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行乙肝疫苗的預防接種之前,我國曾經是“乙肝”流行大國。時至今日,仍有很多人談“大三陽”、“小三陽”而色變,那麼,什麼是“大三陽”、“小三陽”呢?兩者之間有何區別與聯絡?如果與“大小三陽”者成為同事,自己會不會在不知不覺中染上乙型肝炎(以下簡稱乙肝)呢。
掰清“大小三陽”與“兩對半”的關係
蘇教授指出,“大三陽”和“小三陽”是指在進行乙型肝炎病毒(HBV)“兩對半”檢查時得出的最常見的兩種結果。乙肝病毒相關的抗原抗體通常有三對,第一對指的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體(抗-HBs),第二對是E抗原(HBeAg)和E抗體(抗-HBe),第三對是核心抗體(抗-HBc)和核心抗原(HBcAg)。由於肝細胞中的核心抗原已被全部裝配成乙肝病毒,血清中檢測不到遊離的核心抗原,因而在周圍血液中只能檢測到第三對中的半對(即抗-HBc),故稱“二對半”。
所謂“大三陽”是HBsAg、HBeAg、抗-HBc均陽性,即第1,3,5項陽性;“小三陽”是指HBsAg、抗-HBe、抗-HBc三項陽性,即第1,4,5項陽性。
“大小三陽”者不一定就是乙肝患者
檢查結果為“大三陽”、“小三陽”,只是說明感染了乙肝病毒或是攜帶乙肝病毒,並不能據此診斷為乙肝。“大小三陽”者根據其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HBV-DNA)、肝功能、影像學檢查和臨床症狀,大致分以下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無論是“大三陽”還是“小三陽”,如果肝功能及影像學檢查均正常,又沒有明顯的症狀,都稱為乙肝病毒攜帶者,而不能診斷為乙肝患者,不適合用藥物治療。第二種情況,無論是“大三陽”還是“小三陽”,如果肝功能反覆出現異常,或伴有臨床症狀,或有肝脾腫大等,則應該判定為乙肝患者,需要積極治療,以儘快控制活動性肝病。
判斷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情況好不好,與其為“小三陽”或“大三陽”無關,而與感染者是否有肝功能受損有關。有些“大三陽”的人,希望變成“小三陽”,甚至使用一些藥物,其實大可不必。因為“大小三陽”都是反映體內乙肝病毒數量和活躍程度的一個數據,只是反映人體內攜帶病毒的狀況,都不能反映肝臟功能的正常與否,而且肝功能是否出現損害及損害的程度與病毒複製程度並無直接關係,因而不能用來判斷病情的輕重。要想了解肝功能的情況,最好是定期(3個月至6個月)到正規專科醫院行肝功能、肝臟彩超等檢查。
“小三陽”不一定比“大三陽”好
不少人認為,“小三陽”相比“大三陽”要好一些,且沒有傳染性。蘇教授指出,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小三陽”照樣有傳染性,只不過通常“小三陽”者血液迴圈內的病毒含量相對較低一些而已。一般認為,“大三陽”表示病毒複製活躍,常同時伴有HBV-DNA陽性,說明具有較強的傳染性,演變成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也比較大。“小三陽”分為兩種情況:一種通常是由“大三陽”轉變而來,是人體針對E抗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複製,若HBV-DNA陰性,說明傳染性較小。另一種是所感染的乙肝病毒可能已經產生突變,不能表達E抗原,但是HBV-DNA依然陽性,表示病毒血症存在,仍然具有傳染性,病情可能較重和發展更快,應加以注意。
通常,“大三陽”者更為重視自己的病情,於是很多這個群體中存在的晚期肝病如肝硬化、肝癌等反而更容易被及時發現。而“小三陽”由於傳染性小,往往被人忽視,包括患者自己也容易產生懈怠心理,其身上的晚期肝病反而相對不易被發現,造成後果比“大三陽”要嚴重。
“大小三陽”者日常應該注意什麼
蘇教授指出,一般來說,不論是“大三陽”還是“小三陽”,如果肝功能及影像學檢查正常者就不需要進行特殊的治療,但應注意定期(3個月至6個月)複查肝功能、乙肝“兩對半”、甲胎蛋白及肝臟彩超等;對於有乙肝家族史,年齡大於40歲且肝功能正常者,必要時可進行肝臟穿刺活檢術以明確肝臟炎症及纖維化情況。如發現肝功能異常時則需及時到正規專科醫院進行治療。生活中要注意嚴格禁酒以保護肝臟,平時要做到勞逸結合、精神愉快、生活規律併合理安排飲食。要警惕因機體抵抗力下降、生氣、勞累等誘因易引起肝炎發作。如有用藥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切勿有病亂投醫、濫用藥,換藥不宜太勤。
“大小三陽”一般不影響工作、生活、學習及婚育,但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止把病毒傳染他人,牙具、剃鬚用品等用品最好單獨擺放,如果自己身上有傷口、破潰之處,應避免傷口分泌物沾染在公共物品上。
與“大小三陽”者一般的接觸不會被傳染
既然“大小三陽”者身上有乙肝病毒,我們是不是要遠離他們才安全呢?針對這種顧慮,蘇教授指出,與“大小三陽”者一般的接觸,如握握手、同桌吃飯、面對面談話等,都不會傳染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的傳播主要有血液、母嬰、性接觸等傳播途徑。乙肝病毒要從病毒或感染者身上傳染給其他人的前提,是需要有一定數量的病毒經破損的面板、黏膜進入健康人的血液,而同事之間共用勞動工具、辦公物品一般不會發生上述情況。成年人群中還有一部分人因“隱性感染”獲得了針對乙肝病毒的免疫力,也就是說,這些人不知不覺地感染過乙肝病毒,雖未出現明顯的症狀,但機體因此而產生了抗體,不易感染乙肝病毒。
蘇教授提醒市民,為預防感染乙肝,可檢查“兩對半”,抗體陰性者可通過規範接種乙肝疫苗獲得免疫力,這也是預防感染最有效的措施。同時,在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發生婚前、婚外性行為,避免共用注射器的靜脈吸毒行為,不到非法診所和消毒不嚴格的醫療單位就醫,不隨便接受輸血或輸入血液製品,不與他人共同剃鬚刀、牙刷等個人物品,不到消毒不嚴格的單位接受刮臉、修腳、紋身等可能刮破面板黏膜的服務,接觸乙肝患者及“大小三陽”者的血液時均應戴上手套。“大小三陽”的孕、產婦要諮詢醫生並採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把病毒傳染給胎兒、嬰兒。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