱時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間空氣不流通。
  2、內在因素:生病、感冒、氣管炎、喉嚨發炎或其他疾病。
  3、其他因素:如預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亂、白喉、百口咳、破傷風等反應。
  醫師治病,首重病因的發現及能完全治癒的方法,而不是單純只為退燒而已。所以在某些情況下,會讓發熱症狀持續表現出來,以探尋內在真正的病因。只有腦炎、腦膜炎等疾病腦質本身受病毒破壞才會傷及智慧或感官機能,發熱不會把人燒笨,燒聾。但如果體溫超過41℃,孩子患細菌性腦膜炎或敗血症的可能性比較高,應警覺。正確的退燒方法應該是:
  1、維持家中的空氣流通,維持房間溫度於25~27℃。可將幼兒置於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使體溫慢慢地下降。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
  2、如果孩子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3、將孩子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使寶寶面板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4、睡冰枕有助於散熱,但對較小的幼兒並不建議,因幼兒不易轉動身體,冰枕易造成區域性過冷或致體溫過低。使用退熱貼也可以,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不會出現過分冷卻的情況。
  5、多喝水以助發汗,並防脫水。
  6、使用退熱藥:當嬰幼兒中心溫度(肛溫或耳溫)超過38.5℃時,可以適度的使用退燒藥水或栓劑。
  正確使用退熱藥:
  1、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如水痘或流感,阿斯匹林可能引發雷氏症候群,不宜使用。
  2、栓劑用來塞肛門,由直腸吸收,用量寧取少量,密集使用容易退燒過度,體溫陡降,或是反覆刺激肛門,造成腹瀉。打退燒針,是最不安全的,有的孩子甚至過敏休克。
  3、不同的退熱藥最好不要隨意的互相併用,單獨使用比較安全。
  4、退燒藥也不可多服幾次或將劑量增加。藥會有毒性,任何藥物(包括退燒藥)都有它們一定的用法,吃多了即會產生毒性。退燒藥的毒性反應之一,就是讓體溫升高。
  兒童咳嗽的家庭護理
  1、咳嗽是一種症狀,它是機體的一種保護性反射,其作用是清除呼吸道中的垃圾(包括微生物、吸入的顆粒、炎症產生的分泌物等)。
  2、咳嗽的原因很多,呼吸道感染(嗓子發炎)引起的咳嗽最常見,也可以由於孩子不小心氣管中嗆入很小的異物(花生、瓜子碎屑等)而不停的咳嗽。
  3、咳嗽不是馬上就要吃咳嗽藥,因為咳嗽藥一般都有鎮咳作用,有的還對中樞神經有麻醉效果。如果剛一咳就吃咳嗽藥,孩子倒是不咳了,但未咳出的痰會聚集起來,把呼吸通道堵塞,進而影響孩子的呼吸和對呼吸道內炎症物質的消除。所以一般咳嗽初期,都是給呼吸道發炎的孩子用點消炎藥,炎症消退了,咳嗽自然就減輕了。如果咳嗽太厲害,影響孩子睡眠,可以適當用些小兒專用的止咳藥。
  4、只要正規治療孩子病好了,稍微有點咳嗽不要緊,咳嗽恢復是有個過程的。這時的咳嗽大多都是孩子因為不會吐痰引起,如果不是劇烈的咳嗽就不必大驚小怪,可以進行食療,比如給孩子喝些蜂蜜熬的梨水。如感覺孩子有痰未咳出,可以給他們吃點化痰的藥。
  5、白細胞較高說明還有炎症,打幾天吊針後,還要繼續吃兩到三天消炎藥過渡。
  6、孩子子飲食不合理、營養不良、佝僂病、微量無素缺乏(如缺鐵鋅)等都容易引起咳嗽感冒,不一定就是免疫力低下。在孩子反覆感冒咳嗽時,找兒科醫生看一下,尋找病因,對症治療,而不是盲目給孩子服用提高免疫力的藥物。
  7、孩子少穿點,多接觸點冷的環境,對他們預防感冒咳嗽是十分有益的。
  8、嬰兒劇烈咳嗽時最好將其抱起,使上身呈45度的角度,同時用手輕輕拍背,使粘附在氣管上的分泌物得以鬆勁,利於咳出。
  9、保持空氣溫度,溫度和潔淨度十分重要。室溫最好保持20-26℃左右,定時通風,室內溼度50%~70%,利於痰液稀釋而咳出,空氣太乾燥,痰液粘在氣管壁上不易排出。
  10、夜間咳嗽厲害可稍抬枕頭,減少患兒胃食道返流對咽喉部刺激。
  兒童抽痙家庭護理
  被多數人叫做“抽痙”的情況在醫學上稱之為“驚厥”。驚厥常常表現為突然出現全身或區域性痙攣性抽搐,多伴有意識障礙、雙眼上翻、凝視或斜視,發作持續時間短,嚴重者反覆多次發作。
  抽痙的原因:
  1、嬰幼兒持續高熱是誘發驚厥的高危因素。
  2、患有腦或神經系統疾病的孩子也容易驚厥。
  孩子抽痙怎麼辦?
