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主治醫師 李彥州

  糖尿病肢體血管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之一,屬於中醫“脈痺”、“脫疽”的範疇。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老齡化,糖尿病及其血管併發症在成倍的增多,22%-46%的糖尿病患者併發肢體血管病變,是糖尿病患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對人類健康危害極大。

目前,中西醫兩種醫學均強調糖尿病肢體血管病變預防的重要性。以下從三個方面談一下糖尿病肢體血管病變的三級預防。

  一、未病先防

  中醫學自古就強調“不治已病治未病”預防思想。因此,糖尿病肢體血管病變的預防,首先是預防糖尿病,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做起:

  1、飲食:飲食結構及飲食習慣的不合理是導致2型糖尿病發生的主要環境因素,特別是嗜甜食或長期食用精米、精面、高脂肪、高熱量、高蛋白,不但容易引起肥胖而且是糖尿病公認的危險因素。因此,在日常膳食中除注意營養成分的合理比例外,應當限制總熱量和脂肪,增加五穀雜糧和蔬菜的攝入,從而有利於降低糖尿病發生的危險性。

  2、運動:適當的體育鍛煉是預防糖尿病的一種基本方法,它可以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和葡萄糖的利用率,從而降低糖尿病發生的危險性。英國研究發現,每天30min的中等強度運動,可使患2型糖尿病的危險降低58%,體重降低5%-7%。

  3、精神心理因素:糖尿病是公認的身心疾病之一,精神緊張是糖尿病發生的重要因素。長期過度的精神緊張可使體內內分泌代謝紊亂,引起血糖升高。由於老年人容易受到多種不良因素的影響,精神與心理問題較多,這對於預防糖尿病是不利的。因此,老年人消除或減輕心理壓力,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對預防糖尿病有積極的意義。

  4、睡眠:睡眠不足或睡眠過度人群易患糖尿病。最新一項研究結果表明,每天睡眠少於6個小時和大於8個小時人群比睡眠在6-8個小時的人群患糖尿病的機率多1-3倍。原因是前者分泌的胰島素較多,對胰島素敏感度降低。研究人員指出,當人體喪失對調節體內血糖的胰島素反應能力時,血糖水平就會升高,進而引發糖尿病。

  5、肥胖:超重和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糖尿病發病危險可隨著體重的增長而增加。肥胖可引起胰島素抵抗,糖耐量減低,從而發生糖尿病。80%-90%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超重或肥胖。而肥胖是一個可控制和可糾正的因素,可以通過健康飲食和適當運動等來改善。因此,控制體重可以預防糖尿病。

  目前,醫學界公認的預防糖尿病的最好方法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學合理的飲食,規律適度的體育鍛煉,控制體重,儘量減少精神壓力和保證充足的睡眠。

  二、已病防變

  對高危人群應定期查空腹血糖或(和)餐後血糖,做到早期診斷,一旦發現糖尿病,早期治療,主要是積極控制血糖,並針對糖尿病肢體血管病變的各種危險因素進行積極預防,防止糖尿病血管併發症的發生。

  1、飲食:對於已經確診的糖尿病人,飲食療法應作為控制血糖的首選方法。飲食上忌食甜食,少食麵食,多食五穀雜糧和蔬菜。嚴格按照糖尿病的飲食,對於控制血糖有積極的意義,從而延緩糖尿病肢體血管疾病的發生。

  2、運動:對於血糖增高不明顯的患者,在飲食療法的基礎上,配合適當的運動療法,一般可較好的控制血糖,並對防止肥胖有積極的作用。

  3、精神:精神緊張可使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病人應保持精神的舒暢,情緒的穩定,這對於控制血糖很有必要。

  4、藥物:嚴格控制血糖是預防糖尿病血管併發症的基礎。經飲食、運動等非藥物控制不佳時,應根據病情選用口服降糖藥物或胰島素治療,把空腹血糖控制在5-7mmol/L,減輕糖尿病患者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序,從而有效的降低下肢動脈病變的發生。由於糖尿病患者存在脂肪及脂蛋白的代謝異常,主要是高膽固醇血癥、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癥及高密度脂蛋白減低。研究已證實,脂類代謝紊亂是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最主要致病因素或危險因素。因此,在積極控制血糖的同時還要糾正脂類代謝紊亂。

