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主任醫師 朱明生

  不少中老年人經常主訴活動時肩關節疼痛或僵硬,他們有著同樣的主訴和症狀,當肩關節活動到某一角度時疼痛或無力,胳臂抬不起來,夜間睡覺經常會痛醒,不能側臥,疼痛持續一年以上,期間到過不少醫院就診,都當作“肩周炎”治療,但是久治不愈,多數都做過手法推拿、理療、中藥、鍼灸、封閉等,也遵照醫囑每天堅持鍛鍊,爬牆、拉吊環、棍棒操、繩操,雖然有過各種保守治療,但是仍不見好轉。每次運動後疼痛加重,情況在繼續壞下去。經過仔細的檢查後,發現原來他們都患了同一種損傷―“肩袖損傷”。

  肩袖又稱腱袖,由岡上肌、岡下肌、肩胛下肌、小圓肌肌腱組成,與肩關節囊緊密連在一起,它們呈袖套狀包繞肱骨頭附於肱骨外科頸。肩袖位於肩峰和肱骨頭之間,主要功能是幫助肩關節穩定和肩關節運動,保護肱骨頭不受三角肌牽拉上移,避免與肩峰撞擊,這是一組十分重要的結構。但肩袖也是一種非常容易受到損傷和撕裂的組織。

  肩袖損傷在60歲以上由於肩痛為主訴而就診的老年人病人中非常常見,患病率高達70%,遠遠高於所謂的“肩周炎”,年輕人可能出現肩膀活動響聲或摩擦感。過去,由於對這類疾病認識上的侷限性和誤區,大多數病人被誤診為“肩周炎”,造成治療失誤和病人痛苦。

  引起肩關節疼痛的疾病很多,包括肩袖撕裂、肩峰撞擊症、喙突撞擊症、凍結肩、胸鎖關節病、SLAP損傷、肩前方不穩、腱病、鈣化性肌腱炎、粘連性肩峰下滑囊炎、肱二頭肌肌腱炎、岡上肌肌腱炎、頑固性頸椎病引起的肩痛、三角肌纖維化、胸廓出口綜合症、肩鎖關節脫位、肩關節半脫位(特別是後半脫位:一不常見、二X光裝置常規檢查不到,需特殊體位攝片)、肩關節損傷(軟骨損傷、骨折等)、肩胛上神經麻癖、胸長神經麻癖、滑膜炎等,這需要專門訓練的專科醫生和十分認真的鑑別診斷能力。

  肩袖損傷機制分為急性撕裂傷和慢性勞損傷兩種。急性撕裂傷常見於猛提重物、摔倒時肩部支撐、外來暴力牽拉等,如公共汽車上手扶拉桿站立的乘客,突然遇急剎車時失去身體平衡等,就有可能造成肩袖撕裂傷。慢性勞損傷常見於曾經摔傷,上肢撐地或用力提拉重物後引起。經常參加體育運動,曾經拉傷過肩關節,或過度使用上肢後引起;在長期從事網球、棒球、羽毛球、游泳、登山等需要上肢舉過頭頂的運動人群中也較多見。

  肩袖損傷以肩關節疼痛和無力為主,主要表現為肩外展上舉時疼痛,損傷嚴重的患肩因為肩關節上舉無力,需要對側手幫助才能完成上抬動作,有時候可能會有程度較輕的肩關節活動受限合併存在。功能鍛鍊無助於肩袖撕裂的止痛。如果誤認為“肩周炎”,讓肩袖撕裂的患者繼續進行“爬牆”等運動鍛鍊,或人為地強行手法鬆解肩關節,可能會造成肩袖裂口繼續擴大,最後形成巨大的或不可修復的肩袖撕裂,加重傷情,而且長時間誤診,肩袖肌肉會變得脂肪化,就算可以接受手術縫合,但肌肉已經失去了收縮抻拉功能,治療後效果也不會明顯。肩袖損傷是一種致殘性很高的疾病,應引起重視,及時正確的診斷對肩部疾患病人來說至關重要。

  治療肩袖損傷目前最先進最有效的方法是採用關節鏡下微創縫合技術,即在患肩開3個直徑0.5~1釐米的小孔,在關節鏡微創操作下,將撕裂的肩袖肌腱重新縫合恢復肢體運動功能,術後嚴格按照康復計劃逐步練習,一般肩關節都可以恢復正常功能。

  關節鏡雖然是微創技術,但是其視野要好於開放手術,因為開放式手術下很多組織縫隙、後側、角落被骨關節遮蓋,醫者無法看清楚關節後面的組織,更無法實施有效治療。而且切口大,肌肉肌腱破壞太多,也增加了患者術後的痛苦。而通過面板小孔進入病灶的關節鏡,就像醫生的雙眼,可以看到病灶的每一個角落,鏡下治療恢復也很快。

  肩周炎是肩關節周圍炎的簡稱,是發生於不同解剖部位,有各種不同病理特點的一組疾病,多見於50歲,肩周炎也稱為“五十肩”,且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患者起初是肩膀及周圍部位逐漸產生疼痛,夜間為甚,逐漸加重,肩關節活動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為主要表現,肩關節可有廣泛壓痛,並向頸部及肘部放射,還可出現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縮,1~2年後疼痛可能減輕或消失,但肩膀可能因粘連、僵硬無法抬起。肩周炎患者受氣候變化影響,患有肩周炎的患者,自覺有冷氣進入肩部,也有患者感覺有涼氣從肩關節內部向外冒出,故又稱“漏肩風”。目前所說的肩周炎常特指粘連性關節囊炎,其病因不明,主要臨床表現為疼痛和肩關節活動受限,因而又被稱為“凍結肩”、凝肩。