  1、合理做好降溫措施,避免孩子持續處於高熱狀態,就能夠有效地預防驚厥。
  2、對於原有腦部疾病伴有感染者,低、中度發熱即會引起患兒驚厥發作,且為反覆發作的高危因素,對這部分嬰幼兒,應積極採取預防措施,當患兒體溫大於38.50C時,即可給予口服退燒藥,並根據醫囑口服安定片(0.2-0.3mg/kg)或口服魯米那片(3-5mg/kg),以預防驚厥發作。
  3、一旦發現嬰幼兒驚厥,應立即解開患兒衣釦、褲帶,使其靜臥於床上。保持周圍環境安靜,讓患兒頭偏一側,壓舌板或木筷、牙刷柄等物裹以布類放在上下門齒之間,以防咬傷舌頭。家長也可以用拇指壓人中穴也可以起到定驚作用。
  4、同時,不斷清除患和口鼻腔內的分沁物、粘液和其它異物,保持呼吸道通暢。
  5、嚴禁對患兒搖曳或大聲喊叫,以防加重驚厥。
  6、如果是高熱引起患兒驚厥,則應當退熱。可用冰水毛巾或冰袋敷於患兒前額、腋窩、腹股溝等大血管處,或用50%酒精擦四肢,使血管擴張,皮膚髮紅,促散熱。也可指掐人中,針刺人中、內關、合谷等穴止驚。
  7、驚厥反覆出現,神志不清時,應密切注意患兒的呼吸、瞳孔、如出現呼吸淺快、加深而不規則,屏氣,雙吸氣等症狀,或瞳孔散大、光反應消失等,應考慮到患兒發生了腦水腫或腦疝,應立即送患兒到醫院急救。
  兒童先天性心臟病家庭護理
  1、活要有規律,要注意休息,不要過多看電視和玩耍,要保證足夠的睡眠,要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溼度,家人及外人不要在病人居住的臥室吸菸,為保持空氣新鮮,每天上午可開窗通風半小時,開窗時要注意保暖,時間不宜過長。若無條件洗澡,可用溼水擦洗,保持面板清潔。
  2、飲食衛生:要注意補充營養,一般沒什麼特殊禁忌,但應食用價值高易消化的食品,如瘦肉、魚、雞蛋、水果和種種蔬菜等。不必限制鹽量,複雜畸形,心功能低下,術後持續有充血心力衰竭者要嚴格控制鹽的攝入,成人每天控制在4-8克,小兒2-4克,並給予易消化的軟食,如混飩、麵條、稀飯等。先心病病人宜少食多餐,食量不可過飽,更不能暴食,以免加重心臟負擔。飲食要新鮮,符合衛生學要求,以防腹瀉加重病情。小兒要控制零食、飲料,不要食用不清潔、過期或含色素及儀器新增劑加劑較多的零食。
  3、適當的活動:對於手術順利,畸形矯正滿意,術後恢復較快的病人,出院後一般不限制活動,心功能在I、II級者,可根據情況適當做些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體力活動,活動量以不引起疲勞為度。活動範圍應先室內後室外。大多數病人出院後如無病情變化,3個月後就可上學或上班,由輕工作逐漸過渡正常工作。如感到勞累或心慌氣短應停止工作,繼續休息。術前病人心功能在III級以上,心臟重度擴大,重症肺高壓病人,心臟恢復正常或基本正常較長的時間,出院後不要急於活動,要注意休息,保持體力,隨病情適當活動量,但不要感到疲勞,以免加重心臟負擔。
  4、用藥:簡單的先天性心臟病人,術後恢復較好,心功能正常,一般不需要使用強心利尿劑,複雜畸形及重度肺高壓或心功能較差的病人要根據畸形矯正情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強心利尿藥或血管擴張藥,病人應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用藥,不可隨意亂服用,以免發生危險。
