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老年病科 主任醫師 王振亮


 

摘要:RA屬於中醫學痺證範疇,從發病部位來看,RA與肝關係密切,肝血不足為RA重要內因,肝失疏洩參與了RA的發病過程,而RA表現的情緒不穩、抑鬱等肝失疏洩症狀,也有現代醫學的研究基礎。揭示了肝與RA的密切關係。

RA(Rheumatoid art hritis;RA)是以滑膜關節病變為主的全身性、進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和發病機理不明,現代醫學迄今尚無滿意的治療方法。中醫學對本病的診治多從風、寒、溼、熱之邪侵襲,痰瘀痺阻立論。雖然對緩解病情有積極的作用,但仍差強人意。筆者結合自己的臨床體會,就肝臟與RA的關係論述如下,希望就正於同道。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老年病科王振亮

一、從病位看肝與RA的關係

RA病位在關節。首先,關節乃骨之連線,筋脈聚集之所,正如《素問・五臟生成論》說:“諸筋者皆屬於節”。而肝主筋,《素問・經脈別論》說:“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肝藏血,肝臟的正常濡養是筋脈正常發揮功能的前提。其次,RA又是以手足小關節病變為主的,《素問・五臟生成篇》說:“手足,肝之分野”,說明手足病變與肝臟有著密切的關係,肝之功能正常,則分野之手足活動自如,取攝靈活,否則病變由生。可見從發病部位來看,RA與肝臟有著密切的關係。

二、從病因病機看肝與RA的關係

RA屬於中醫學“痺證”範疇。《素問・痺論》指出:“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其風氣勝者為行痺,寒氣勝者為痛痺,溼氣勝者為著痺也”。隋代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風痺候》中說:“由人體虛,腠理開,風邪在於筋故也”。在《諸病源候論・風溼痺》中說:“風溼痺病之狀,……由血氣虛則受風溼,而成此病”。在《諸病源候論・血痺》中說:“血痺者,由體虛邪入陰經故也”。金元時代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說:“肥人肢節痛,多是風溼與痰飲流注經絡而痛,瘦人肢節痛,是血虛”。明代秦景明的《幼科全針》說:“痺者,內因肝血不足,外被寒溼所中,蓋肝主筋,通一身之血脈也”。從前賢所述可以看出,RA主要的病因病機為“本虛標實之候,其本為肝腎氣血虧損,在外邪為風寒溼熱燥,在內邪為痰凝血瘀”[1]。而肝血不足,為其主要內因;肝失疏洩則參與了RA的發病過程。

1.肝血不足為RA重要內因

肝主藏血,《素問・五臟生成論》說:“人臥則血歸於肝”,說明肝臟有藏血的功能,人在活動狀態血液則流佈全身發揮正常滋潤作用;安靜之時血則流歸於肝臟;同時中醫學認為肝主筋,《素問・痿論》說:“肝主身之筋膜”。若肝藏血功能正常,“足受血則能步,掌受血則能握,指受血則能攝”(《素問・五臟生成論》),手足活動自如,指、掌攝取正常,筋膜關節運動有度。反之,若肝血不足,血液不能正常流佈,筋骨關節和手足支節失於濡潤,則可見類風溼之手足關節僵硬不適或筋骨關節腫脹之證。

肝主血海,而“衝脈為血海,女子經水及帶等,全賴乎此”(徐靈胎語)。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說:“衝與血室(肝)相通,在女子則上承諸經之血,下應一月之信”。唐容川的《血證論》亦云:“血液下注,內藏於肝,寄居血海”,“肝主藏血,下行胞中、血海”。女性以血為本,月經每月而至的生理現象,常可致肝血不足,衝脈空虛,筋膜關節失於濡潤,風寒溼熱之邪易於入侵,故RA女性多發;懷孕時期,血聚胞宮以養胎,血海相應充足,筋膜關節濡養不至匱乏,故此時RA得以緩解;生產之後,失血耗氣,或血化為乳,血海不足,故病情易於復發。這正是RA女性多發,且在懷孕期間疾病緩解,分娩後易於復發的中醫學機理。

2.肝失疏洩,參與了RA的發病過程

肝主疏洩,調暢氣機。肝臟功能正常,則氣機調達。而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凝。若肝氣不疏,氣滯日久,血澀而不暢,不疏之氣必致瘀滯之血;瘀滯日久,血中津液旁滲,又可產生痰溼。若停痰留瘀與風寒溼熱之邪結於關節,阻滯經絡,“痰瘀互結可使關節腫大、強直、畸形”[2],這也是RA的晚期典型症狀。

肝主疏洩,對脾胃功能有重要的調節作用。肝臟疏洩正常,則中焦氣機斡旋順暢,水谷精微和水液輸布有度;反之,水溼停留,聚痰化濁,流注關節;或日久阻塞血脈,痰瘀痺阻,關節可為之腫大或畸形。肝為風木之髒,脾為中州之府,與五氣相配則肝主風,脾主溼,而風溼正是RA的主要病因;再者,內生五邪在RA發病中的重要性已被業界所重視,“肝脾失調,內生風溼”是RA發病的主要因素,由其內生的風寒溼熱諸邪痺著於周圍關節而發病,並可因外邪誘發[3]。因肝疏洩失職導致的脾臟功能失常,進而發生RA由此可見一斑。

