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生兒臍炎
由於斷臍不久,區域性有尚未完全癒合的“傷口” 及壞死的殘端組織的存在,加上新生兒自身免疫力尚不成熟,抵抗力差,所以病菌可以乘機侵入,引起的化膿性感染―臍炎。最常見的是臍帶脫落後,有少量的膿性或粘液性分泌物,周圍面板稍紅,不腫,無明顯觸痛, 重者出現“臍炎合併腹壁感染”,除了臍部有膿性分泌物外,尚有臍部及周圍紅腫,而且範圍較廣,患處有觸痛,形成臍部膿腫。病兒有哭鬧、發熱、食慾下降、白細胞計數增高等全身表現。這些病兒若治療不及時,有可能發生敗血症或者腹膜炎。
治療:保持區域性清潔乾燥及抗生素治療。
2、臍茸
正常情況下,卵黃管等結構在胎兒發育過程中和斷臍後,或閉塞、或纖維化、或消失,最後僅殘留一面板瘢痕凹陷――臍。 臍茸正是卵黃管閉塞後,其遠端的粘膜(腸粘膜)未完全消失,在小兒臍部出現的息肉樣增生物。創面上出現的櫻紅色、表面光滑溼潤的息肉樣增生物,可有少量“膿水”樣分泌物,如果區域性摩擦可出血。
治療:一般對米粒狀臍茸可用10%硝酸銀燒灼;對蒂狀臍茸先以線結紮,殘留部分再用10%硝酸銀燒灼。粗大的臍茸多需要手術,手術比較簡單。
3、臍竇
也來源於胚胎卵黃管殘餘組織。臍部有一瘻管,呈盲端,臨床表現與臍茸相似。
治療:手術治療。
4、臍腸瘻
出生後因卵黃管未閉,臍部有瘻管與小腸連線,多伴有小腸麥克爾憩室。臨床表現臍部分泌物較多,甚至有糞水樣液體至臍部流出。臍部造影檢查可見造影劑進入小腸確診。
治療:確診後手術治療。
5、臍尿管瘻
出生後因臍尿管未閉 ,臍部臍尿管與膀胱連線。臍部有較多清亮滲液,尤小孩哭鬧及排尿時明顯。造影檢查可見造影劑進入膀胱而確診。
治療:確診後手術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