  5、在患兒未接受外科根治矯正畸形之前,需要預防呼吸道感染,因此每當天氣冷熱變化之時,家長要細心照料孩子,隨季節增減衣服;少去公共場所;還要注意保持居室內空氣新鮮。由於房間隔缺損患兒的心內缺損多不嚴重,小兒常無異常表現,往往為家長所忽視。一旦確診一定要配合醫生治療,患兒經矯正畸形後就可與正常健康的孩子一樣,能參加各種活動了。
  兒童腎臟疾病的家庭護理
  小兒急性腎炎的前2-3周,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猩紅熱或葡萄球菌所致的膿胞瘡等,病毒感染後也可引起。起病的第一週大約有95%的病兒出現浮腫,最初是上眼皮浮腫,1-2天后漸及全身。還出現尿少和血尿,尿的顏色呈洗肉水樣,可在1-2周內消失,還有的病兒出現血壓升高,用利尿藥後恢復正常。在患病初期一般需要住院治療和絕對臥床休息直至炎症消失。
  一般檢查正常後即可出院在家調養,所以家庭護理對本病的康復有重要意義。護理時應注意:
  1、改善環境,預防感冒、感染等併發症。
  2、飲食護理:按醫生的建議,一般宜清淡可口,避免過鹹,蛋白類食品不用特別限制,可適當多食米飯、饅頭等主食。
  3、面板護理:定時清潔,防止褥瘡。
  4、做好病兒的心理護理。
  5、監督病兒堅持休息。
  6、注意觀察病情,定期檢查。
  兒童缺鐵性貧血的家庭護理
  鐵是人體造血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本病大都由於鐵的攝入量不足而引起,如長期以乳類餵養而不加輔助食品,或新增輔助食品不及時和量太少;病期和恢復期過於限制飲食,以及偏食等;生長髮育較快的幼嬰兒,鐵的攝入量跟不上;還有如消化功能紊亂,長期嘔吐或腹瀉、慢性痢疾等均可直接妨礙鐵及蛋白質的吸收而引起貧血。
  本病可發生於小兒的任何年齡,主要表現為疲倦乏力,頭暈耳鳴,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煩躁不安,思想不能集中,面板、口脣、口腔粘膜、眼結膜、手掌和指甲蒼白。貧血嚴重時,可有低熱、呼吸和脈搏加快,心臟擴大,心前區可聽到收縮雜音,肝脾腫大,甚至智力發育遲緩。
  護理要點:
  1、居室環境要安靜,空氣要流通。由於貧血患兒抵抗力低,容易感染疾病,如消化不良、腹瀉、肺炎等,因此患兒儘量少到公共場所人多的地方去,並注意勿與其他病人接觸,以避免交叉感染,因感染後能使貧血加重。
  2、合理餵養是糾正貧血的重要途徑。應多給富含鐵的食物,如動物的心、肝、腎、血以及牛肉、雞蛋黃、菠菜、豆製品、黑木耳、紅棗等,並糾正偏食習慣。提倡母乳餵養,因母乳中含鐵量比牛奶高,且易吸收。並注意及時新增輔助食品,如3~4個月的嬰兒,可給蛋黃1/4個,以後逐漸增加到1個,5~6個月加菜泥,7個月後可加肉末、肝泥,設法提高嬰食慾,同時防止消化不良。
  3、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鐵製劑。嬰兒最好在兩餐之間服,以利於吸收,因為鐵質對胃粘膜有刺激,服後易產生噁心哎吐,同時避免與牛奶鈣片同時服用,也不要用茶喂服,以免影響鐵的吸收。鐵製劑用量應遵醫囑,用量過大,可出現中毒現象。
