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國醫堂中醫內科 副主任醫師 劉洞順

  對於“習慣性便祕無法臨床治癒”現象的分析

  習慣性便祕是大便乾燥,排出困難或不幹燥而排便節律變慢至兩天以上不排便的現象。有甚至半月不排也不裡急的。遇到這種問題,以往通常是採用食物或藥物促排便的方法來解決。此類食物有香蕉,蘋果,紅薯,蜂蜜,香油等等多種。這方面的藥物則更是多得不了,常見的如通便靈,蕃瀉葉茶,麻仁滋脾丸,果導片,乳果糖液等;中草藥大黃,麻仁,肉蓯蓉等等不可計數。但共同的特點是用藥有效,停藥如故。或久用需加量。均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便祕而達到一勞永逸的效果。為什麼會這樣?這要從人體基礎的生理特點和藥的作用原理說起。

  我們人類屬腔腸動物。腔腸動物的共同特點是有一個消化道。而這個消化道的主宰是腸腦,不是人的大腦。無論是人還是一般腔腸動物都是一樣的。這個腸腦是所有腔腸動物原始基礎。它有自保護和維持的天然功能關鍵所在。比如咱們吃東西,好吃,難吃;餓了,飽了;食物的口味酸甜苦辣,喜歡不喜歡都靠腸腦來決定而不是我們理智的大腦來決定。我們的腸腦是“乾隆皇帝”大腦只是盡心的“和|”。當我們想吃辣的了,平時我們自己都沒有察覺是我們的腸腦想吃這個“辣”,於是我們去找比如“四川火鍋”,這是大腦這個“和|”在找,而且還算好了兜裡的錢夠不夠,哪家更舒適等等。當“皇帝”吃飽後,不再有要求提出來了,“和|”也就不再找餐館了。所以生理上“決策”是腸腦作出的而不是大腦作的。因為大腦只是個計算機而不是個慾望產生者。大腦在思考,在作決定只是表面現象。

  因為我們的腸腦永遠呆在裡面,無法自己表達;而大腦作決定是因為大腦瞭解我們的腸腦的一切慾望,也只能由它代為表達。有許多事實可以說明這個現象。比如我們在山裡看到一個漂亮果子摘了吃了,但一小時後腹痛惡心嘔吐,把這些吃的全吐出去了,然後沒事了。這裡,理智上“吃下去”是腸腦的慾望,也是大腦的思考,而且並沒有吃後“把它吐出去”的打算。但我們不知道這個果子的毒性,當然腸腦開始也不知道。而是吃後腸腦“發覺”了這東西不好!並由腸腦決定嘔吐。因為它對腸腦產生了惡性的刺激而引起腸腦產生“腹痛”的變化,“噁心嘔吐”則是腸腦的保護性措施。這時如果你經過思考認為我不應該吐出去,哼,你做不到。你“大腦”不是主人,說了不算。只有聽“腸腦”的。由此看大腦不是個決定者,只是個執行者。比如飲酒過量造成嘔吐是自保護;誤服農藥或藥物而嘔吐都屬腸腦的自保。如果不及時吐出都會被吸收而危及生命。所以:

  諸位大醫師們注意了!不要見吐就止吐。嘔吐常是自身的保護性反應,利於把對身體有害的物質祛除出去,是好現象。如果這時進行止嘔治療,常常是無效的,如果真止吐了就更糟!

  那麼這些和便祕治療有什麼關係呢?

  現在可以看看市面上常見通便藥都什麼樣的東西了。比如,大黃,氣薰而味苦,聞久了頭都不舒服。芒硝雖然無氣,但嚐到舌上鹹而令人作嘔。瀉葉氣很薄,也沒什麼味兒,但它對下消化道的刺激很大。另外,凡是什麼東西過濃了都可以產生嘔吐或腹瀉。中醫臨床有名的鹽湯探吐法,就是把大鹽煮成飽和濃鹽水給病人灌下後產生噁心嘔吐來達到催吐作用的。想象一下,從溶化不盡的鹽湯鍋中舀出一碗,舌頭舔一下都鹹得難受,然後再喝下去,嗓子被痧得火辣辣的……難喝!這些我都親自試過!試過之後就會明白,為什麼鹽湯探吐可以產生嘔吐。

  這是利用了人體腸腦的保護反應把進入消化道的“惡性物質”鹽湯,排出體外。於是外觀看是產生了“嘔吐”。服通便藥後腹瀉也一樣的道理。我們吃進的通便藥都是些氣,味凶惡的“惡性物質”,它們對腸道產生了惡性刺激,引動了腸腦的保護性反應,為把這些惡性物質排出,腸道增強了蠕動和分泌。於是,外觀上我們看到“通便”了這就是這類藥有“通便效果”的作用原理。當然,如果從西醫的觀念來看,這些“惡性物質”就要分析其成份了,這又是另一種討論角度。當這些惡性物質被排出之後,腸腦的自保護動作結束,當然也就不需要再增加蠕動了,於是排便規律又恢復如初了,就是這類藥沒有遠期療效的原因。如要繼續用這種辦法來通便就只能再服藥。如此惡性迴圈下去。話又說回來了,明知是當,沒有更好的方法也就只好再上當。“民以拉屎為天!”

