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診中發現,或許是醫生理解的差異產生的,導致抗過敏治療主要措施――迴避食物過敏原的方式選擇不當,療效總是不盡如人意。
以牛奶蛋白過敏為例(不包括水解成分的差異)。依據過敏程度分級(輕度、中度和重度),通常將部分水解奶粉用於輕度過敏,深度水解奶粉用於中度過敏,完全水解奶粉用於重度過敏,一段時間後再逐級恢復,即由高水解度向低水解度過渡,至常規奶粉。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合乎邏輯的,因為患者或始終沒有脫離一定強度(遠超脫敏劑量級的)抗原刺激,即有害性刺激持續存在。
根據黏膜免疫的核心――口服免疫耐受機制與過敏的關係,黏膜免疫功能的恢復是消除過敏最重要的生理基礎。過敏一旦發生即表明黏膜免疫結構和功能損傷形成(無論是輕度還是重度過敏),若使其恢復到正常,理論上至少需要脫離抗原刺激12周到24周(3至6個月)。
根據“脫敏”原理(類似“順勢療法”),正確使用水解奶粉的原則是:無論過敏程度分級怎樣,最好以無抗原性的完全水解奶粉(氨基酸奶粉)開始,至少3至6個月,直到食物特異性抗體(俗稱過敏原)IgE和IgG均消失(陰性),再逐漸由高水解度向低水解度過渡,至常規奶粉。在此提醒,不能忽視食物特異性抗體IgG的存在(不是簡單的過敏原含義),它是黏膜免疫基礎異常的重要引數之一。
其他食物,有時很難完全避免。如雞蛋常隱含在其他食品(如兒童腸)或加工過程中(廚房幾乎無法避免雞蛋,包括用過的油和廚具;共用生產線,可參考奧利奧餅乾說明書),甚至是空氣中(煎炒雞蛋等烹飪煙霧)和雞肉製品(肉雞在屠宰過程中受破潰生蛋液沾染),等等。因此,在最大限度迴避食物的過程中(事實上仍很難百分之百避免)患者即已處於“脫敏”措施的狀態了。
須牢記,無論對何種物質過敏,理論上的完全迴避時間就是黏膜免疫功能修復所需要的時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