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微創關節外科 主任醫師 阮文禮

  膝關節鏡手術作為一種微創手術,在我國已經發展起來,其最大的優點是創傷小,切口只有4~6cm,痛苦小,易被患者所接受。手術時醫師可以進行動態觀察,清晰地瞭解膝關節內病變的情況,準確地清除關節內病變。但膝關節鏡術後患者的康復指導是恢復膝關節功能的一個重要的環節。

  觀察組給予常規的功能鍛鍊指導。

  對實驗組患者從入院後實施系統化康復訓練方案,包括肌力訓練,關節活動訓練,平衡功能,本體感覺訓練等。術前使患者瞭解術後進行康復訓練的方法和程式,以便得到患者的配合。術後鍛鍊方法,實驗組患者於術後6h麻醉消失後,指導患者床上做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踝關節背伸跖屈運動,每次30-40min,每日3-4次;術後第1d開始做等張運動,即坐起,對抗小腿重力做膝關節屈曲、伸直練習,不宜超過90°;第3d開始將對側小腿壓在患肢的足踝部,以增加練習的阻力,練習強度每次30-40min,每日3-4次。休息時可抬高患肢,並對膝關節進行冰敷,一般每2h放置冰袋20-30min,以減少關節腔滲出和疼痛;術後第4d開始負重行走,每日2次,每次10-15min,進一步加強下肢平衡功能、本體感覺訓練。術後3周開始進行耐力訓練,騎自行車時抬高車座,以減少患膝關節的屈曲度,從而減少髕骨間的作用力,且可以在快速轉速下進行,以加強肌肉活動的耐力,同時也活動腓腸肌、比目魚肌、髖肌和月國繩肌,以後逐漸加大活動量,循序漸進。指導患者3個月內堅持正規的功能鍛練,以最大程度地恢復膝關節的活動和功能。

  早期功能鍛鍊的可行性

  一般半月板損傷後膝關節劇烈疼痛,不能自動伸直,關節腫脹數天後症狀逐漸消退,但總感覺關節活動不穩定,活動時關節有彈響,關節間隙處有壓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由於膝關節的解剖特點,決定其在負荷運動及穩定等生物力學特性上的複雜性,患者術後長期臥床,不適當的關節制動,影響關節動態平衡加重肌肉萎縮,最終導致膝關節不穩定,甚至發生嚴重的併發症。但術後早期進行功能鍛鍊與活動,能刺激關節滑膜產生高分子小量的透明質酸,促進關節功能的恢復,同時早期下床活動,可增強患者自信心、自理能力和成就感,使其主動參與治療護理和康復訓練。因此,系統的功能鍛鍊應貫穿於膝關節鏡術後直至膝關節功能的恢復,同時也加強了膝關節的本體感覺功能訓練。

  早期功能鍛鍊可明顯改善患肢功能

  膝關節鏡手術後科學的康復訓練對獲得手術預期療效是至關重要的,針對不同的患者,採用有計劃的系統的個體化術後康復指導,是膝關節鏡患者術後進行康復訓練的關鍵。康復訓練既要有助於增強膝關節伸屈肌群的肌力,又須儘量降低髕骨關節間壓力,基於這一準則,我們採用了早期系統化功能鍛鍊。在膝關節鏡術後關節疼痛與腫脹是一個常見的問題,鼓勵患者早期活動勢必會使疼痛和腫脹加重,使患者產生一定的顧慮。觀察組患者採用常規功能鍛鍊方法,於術後第4d開始功能鍛鍊,關節活動較遲。而實驗組於術後6h麻醉消失後即開始功能鍛鍊,前3d每次功能鍛鍊後,抬高患肢,切口部位放置冰袋,可使區域性組織溫度下降,血管收縮,從而預防血腫的形成和減輕疼痛。對疼痛劇烈影響功能鍛鍊的患者,應用非甾體類的抗炎藥物,有利於減輕疼痛和炎症反應。對關節積血患者可通過鍛鍊和抬高患肢,以促進自行吸收,對不能吸收者行關節抽吸,可痊癒。因而,使兩組患者術後併發症的發生無顯著差異。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