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主任醫師 吳安華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外科手術技術也不斷取得進展,如何使病人的創傷最小,獲益最大是手術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內鏡技術滿足了人們對於微創的要求,如常見的膀胱鏡,腹腔鏡,胸腔鏡等,但有人可能會問,在控制人體活動和思維的中樞神經系統是否也可以應用內鏡技術進行手術呢?回答是肯定的,這就是神經內鏡技術。

  歷史沿革

  早在上世紀初神經外科先驅如dandy等已經意識到內鏡在神經外科領域的重要意義,並將內鏡技術引入神經外科領域,但由於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內鏡裝置非常簡陋,照明和影象質量均很差,患者死亡率較高,此技術沒有得到很好的推廣,包括非神經外科領域。內鏡技術的騰飛是隨著柱狀透鏡系統的發明,以及光電轉換系統和光纖應用而開始的,這幾種技術使內鏡所觀察的影象質量有了質的飛躍。醫生可以在貼近病變的部位清晰的觀察,隨著各種手術器械的發明,在觀察的同時,醫生可以在內鏡下進行手術,很微創的切除腫瘤,治癒各種疾病。與常規手術相比較,內鏡技術創傷更小,患者恢復更快,因此花費更小。

  神經內鏡的適應症

  我科從2009年開始由吳安華教授率先開展神經內鏡技術,吳安華教授為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鏡專家委員會委員,衛生部神經內鏡考評專家委員會常委,中國內鏡醫師協會神經內鏡委員會常務理事。到目前為止我科已經開展各種型別神經內鏡手術600餘例,與常規手術相比較,患者手術時間短,恢復快,創傷小,由於從內部進行照明和觀察,容易發現殘留腫瘤,對腫瘤的切除也更充分。我們所開展的神經內鏡手術包括:垂體瘤切除,脊索瘤切除,腦脊液漏修補,鼻咽部腫瘤,這些都是顱底手術的範疇,另外我們還開展了腦積水的神經內鏡手術。下面我們以垂體瘤為例介紹下神經內鏡技術。

  我們最先開展的神經內鏡手術是經鼻垂體瘤切除術,垂體瘤也是歷史上較早應用神經內鏡技術進行切除的腫瘤,疾病部位和病理特點決定了垂體瘤是最適合應用神經內鏡技術的疾病之一。垂體瘤顧名思義起源於垂體,垂體是人體的內分泌中樞,如果將人頭部看成一個球體,垂體基本上位於這個球體的中心。除了位置深之外,垂體所處的部位也十分重要,對於未學醫的人可能難以理解區域性複雜的解剖結構,簡單的說,垂體上方通過垂體柄與大腦底部相連,同時上方與視神經接近,旁邊就是頭部最主要的動脈血管頸內動脈。雖然位置深結構複雜,但幸運的是人頭部有一個通道(鼻腔)可以較直接到達垂體區域性,另一個比較幸運的條件是大多數垂體腺瘤較軟(可以通過吸引器吸除),因此即使通過一個狹窄的通道也往往能夠達到全切,這是目前盛行的顯微鏡下經鼻垂體瘤切除的基礎。然而對於較硬的垂體瘤,或向上或向兩旁生長的垂體瘤,往往需要結合其他手術方式,或結合其他治療手段(如放療)。

  但顯微鏡下垂體瘤切除手術有一個較明顯的缺點是對於區域性結構的顯露有限。隨著科技的發展,神經內鏡技術在垂體瘤的治療中顯示了越來越大的優越性,其最主要的優點就是可以明顯擴大對於垂體部分細微結構的顯露,這是因為神經內鏡可以接近垂體進行觀察,因此可以在手術中觀察腫瘤的切除程度,觀察腫瘤與周圍結構的關係,特別是與重要結構如頸內動脈的關係,從而可以最大限度的切除腫瘤,並減少對於重要結構的損傷。神經內鏡在某種意義上是顯微鏡的延伸,也是醫生視野的延伸,因此在經鼻手術過程中可以明顯減輕對於鼻腔正常結構的損傷,大大縮短了手術恢復的時間,也使手術的安全性更高。然而神經內鏡手術需要醫生對於區域性解剖結構有深刻的理解(特別是內鏡下解剖),同時需要醫生經過系統的神經內鏡培訓,熟練掌握神經內鏡下的手術技巧。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