  5、睡眠:糖尿病病人應養成合理的睡眠習慣,保證睡眠的充足,對於晨起空腹血糖的控制有重要的作用。

  6、一般的防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糖尿病病人應每天檢查雙足,保持足的清潔,鞋襪寬鬆、合適;加強勞動保護,養成良好的行走站立姿勢,避免足部損傷;避免感染及受涼,防止凍傷;對於嵌甲、雞眼與老繭、水皰、損傷及真菌感染妥善處理等。

  三、病後防殘

  糖尿病病人一旦發生下肢動脈病變,應引起患者的高度重視,積極進行正確的專科治療,採用中西醫結合整體療法綜合治療,改善血液迴圈和微迴圈,防止病情加重,同時注意患肢的防護,以免造成截肢甚至併發心腦腎血管疾病而危及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

  1、積極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肢體血管病變最基礎的措施。採用飲食療法、運動療法、精神療法、藥物療法(口服降糖藥物或胰島素治療),使空腹血糖控制在5-7mmol/L,血糖不易降的過低,以免發生低血糖反應。

  2、辨證論治內服中藥:根據四診合參,整體辨證,根據患肢區域性情況,進行區域性辨證,結合整體辨證與區域性辨證內服中藥,充分發揮中醫藥治療糖尿病肢體血管病變的整體優勢,延緩病變程序,防止病情加重,以免發生肢體壞疽傷失肢體甚至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

  3、藥物靜脈注射療法:這是治療糖尿病肢體血管病變、防止其發生變證的重要療法。應用活血化瘀中成藥物靜脈點滴,配合溶栓、抗凝、促纖溶、擴張血管等藥物,或者應用患肢動脈注射療法,可以較快的改善血液迴圈和微迴圈,保全肢體。

  4、配合適當的外治療法:外治療法是我國傳統醫學的獨特療法,運用於周圍血管疾病療效顯著。糖尿病併發下肢血管病變的早期配合適當的外治療法,如藥物薰洗療法,可以改善患肢的症狀。運用藥物薰洗時應避免燙洗,以免增加組織的代謝,引起肢體壞疽。

  5、如肢體發生潰瘍壞死,除積極控制血糖及抗感染外,還要配以無菌換藥:根據瘡面的情況選用藥物,如感染滲液明顯,可用慶大鹽水紗布,同時全身應用抗生素,以防治感染;感染控制後,瘡面壞死組織較多者,可選用大黃油紗,以祛除腐爛組織;感染控制後,血液迴圈改善,瘡面肉芽新鮮,可選用生肌玉紅油紗,以促進肉芽生長,加速瘡面癒合。

  6、手術治療:對於糖尿病肢體血管病變早期,動脈阻塞段還不長時,或併發肢體壞疽時可以行介入治療,可改善下肢供血狀況,有利於壞疽的早期癒合,明顯降低截肢率。肢體發生壞疽感染時,應積極控制感染,待血液迴圈改善,壞疽感染控制,形成明顯界限時,可行壞死組織切除術或趾部分切除術,以儲存肢體。但是在血管病變晚期或血管重建手術失敗後,為了挽救生命仍需進行高位截肢。

  7、糖尿病併發肢體血管疾病:要使患者充分認識到保護肢體的重要性,避免一切損傷性治療,如鍼灸、理療、拔罐、烤電、亂用膏藥。患肢保暖但忌用熱水袋,避免外傷,穿寬鬆舒適的鞋襪等一系列防護措施顯得尤為重要。同時還要戒除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戒菸等。

  8、造成長期的缺血性疼痛:使患者的活動能力減退並影響睡眠,情緒抑鬱沮傷或易怒,尤其是截肢致殘對患者造成的極大心理衝擊。因此,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非常重要,尤其是截肢術前及術後,可以減輕或消除術後幻肢痛或殘肢痛的發生,重新認識自我價值,提高生命質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