肝主疏洩,調節情志。若所願不隨,或經受強烈、長久的精神刺激,肝臟疏洩失度,可見喜怒抑鬱等情緒失常症狀;另一方面,由於RA的長期折磨,關節疼痛或腫脹畸形,導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自信和尊嚴受到影響,心情抑鬱不快,又可使肝氣不疏,氣機鬱滯。有研究表明,41%的RA患者具有抑鬱症狀[4]。RA患者性格多屬內向型,多敏感、焦慮和抑鬱,並往往伴有情緒焦慮、抑鬱時加重的特點,尤其多見於女性患者,其情志因素更為突出[5]。Weismann等[6]發現,RA患者抑鬱發生率為21%~34%,明顯高於正常人群(5.6%),並且抑鬱對RA患者的影響更明顯,與臨床關係非常密切。明確說明了肝失疏洩與RA發病的關係。

三、從肝腎同源看肝與RA的關係

RA病位在關節,關節由筋脈和骨組成。肝主筋,腎主骨,故RA主要與肝腎兩髒關係密切。而中醫學認為肝腎是同源的。肝主藏血,腎主藏精,肝腎同源首先以精血互生為基礎。肝臟儲藏和調節血液,以濡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多餘之血則轉化為腎精儲藏於腎;腎所藏之精也可化為血液,以補充肝臟之所需。若肝血不足,下汲腎精,致腎精虧損,不能充骨生髓以營養骨和關節,可見筋脈攣縮,骨質疏鬆症狀。其次,肝腎經絡相互交通,如《內經》所云:“腎足少陰之脈……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而且肝、腎之經脈均循行於身體內側並交會於“三陰交”。其三,肝腎共同隸屬於衝任之脈。由此可見肝臟在RA發病中的重要性。

四、從現代醫學研究看肝與RA的關係

情志變化與肝關係密切,這是因為肝主疏洩使然。現代醫學研究也表明,RA患者廣泛存在不良的心理健康狀況,表現為軀體化症狀、焦慮、抑鬱及恐懼,同時RA患者具有不良的個性特徵,表現為個性內傾,情緒不穩[7]。這些心理及情緒的影響,造成下丘腦、內分泌系統和植物神經系統變化,體液激素及酶類異常,內源性抑痛物質降低而致致痛物質增高,使疼痛時間延長或程度加重,從而建立心理→疼痛→心理的惡性迴圈機制[8]。情緒導致啟用自主神經系統,多與中樞抑制性神經遞質r-氨基丁酸(GABA)、多巴胺(DA)、血清素(5-HT)及去甲腎上腺素(NE)功能異常有關[9]。及時調理情緒,心理疏導可以改善RA的病情。這可以看作是肝失疏洩與RA發病關係的現代詮釋。

五、從肝論治RA

基於上述認識,筆者根據RA不同的發病階段,按早、中、晚期分別從肝予以施治。並在各期據風、寒、溼、熱之偏盛,分別佐以祛風、散寒、除溼、清熱之藥,適當結合西藥治療。一般用藥6個月左右即可完全控制病情,得到臨床治癒的效果。

早期:以疏肝理氣,養血通絡為法。以逍遙散為主方加減,主要藥物為:柴胡、白芍、當歸、生地、川芎、蒼朮、茯苓、薄荷、香附、桑寄生、青風藤、蜈蚣等。

中期:以疏肝活血,化痰通絡為法。以血府逐瘀湯合小活絡丹為主方加減,主要藥物為:柴胡、枳殼、當歸、生地、川芎、赤芍、制乳香、制沒藥、懷牛膝、膽南星、白芥子、雷公藤等。

晚期:以補益肝腎,通絡止痛為法。以獨活寄生湯為主加減,主要藥物為:獨活、桑寄生、懷牛膝、杜仲、菟絲子、當歸、川芎、白芍、熟地、三七、細辛、石楠、青風藤等。

  

參考文獻

1.王振亮.類風溼關節炎.見:吳以嶺,主編.絡病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580-594

2.路誌正,焦樹德,主編.實用中醫風溼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453

3.秦林,滕佳林,葉蕾,等.類風溼關節炎從肝脾辨證的研究概況[J].上海中醫藥雜誌,2006,40(3):65-67

4.紹文莉,王振剛.風溼性疾病患者的心理社會問題及其心理呵護[J].中原醫刊,2005,40(7):18-19

5.劉福源,張正國,劉巨集陽,等.類風溼關節炎與心理社會因素[J].中國心身雜誌,1991,5(2):53

6. Weisman MM,Myers JK.Affective disorders in a U.S urban community[J] .Arch Gen Psychiatry, 1978, 35:1304.

7.戴冽,湯美安,張亞哲,等.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個性特徵[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1997,6(4):272-274

8.楊美雲.類風溼關節炎對患者心理因素的影響[J].中國康復,2006,21(6):413-414

9.洪貴英,文若蘭,朱玉美,等.護理干預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抑鬱焦慮心理的影響[J].護理進修雜誌,2003,18(3):206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