  4、嚴重貧血的患者,活動後易心悸、氣急,必須臥床休息,必要時還需吸氧、輸血。
  兒童上呼吸道感染的家庭護理
  1、小兒上感有90%是由病毒引起的,因此遇到小兒感冒有發燒咳嗽時,不要一上來就服抗生素,應該以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中藥為主,如果合併了細菌感染,比如,細菌性肺炎,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生素。
  2、退熱藥一般需要每隔四小時才能喂一次,而且低燒或中度發燒可以不服退燒藥,高熱時(39℃以上)再服,如果服藥後發燒不退,又沒到四個小時,可以採取物理降溫的方法退燒,比如冷毛巾冷敷頸部兩側、大腿根部、雙腋窩部,或洗溫熱水澡(千萬彆著涼),頭枕涼水袋等。
  3、休息和營養對疾病的恢復非常重要,俗話說:“三分治七分養。”要讓小兒多喝水、多休息,有些小兒病情不太重,家長也不要滿足小兒的要求帶他去買玩具、逛公園,這樣會使病情加重。
  4、一定要多喝水,用以補充發燒消耗的體液,促進毒素的排出,稀釋病液等。5.飲食以流食、半流食為好,如果小兒用奶瓶吞易嗆咳,可以改用勺喂,如果食慾不好或嘔吐,可以適當增加吃奶次數,每次量少一些,菜汁和蔬菜水不要減少,因它們包含維生素和礦物質,對疾病的恢復是有好處的。
  6、休息好,休息的環境應該安靜、舒適,尤其注意保持室內通風、空氣清新,冬季房間內有暖氣,不能太熱太乾燥,一定要定時開窗通風,上下午各一次,每次15分鐘左右,另外家長絕對不能在室內吸菸。
  7、在呼吸道感染時,鼻腔、氣管分泌物很多,會造成呼吸不暢,鼻孔內如果幹痂太多,可以用棉籤沾涼開水,慢慢溼潤後輕輕掏出來,如果小兒有俯臥睡眠習慣,此時應保持側臥,以引起呼吸困難。
  8、在護理小兒過程中,多注意觀察他的精神、面色、呼吸次數、體溫的變化,如果小兒有高熱驚厥史,體溫在38℃多就要服退燒藥,以免達高熱時引起抽風。
  兒童低血糖的家庭護理
  糖是人體能量的重要來源,全血血糖<2.2mmol/L(40mg/dl)診斷為兒童低血糖症。低血糖可引起孩子交感神經興奮,出現飢餓感、頭昏眼花、心慌手顫、面色蒼白、出冷汗、虛弱無力等症狀,嚴重者可造成孩子的腦損傷。臨床觀察發現,不同年齡段的糖尿病患者在發生低血糖時的臨床表現並不完全一樣。例如,嬰幼兒及低齡兒童低血糖可表現為哺乳困難、哭鬧易驚、易激惹、面色蒼白、出冷汗、注意力渙散、惡夢連連、遺尿等,發生在夜間可表現為尿床,症狀缺乏特異性,必須細心觀察方能發現。家長應該重視兒童低血糖。引起低血糖的主要原因是糖攝入不足或消耗增多,為預防低血糖的發生就要攝入足夠的糖。
  1、對於小兒,根據其年齡特點、生理特點,定時、定量地合理安排一天的飲食。
  2、對於剛出生嬰兒要在生後儘早哺餵母乳,促進母親乳汁分泌,保證母乳餵養;
  3、對於l歲的小兒,飲食要多樣化、營養豐富易消化,最好每日安排三餐二點較為適宜。這樣可以保證有足夠的糖攝入。
  4、對於體質弱,進食少的小兒更應警惕低血糖的發生。一旦小兒出現臉色蒼白、出汗、無力,應想到低血糖發生的可能,立即給小兒喝杯糖水,可使小兒症狀緩解。
  5、有的小兒在清晨突然出現抽搐或昏迷,也可能是低血糖引起,如能在強刺激下叫醒患兒,應給他喝杯濃糖水,使其症狀緩解。
  6、如小兒症狀很重,應儘快送醫院檢查治療。
