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VD)是由腦血管病變引起的腦組織血液供應障礙,導致腦機能衰退的結果。許多研究表明,VD是可以預防的,它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一種可以預防的痴呆型別。所謂預防是指未病先防,即病防變,重點在後者。目前西醫尚無療效滿意的方法和藥物,而中醫通過辨證確定的醒腦益智、調補肝腎、活血通絡治療方案,臨床取得了一定療效。筆者依照這一原則採用針藥結合的方法,可明顯改善痴呆症狀,現報告如下。
一、 臨床資料
1、一般資料
臨床觀察80例VD患者,選擇老年和老年前期患者(年齡≥45),並剔除病程在6個月以上者,採用分層隨機分組法,治療組和對照組各半,腦出血16例,腦梗塞64例。
2、診斷標準
入選病例均有腦血管病史,經相關實驗檢查確診為腦梗塞或腦出血,痴呆測評採用長谷川痴呆量表(HDS),簡易智力狀態檢查量表(MMSE)。符合兩量表其中之一者,即可納入觀察物件。
HDS標準為中學或以上文化組<24分,小學組<20分,文盲組<16分,均可認定為存在認知障礙。
MMSE標準為大學生≤23分、高中<22分、初中<21分、小學<20分、文盲<19分。其中23―20分為輕度認知障礙;19―11分為中度認知障礙;小於10為重度認知障礙。
3、排除病歷標準
腦血管性痴呆病終末期患者;伴有嚴重神經缺損患者,如各種失語、失認等;其它各種痴呆,合併有肝、腎、造血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精神病患者;未按規定用藥,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或安全性判斷者。
4、觀察指標
治療前後均採用上述診斷標準評定觀察HDS、ADL、SOD、MDA、血流變等項。
5、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中華中醫藥學會於1990年制定的《老年呆病的診斷,辯證分型及療效評定標準》,並參考《中藥新藥治療痴呆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的標準。
顯效:治療後症狀積分值較治療前≥2/3;
有效:下降在1/3―2/3;
無效:≤1/3。
二、治療方法
治療組針刺採用我院創用的鍼灸三聯法,即醒腦開竅針刺法、郭氏背三針和頭皮針,三種針法辨證組合使用;藥物給予五參順脈膠囊每日3次,每次5粒,30天為一個療程。對照組用都可喜,每次1片(40mg),每天2次,30天為一療程。兩組均治療二個療程,治療期間停用其它有關治療VD的藥物及療法,並囑所有患者低鹽、低脂飲食,禁菸酒,多讀書、看(聽)報。
三、對比
1、表1兩組HDS比較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後 改善值
針藥組 17.3±4.1 24.3±5.4 8.3±3.1
藥物組 16.8±3.1 21.5±3. 2 6.4±2.8
2、生活能力改善情況
表2兩組ADL比較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後 改善值
針藥組 54.5±14.9 47.3±12.8 7.7±3.5
藥物組 55.8±12.5 50.6±10.7 5.9±4.4
針藥組的改善優於藥物組(P<0.05)
3、療效比較
表3兩組療效比較
組別 例數 改善 無變化 惡化 改善率(%)
針藥組 40 29 5 6 73%
藥物組 40 21 11 8 52%
兩組對比有顯著差異(P<0.01),說明針藥組療效優於藥物組。
四、討論
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痴呆等發病率約為39%,VD則佔68.5%居首位。VD中輕中度患者群體約佔2/3,而這個群體為治療價值是非常大的。再者本病是呈階梯式進展的,因此通過及時正確的治療,約20―40%的痴呆(輕中度)患者有可能獲得不同程度的緩解或避免更嚴重的痴呆。
中醫認為VD的病因病機以肝腎虧損、氣血虛衰、髓海不足為本,以痰溼瘀血、氣滯為標。因此筆者提出了以益氣養血,填精充髓為治療大法,並選用以西洋參、沙蔘、苦蔘、三七參、丹蔘為主的五參順脈膠囊,研究表明,該方具有改善腦功能,增加腦動脈血流量,保護腦神經細胞等綜合作用。
我們選用醒腦開竅計、頭皮針和郭氏背三針三種針刺法辨證組合運用。其中醒腦開竅針刺法重在醒與通,即醒腦、通脈,頭皮針為中西醫結合的結晶,其功在啟用功能區腦神經細胞。實驗研究證明醒腦開竅針刺法、頭皮針法治療血管性痴呆的機理,其一是保護腦神經細胞,防止腦血管疾病對神經的損害,從而改善腦功能;其二是改善微血管形態,提高腦血管的灌注量、啟用量;其三是清除自由基、減輕過氧化損害,延緩腦老化。而郭氏背三針通過皮下透刺,一針透數穴,具有調動陽氣、振頹興廢、貫髓達腦的作用,療效是體針所不及,其作用機理有待進一步研究。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