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一般採用胸腹聯合透視,其意義在於瞭解急腹症症狀是否由胸部病變所引起。瞭解膈肌運動情況及有無臟器穿孔致膈下游離氣體,可粗略瞭解有無脹氣的胃腸腔及有無異常液氣平面形成。但透視不能顯示細微病變,對一些複雜病例需結合腹部X線平片檢查才能得出正確診斷。
消化系統 影像學檢查 實用
透視
透視,一般採用胸腹聯合透視,其意義在於瞭解急腹症症狀是否由胸部病變所引起。瞭解膈肌運動情況及有無臟器穿孔致膈下游離氣體,可粗略瞭解有無脹氣的胃腸腔及有無異常液氣平面形成。但透視不能顯示細微病變,對一些複雜病例需結合腹部X線平片檢查才能得出正確診斷。
腹部平片
消化道鋇餐
消化道鋇餐可觀察消化道粘膜、輪廓、蠕動、排空和佔位性病變、潰瘍、息肉等。在消化道疾病的診斷中,鋇劑檢查與內鏡和內鏡超聲顯像檢查技術的關係在於:互為補充、互不取代。鋇劑造影檢查除可間接瞭解起源於粘膜和粘膜下病變外,還可瞭解器官結構形態的改變,如疝、套疊、扭轉、憩室等。瞭解器官的功能性改變,如:吞嚥障礙、失馳緩症、返流及返流性損害。瞭解鄰近病變對消化道的影響,如:胰頭癌對十二指腸圈的影響。特別是對曾行胃手術者,鋇劑檢查對於瞭解器官解剖和排空方面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故一般而論,鋇劑檢查應是胃腸道疾病的首選檢查方法。內鏡和內鏡超聲顯像檢查可直觀粘膜的大體病理學改變,且可取材活檢,此外,內鏡超聲顯像還可探測粘膜下壁的病變和器官周圍的改變。
造影
DSA又名數字減影血管造影,主要用於診斷胃腸道血管性病變,如:血管栓塞、動脈瘤和動靜脈血管畸形等,尋找小腸內富血管性腫瘤,如:類癌、異位嗜鉻細胞瘤等。瞭解胃腸道出血的病因和部位。血管造影很少用來診斷肝、膽、胰、脾疾病,在少數情況下僅作為一種鑑別診斷的方法,目前它主要是作為對上述器官疾病行介入治療的手段。ERCP(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主要用於診斷胰腺疾病和確定膽系梗阻的原因,亦能進行膽總管取石和膽總管狹窄內支架置入術,但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急性發作期、重症膽管感染不宜作ERCP.加之,它屬於有創檢查方法,隨著無創性磁共振胰膽管成像技術的出現,它的診斷作用日益減弱。PTC(經皮肝穿膽管造影)用以鑑別阻塞性黃疸的原因和確定梗阻的部位,現在僅用於經CT、超聲和磁共振不能確診的患者,或考慮進行膽管引流術的患者。PTC術後應密切觀察有無出血、漏膽等併發症。術後經T形管造影,主要用於瞭解膽管內有無殘餘結石、膽管與十二指腸的通暢情況以及有無術後併發症,如:發現殘餘結石,目前可經T形管體外取石。
CT
對於腹部實質性臟器及後腹膜病變的檢查,CT應是首選的檢查方法。CT在肝、膽、胰、脾疾病的診斷與鑑別診斷中起主導作用,與超聲相結合,CT能對絕大多數疾病作出正確診斷。在胃腸道疾病的影像診斷中,CT檢查主要用於腫瘤的診斷,但其目的不在於查出腫瘤,而是瞭解腫瘤向外侵犯的有無與程度,同周圍器官及組織間的關係,有無淋巴結轉移與遠隔器官轉移等。從而,有助於腫瘤的分期,為制定治療方案和估計預後提供依據,有助於惡性腫瘤手術後、放射治療和藥物治療後的隨訪觀察。因此,CT檢查應在胃腸道造影檢查發現病變後視需要進行。
磁共振
磁共振除可提供優異的解剖學影象外,還可根據訊號特徵分析病變性質,用於超聲和CT鑑別診斷有困難的病例。磁共振對肝臟病變的檢查及定性診斷,特別是肝癌和肝臟海綿狀血管瘤的鑑別診斷十分有價值。在顯示膽管、胰管梗阻病變時,磁共振優於超聲和CT.磁共振胰膽管造影(MRCP)是一種無創性檢查,其方法是利用水成像技術,在不需注射對比劑的情況下可清楚顯示胰膽管全貌,對胰膽管梗阻性病變診斷頗有價值,可以部分取代ERCP.
超聲
由於超聲的普及和超聲檢查不依賴於肝、膽功能,而且它對膽系疾病診斷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均高於其他方法,故X線平片,口服或靜脈膽囊、膽系造影在臨床上已很少用。也正是由於超聲對膽系疾病診斷的效/價比最高,亦能發現肝、膽、胰、脾的病變,在臨床上常作為首選的檢查方法。可用於肝臟局灶性和瀰漫性病變的診斷與介入性治療。對胰腺癌的診斷上,CT顯示胰腺癌及其對周圍血管、器官的侵犯優於超聲,但超聲顯示膽管擴張較CT簡便、有效。脾超聲檢查簡便易行,它對脾實性和囊性佔位病變比較敏感、準確。亦特別適合對疾病的普查、篩選和追蹤觀察。通常,檢查前病人應禁食8小時以上,以減少胃內食物引起過多氣體,干擾超聲的傳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