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最近這幾年的心理治療門診中會經常的接診到一些年輕愛美的女性,為了保持身材她們長期過度節食減肥,導致身體極度消瘦,其中最嚴重的甚至連行走都變得異常困難,但她們卻依然認為自己的體重過高,非要要把減肥進行到底不可。她們其中有女大學生、公司白領、模特、歌手還有普通工人。她們中的大部分人是在家人好友的強烈要求甚至有的是強迫下來到了診室的。經過詳細的問診和檢查,最終確診她們是患了“神經性厭食症”。
神經性厭食症,又稱為厭食症,是患者病態的對肥胖的恐懼、體像障礙、過分的追求苗條為特點的一種進食障礙。患者通常自己有意造成的體重明顯下降至正常生理標準體重以下,並極力維持這種狀態。多見於青少年,發病年齡多在10―30歲期間,主要罹及女性,男性與女性患病之比約為1:9.5。
該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確。大多數的專家認為,該病的發生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
1、生理心理因素:13歲以後,是性的生理及性的心理髮展最快的階段。對於性心理髮育尚不成熟的女孩,對自身的第二性徵發育和日益豐腴的體形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容易產生恐懼不安,羞怯感,有強烈的願望要使自己的體形保持或恢復到發育前的“苗條”。
2、社會文化因素:社會的壓力可嚴重地影響個人的觀念及行為。現代社會中以身材苗條作為有能力、高雅、有吸引力的標誌,使體重偏低受到人們的青睞,比如,英國把苗條作為具有自控力、舉止文雅、有吸引力、有活力的象徵。
3、其他社會學因素:在多數對神經性厭食症的患病率調查中發現,患者多來自於社會地位偏高或經濟較富裕的家庭;城市人群的患病率高於農村人群。
4、個體的易感素質:常有爭強好勝、做事盡善盡美、喜歡追求表揚、自我中心、神經質;而另一方面又常表現出不成熟、不穩定、多疑敏感,對家庭過分依賴,內向,害羞,自我評價低等。
5、家庭因素:家長過分溺愛,過度保護和干涉孩子;家庭中有節食者或家庭中過多的談論減肥與體形美。
6、本病的發生也可能與某些遺傳素質有一定的關係。
神經性厭食症的患者由於長期控制進食,甚至還不斷地用手指刺激咽部,使吃進的食物再吐出來,這樣就人為地打亂了正常的神經生理反射,漸漸大腦“見到”食物訊號就不興奮了,消化液分泌也減少,胃腸蠕動也減慢,面對香噴噴的食物也不再感到飢腸轆轆,而是真的從心裡感覺厭惡、想吐,心理、生物反應趨於一致,這說明病理性神經反射已形成。此時無論怎樣逼迫她們進食,或者即使她們改變主意想主動進食,恐怕也為時已晚,因為此時吃飯對她們來說真比吃藥還難。晚期患者,精神萎靡、情感淡漠、木訥,甚至出現幻覺和妄想等。儘管病情嚴重,但她們仍不承認有病,對治療持消極態度。
神經性厭食症的患者主要表現有:
1、故意節制食量為必要症狀。進食量遠較常人為少,或僅選擇低熱量的食物。部分病人因不能耐受飢餓,而出現陣發性貪食,呈少食或禁食和貪食相交替。
2、體重減輕。較以往或常人低25%以上。
3、極度擔心發胖,常採用過度運動、致吐、導瀉、服用食慾抑制藥或利尿劑、藏匿或拋棄食物的方法減輕體重。
4、有體象障礙自覺過胖,或部分軀體過胖。即使已明顯消瘦.仍認為並不瘦。
5、有性功能及性發育障礙。女性閉經,男性性敏感減退或陽痿。青春前期者,性心理和生理髮育遲緩。
6、嚴重者伴有營養不良、毛髮呈脫髮祥、浮腫、低血壓、低體溫、心動過緩,甚至水電解質和酸礆平衡紊亂。
7、可伴強迫性症狀及焦慮抑鬱情緒。
8、拒絕承認有病,不願配合診治。尤其是不承認體重過低和進食過少是病態。
由於神經性厭食症的發病率在不斷地增高,而且神經性厭食症會造成患者軀體及心理的損害,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該病的防治已顯得非常重要。
首先社會應提倡“健康的美”,而不是所謂的“骨感美”;提倡合理的健康飲食,避免少吃垃圾食品。不要在不合理的飲食導致肥胖後,又為了減肥,而走向另一個極端――過度節食。平常要注意勞逸結合,合理安排工作、生活和娛樂;常鍛鍊;善交友,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善於傾訴,學習如何調節和舒緩心理壓力;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減少患心理疾患的機率。
當患者已經達到“神經性厭食症”的診斷標準時,則需及時到心理專科門診治療。當患者出現體重過低到危險水平,體重下降迅速,存在嚴重抑鬱或院外治療無效時則需到病房住院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