  瞭解了這些,我們的治療就有了清楚的界限以恢復腸道功能為目的,不能只以暫時緩解便難為目的。在我看來,幾個重要的因素調整之後就可以治癒便祕。常見的導致習慣性便祕的原因是:中氣虛無力推動;下焦寒凝狀態抑制了正常腸蠕動;肝膽經的寒或氣滯抑制了腸蠕動。這是我認為的,常見的。其他的原因可因人而異,具體再說。

  治法:以乾薑附子湯類溫藥改善下焦的寒凝狀態;以暖肝煎類溫行厥陰經氣;以補中益氣湯類增加動力調節中氣升降。中氣不虛下焦不寒者,但行厥陰之氣;但中氣虛鬱者以補中益氣湯增益之,燮理之。但下焦寒者姜附之類溫之即可。視適加減。有無更好的原則待以後我的見地有進境再說。

  經上述治療後,若還有無效者,於是我推薦自認為合理的所謂:

  “習慣性便祕綜合解決方案”

  非對因治療的藥,不會根本性治癒便祕,只好經常用藥。這就造成一個“藥物疲勞”的問題越來越不靈!原因是一種藥物長期使用導致腸道對其不敏感。要解決此現象,應該以多種不同屬性的藥物交替使用,或可延長其敏感性。

  具體作法:

  1、輪換用藥:比如蘆薈或大黃製劑(如通便靈,麻仁膠囊主要是蘆薈大黃素起作用,屬同一類藥)。肉蓯蓉(半乳糖醇起作用);西藥果導片(酚酞起作用);乳果糖口服液(乳果糖起作用)等。食物方面:香蕉,山芋,蜂蜜(口服),香油(口服),陳醋等都有效。誰還有什麼經驗方,都可以用。無論哪種對您有效的東西均應單獨、短時使用,交替互換。太久了,腸道的反應就遲鈍了。假如一種方法用一週即換,則相當於兩三個月才用一輪。就延緩了藥物疲勞的產生,可以大大延長單一方法的使用有效週期;

  2、避免每天用藥:儘可能兩天以上用藥一次,有利於延長藥物的敏感週期。

  3、宜集中服藥:不宜把藥分配到一天中的多次(如一天兩次或三次服),而應一次服下,利於增加藥物的作用濃度,避免對腸道刺激過頻而降低敏感度。

  4、飯前服藥:通便藥一定在飯前服,這樣藥物本身的刺激作用對增強腸蠕動有效,而進食動作也會起到協同推動作用。

  常用的對因治療便祕的處方:

  暖肝煎:當歸30g枸杞子小茴香烏藥木香各15g肉桂9g(方出《景嶽全書》原方有茯苓。)

  乾薑附子湯:乾薑15g生附子10g(或炮附子20 g)。(方出《傷寒論》,用時宜煎1小時以上為好。以免中附子毒)。

  補中益氣湯:人蔘10-20g白朮30-45g生黃芪60-120g柴胡30g升麻20g當歸30g陳皮3g炙甘草30g(《內外傷辨惑論》)。所標的劑量並不是原方劑量,處方時可據病人情況調整。

  治便祕之蜜栓(原出《傷寒論》之蜜煎導法)

  製法:將蜂蜜200ml置一廣口的盆中(盆小則加熱時容易沸出),慢火煎沸,令其不斷消耗。約耗到原量的一半左右時,用筷子蘸取一點蜜在空氣中放涼,摸著蜜已變硬不粘手即停火(如果粘手還要再煎,再試,到變硬為度)。將煉好的蜜降溫。當其溫可手拿而且呈膏狀時,手塗香油少許後,取一小塊蜜,捻成自己小手指兩個指節大小,一端尖,一端粗,如子彈狀。將剩餘的蜜也如法捻成後用塑料膜單個裹好,隔開避免粘連,隔絕空氣儲存使其不溶化。

  用法:當便難時置一栓於肛門內。過幾分鐘有刺激感,欲排便即可入廁。可順利排便。

  特點:原料溫和,作用柔和,效果肯定。無毒。此法據北京中醫藥大學郝萬山教授講座中提到,有個老阿姨以此治祕,取得痊癒的效果。

  祝便祕患者早得正確治療,解脫便祕困擾!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