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副主任醫師 高旭

  (1)脫水降顱壓。

  繼發性腦水腫的高峰期往往在腦出血後4~7天,以後會逐漸緩解。可根據腰穿所測腦壓的水平給予調整,但出血後10天之內暫時不要急於減量,以後可逐步減量直至停用。

  (2)激素。

  出血急性期給予地塞米松或甲強龍靜滴能夠緩解繼發性腦水腫和造影劑反應,一般可持續應用1周~10天,中間劑量減半。注意合併應用抑酸劑(如法莫替丁、洛賽克等),以防應激性潰瘍。

  (3)解痙。

  蛛網膜下腔出血及其代謝產物會刺激腦動脈造成痙攣,往往在出血後3天~2週期間最重,鈣離子拮抗劑尼莫地平是常用的解痙藥。可用10mg/50ml製劑的尼莫通持續靜脈泵入,泵速一般為5ml/h。泵入期間注意監測血壓,如血壓較低要降低泵速或暫時停用,以防血壓過低造成腦灌注不足。尼莫地平靜脈應用可持續2周,之後改口服1~2個月。

  (4)擴容。

  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萬汶等膠體液擴容,有助於改善腦灌注和微迴圈。病人血壓以維持於正常範圍稍高水平為宜,以保證腦灌注。

  (5)補液。

  甘露醇和速尿都是排鉀利尿藥物,因此脫水期間注意補鉀。應嚴格監測血生化,防治水電平衡紊亂。鼓勵病人進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有嘔吐或因意識障礙不能進食,則注意靜脈營養,必要時鼻飼。

  (6)止血藥停用。

  動脈瘤栓塞後,再出血的威脅掃除;高凝狀態、繼發性腦血管痙攣成為主要威脅,因此下一步的治療重點相應轉為對腦缺血的防治。

  (7)腰穿。

  腰穿是蛛網膜下腔出血後防治腦血管痙攣和遲發性腦積水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措施。穿刺成功後第一步是要測量腦壓,如高於250mmH2O,則應在20%甘露醇250ml快速靜滴或速尿40mg靜脈入壺後再釋放血性腦脊液,如果一開始腦脊液的自然流速過快,可用針芯半堵針尾以降低流速。每次腰穿可釋放20~40ml腦脊液,或釋放至腦脊液自然流速極慢為止。一般每天或隔天做一次腰穿。如果蛛網膜下腔出血量較大,可考慮行腰大池引流。注意引流袋要高於頭部10~15cm,位置過低會造成腦脊液引流過度從而引起低顱壓性頭痛。一般3~14天后腦脊液就會由紅色變成淡紅,再黃變,直至清亮,此時就可以停止腰穿或腰大池引流了。腰大池引流一般不要超過1周,以防逆行性顱內感染。需要強調的是,如果預期病人腦壓過高,則應慎行或禁行腰穿或腰大池引流,以免引起醫源性腦疝。具體說,腰穿或腰大池引流的相對禁忌症包括:病人臨床狀態差(Hint-Hess分級4級或5級),CT顯示中線結構移位、嚴重腦水腫、嚴重腦積水或合併腦室鑄型等。這種病人可能需要採取腦室穿刺、去骨片減壓等其它干預性措施。

  (8)對症處理。

  包括止吐、鎮靜、防治水電平衡紊亂、防治癲癇以及防治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併發症等。

  (9)CT複查。

  術後病情穩定可不必頻繁複查CT。如病人出現神經定位體徵(如偏癱、失語等),則提示腦血管痙攣引起腦梗塞,應複查CT評價梗塞位置和範圍。如術後病人突發昏迷、癲癇大發作(少見),則提示動脈瘤再破裂出血,應急診複查CT鑑別。少數病人在動脈瘤栓塞術後仍有可能再出血,近期再出血與動脈瘤未能完全栓塞或動脈瘤腔內血栓形成不良有關,遠期再出血提示動脈瘤復發。另外,部分病人在出血後3~4周或更遠期可能發生遲發性交通性腦積水,這與蛛網膜顆粒阻塞引起腦脊液迴圈障礙有關,臨床上表現為反應遲鈍、進行性痴呆、走路不穩、小便失禁等,此時應複查CT瞭解腦室擴張的程度,必要時行腦室腹腔分流術。

  (10)高壓氧。

  對於有神經定位體徵的病人,如生命體徵穩定,可早期行高壓氧,有助於神經功能恢復。

  (11)早期功能鍛鍊。

  如病情允許,鼓勵病人早期活動,遵循坐-立-站-行走循序漸進鍛鍊的原則。早期活動有助於降低墜積性肺炎和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率。

  (12)特殊用藥。

  這裡的特殊用藥指的是抗凝和抗血小板藥物的應用,主要針對應用支架結合彈簧圈技術栓塞治療的動脈瘤病人。支架作為一種異物置放於載瘤動脈內,要求術後嚴格的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療。

  術後抗凝:肝素鈉12500IU + 生理鹽水50ml靜脈泵入,泵速一般為4ml/h,相當於每小時泵入1000IU肝素鈉,泵入期間注意監測凝血相。系統肝素化的標準是使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維持於45~75s。如APTT<45s,則將泵速調高為5ml/h;如>75s,則將泵速調低為2ml/h,或暫停用2小時。個人經驗是,3~4ml/h的泵速基本可滿足成人系統肝素化的標準。如肝素化期間病人出現鼻口黏膜出血、血尿等出血傾向,則停用肝素。無出血傾向者術後24h停止靜脈肝素化,改用低分子肝素鈣5000IU皮下注射q12h×2~3天。

  術後抗血小板:阿司匹林200mg×半年;波力維75mg×6周。

  (13)出院後隨診和複查。

  據報道,顱內動脈瘤栓塞術後複發率在5%~10%之間,因此建議病人術後半年複查DSA瞭解有無復發。出院後每年都要門診複查,必要時造影複查。

  總之,顱內動脈瘤破裂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治療是一項綜合性治療,對動脈瘤本身的干預性處理(無論是介入栓塞還是開顱夾閉)只是其中首要的一步,後續治療還是很複雜和繁瑣的,希望主管醫生高度重視。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