  7、當血糖低於正常時,有些患者有症狀,有些患者則沒有症狀。沒有症狀的多見於嬰幼兒及長期頻繁發生低血糖者,臨床稱之為“無症狀性低血糖”。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與機體神經系統受損、交感神經對低血糖的感知能力降低有關。存在這一問題的患者,一定要加強血糖監測。
  兒童腹痛的家庭診斷流程
  家庭護理要點
  腹痛是一種急腹症,父母應慎重對待,但不要過分緊張。首要的問題是先確認引起腹痛的原因,如果是腸痙攣發作引起的腹痛,可直抱寶寶或使其仰臥於父母的膝上,餵給適量溫開水;讓寶寶在保暖的條件下入睡.醒來即可恢復正常。腹痛劇烈時,可用溫暖的手按摩孩子的腹部,腹部放置熱水袋也可起到緩解作用。此外,蛔蟲引起的腹痛可因腹部輕輕地按摩蛔蟲會變得安穩,從而使腹痛緩解或消失。但若腹痛是由於急性炎症、梗阻或腸套疊引起則不能採取按摩和熱敷等方法處理。凡腹痛出現以下情況應高度重視,立即送患兒去醫院進一步檢查治療:
  1、腹痛劇烈但又找不出原因的。
  2、兒童腹痛的同時伴有發熱的。
  3、嬰兒腹痛後出現果醬樣大便、柏油樣大便或鮮紅血便的。
  4、孩子腹痛時觸控腹部有腹肌緊張、反跳痛或腹部摸到腫塊的。
  兒童胃病家庭護理
  除了一般胃病患者都會有的反酸、噯氣等症狀之外,不同年齡的患兒,胃痛的感覺和表現也很不一樣。
  學齡期(7~14歲)的孩子患胃病,有時候會感到不規律的腹痛,持續時間不一,而且有的潰瘍還不一定伴有腹痛感,這讓早期發現確診更加困難。患兒還可能覺得胸骨下方不舒服。
  學齡前(3~6歲)兒童對腹痛已經有了模糊認識,但是仍不能準確區分疼痛位置。“來就診的學齡前兒童,超過80%都說自己是肚子痛,可是一檢查,壓痛點明顯在上腹部。”
  嬰幼兒(滿月~3歲),還不能表達自己的感覺,腹痛會啼哭不止、食慾不好、厭食、嘔吐、消化道出血等,還會有黑便、血便等症狀。
  兒童胃病常見原因及家庭護理要點:
  1、父母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Hp),其子女的感染機會比其他家庭高得多。Hp感染以“人―人”、“口―口”為主要的傳播方式和途徑,所以父母長輩在養育孩子時注意與孩子食具分開使用,習慣用公筷夾菜。
  2、少給孩子吃洋快餐、油炸食品、可樂、咖啡等,會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給胃部帶來很大負擔。
  3、改變孩子挑食、偏食、厭食、飲食不規律的不正確的飲食習慣,吃飯時不要做其他事情。
  4、教育孩子保護牙齒,養成每天兩次刷牙的習慣,尤其是睡覺前的一次。食物如果在嘴裡沒有被咀嚼到位到了胃裡,胃的蠕動和胃酸分泌也就不能充分發揮作用,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現問題。小孩子應該用牙線替代牙籤。
  5、濫用退燒藥損傷胃黏膜。退熱鎮痛藥可以放在餐後吃,或者同食一些護胃藥,避免給嬰幼兒空腹服藥。
  6、不要給孩子增加壓力,創造一個輕鬆和相互理解的家庭環境。孩子的不良情緒、精神問題和學習壓力等,可能會導致胃部症狀。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