  肩周炎發生的常見病因:

  1、肩部原因

  (1)本病大多發生在40歲以上中老年人,軟組織退行病變,對各種外力的承受能力減弱;

  2)長期過度活動,姿勢不良等所產生的慢性致傷力;

  (3)上肢外傷後肩部固定過久,肩周組織繼發萎縮、粘連。

  (4)肩部急性挫傷、牽拉傷後因治療不當等。

  2、肩外因素

  頸椎病,心、肺、膽道疾病發生的肩部牽涉痛,因原發病長期不愈使肩部肌肉持續性痙攣、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轉變為真正的肩周炎。

  肩周炎的常見臨床表現

  1、肩部疼痛

  起初肩部呈陣發性疼痛,多數為慢性發作,以後疼痛逐漸加劇或鈍痛,或刀割樣痛,且呈持續性,氣候變化或勞累後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頸項及上肢(特別是肘部)擴散,當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牽拉時,常可引起撕裂樣劇痛,肩痛晝輕夜重為本病一大特點,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則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

  2、肩關節活動受限

  肩關節向各方向活動均可受限,以外展、上舉、內旋外旋更為明顯,隨著病情進展,由於長期廢用引起關節囊及肩周軟組織的粘連,肌力逐漸下降,加上喙肱韌帶固定於縮短的內旋位等因素,使肩關節各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特別是梳頭、穿衣、洗臉、叉腰等動作均難以完成,嚴重時肘關節功能也可受影響,屈肘時手不能摸到同側肩部,尤其在手臂後伸時不能完成屈肘動作。

  3、怕冷

  患者肩怕冷,不少患者終年用棉墊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風。

  4、壓痛

  多數患者在肩關節周圍可觸到明顯的壓痛點,壓痛點多在肱二頭肌長頭肌腱溝處、肩峰下滑囊、喙突、岡上肌附著點等處。

  5、肌肉痙攣與萎縮

  三角肌、岡上肌等肩周圍肌肉早期可出現痙攣,晚期可發生廢用性肌萎縮,出現肩峰突起,上舉不便,後伸不能等典型症狀,此時疼痛症狀反而減輕。

  肩周炎的檢查

  本病主要採用X線檢查和肩關節MRI檢查:

  1、X線檢查

  (1)早期的特徵性改變主要是顯示肩峰下脂肪線模糊變形乃至消失。所謂肩峰下脂肪線是指三角肌下筋膜上的一薄層脂肪組織在X線片上的線狀投影。當肩關節過度內旋位時,該脂肪組織恰好處於切線位,而顯示線狀。肩周炎早期,當肩部軟組織充血水腫時,X線片上軟組織對比度下降,肩峰下脂肪線模糊變形乃至消失。

  (2)中晚期,肩部軟組織鈣化,X線片可見關節囊、滑液囊、岡上肌腱、肱二頭肌長頭腱等處有密度淡而不均的鈣化斑影。在病程晚期,X線片可見鈣化影緻密銳利,部分病例可見大結節骨質增生和骨贅形成等。此外,在肩鎖關節可見骨質疏鬆、關節端增生或形成骨贅或關節間隙變窄等。

  2、肩關節MRI檢查

  肩關節MRI檢查可以確定肩關節周圍結構訊號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炎症,可以作為確定病變部位和鑑別診斷的有效方法。

  肩周炎的治療

  肩周炎是慢性病,能逐漸好轉而痊癒,治療是以止痛、功能鍛鍊,促進關節功能恢復為原則,可以用理療、熱敷、按摩或推拿,口服非甾體類抗炎止痛藥幫助止痛,促進肩關節活動範圍增加。

  對於頑固性肩周炎,也就是經過3個月以上保守治療無效,且長時間頑固性疼痛、骨骼畸形、肩袖肌腱嚴重病變或斷裂、關節內粘連及關節囊攣縮導致的肩關節功能嚴重障礙者,或肩峰下骨質增生造成明顯的撞擊的患者,可以進行肩關節鏡下微創手術鬆解,大多數患者療效都比較滿意。

  肩袖損傷與肩周炎的共同點是活動受限和疼痛。不同點是:

  ①肩周炎夜間疼甚,活動到受限角度後,疼痛加劇不能活動,無法達到正常角度,病史一般不會超過2年。肩袖損傷急性期過後如沒形成粘連,不做主動運動時一般不會疼痛,活動到受限角度後,幫做被動運動可達到正常角度。

  ②肩袖損傷上肢無力,肩周炎在受限角度外,沒有無力症狀。

  ③肩周炎患者需要做爬牆上舉等鍛鍊以拉開粘連的組織,需要通過運動加強肩部關節活動來加速血液的供應,以改善炎症症狀;而肩袖損傷病人不應該使勁鍛鍊和活動,需要病人保持肩部絕對休息,不能活動,注意養護,恢復肌肉的損傷程度。

  ④肩周炎與肩袖損傷最大區別是,肩周炎患者在別人幫助下,胳膊也無法抬起,而肩袖損傷者雖然自己無法抬起胳膊,但是在別人的幫助下可以抬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