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乳腺外科 主治醫師 徐步存

  惡性腫瘤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當前,化療仍然是其主要的治療手段。惡性腫瘤的現代化療大約有60多年的歷史。在過去的60多年中,人們對惡性腫瘤的治療進行了艱苦的探索,出現了許多成功的治療方法,然而,大多數治療往往僅有短暫的反應,患者最終難逃耐藥和治療失敗的結局。隨著新的化療藥物的不斷湧現,人們一直試圖通過增加化療強度來改善惡性腫瘤患者的預後。遺憾的是,這種治療理念僅僅使惡性淋巴瘤、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等少數疾病獲得根治機會,而大多數的惡性腫瘤儘管近期療效有所提高,但與之伴隨的是骨髓抑制、嚴重胃腸道反應和各主要臟器的損傷等毒副作用,特別是免疫功能的嚴重下降,為日後惡性腫瘤的復發乃至加速發展埋下禍根。可以說,晚期惡性腫瘤的治療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尷尬。

  鑑於這種現狀,國內外學者對惡性腫瘤治療的理念和實施方式進行了深刻地思考。Gatenby R.A.在權威雜誌《自然》撰文稱:“…試圖根除癌症實際上可能加速了腫瘤的耐藥和復發,…控制腫瘤的生長比之根除腫瘤有更高的效率”[1]。因此,腫瘤治療的理念正面臨著由根治腫瘤(根治性化療)到控制腫瘤(控制性化療)的轉變。當然,這種理念的轉變並不排斥對某些可以根治的腫瘤如惡性淋巴瘤、精原細胞瘤等實施根治性化療的實踐。

  所謂根治性治療理念,是指既往(包括目前的部分學者的治療理念)試圖通過不斷增加化療藥物種類和劑量來實現最大程度殺滅腫瘤細胞從而根治腫瘤的理念;而控制性治療理念是指適當降低化療強度,同時加強對機體器官/組織功能的保護,特別是對免疫系統的功能實施保護,從而最大程度地提高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

  在控制性治療理念下,一種稱之為“適應性治療”的化療模式應運而生。這種治療模式實質上是通過不斷調整化療藥物劑量,來維持腫瘤組織內敏感細胞和耐藥細胞群的平衡。Silva AS等通過構建相關數學模型和動物實驗,均證實了這種治療模式是可行的。短期內,這種治療表面上看腫瘤縮小較慢,程度也不及根治性化療,但由於對機體傷害較小,不僅患者生活質量較高,而且生存時間也較根治性化療有所延長。

  近幾年來,筆者在臨床實踐中嘗試了這種治療理念,獲得了極好的效果。比如,一個晚期胃癌肝轉移的患者,我們採用適應性化療及分子靶向治療的策略,獲得了近5年的生存期,而且患者的生活質量並未受到明顯的影響。另一例乳腺癌肺轉移、肝轉移、腦轉移的患者採用內分泌治療、腦部放療和小劑量化療的策略,生存期更是長達14年。因此,控制性治療理念是一種值得提倡的治療理念。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