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的】:探討硬脊膜外囊腫的診斷和手術治療方法。
【方 法】:回顧分析本組4例,均採用手術治療,評價臨床效果、對其臨床表現、發病機理、影像學資料、手術要點進行分析。
【結 果】:4例病人術後運動及感覺障礙均獲得滿意恢復,無任何併發症。
【結 論】:根據臨床表現及影像學特徵結合術後病理檢查能確診,手術切除囊腫是有效的治療方法。
【關鍵詞】:硬脊膜外囊腫 診斷 外科手術
硬脊膜外囊腫為臨床少見的椎管內腫物,其早期症狀輕且不典型,我院1996年2月至2005年5月共收治此類患者4例,佔同期手術治療椎管內腫瘤的3-4%,現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4例,男3例,女1例,年齡15-60歲,平均年齡32歲,病程4個月至7年
平均3年,發病部位胸段1例,胸腰段2例,骶尾段1例。
1、2 臨床表現
本組4例中,腰腿痛伴雙下肢麻木、無力3例,腰骶不疼痛1例,伴排尿排便障礙1
例,有病理徵2例,
1、3 術前檢查
全部病例均行X線檢查,2例行椎管造影檢查,3例行MRIA檢查。合併隱性脊柱裂2
例,2例椎管造影均合併不完全梗阻、MRI檢查均顯示椎管內髓外佔位病變,T1加權像均
為低訊號,T2加權像為高訊號,訊號及腦脊液相似邊界清楚,病變節段椎管擴大。
1、4 手術及結果
4例均行手術治療,術中見椎板變薄,椎管擴大,硬脊膜外脂肪減少,均為單發。胸
腰段2例,囊腫均較大,涉及3個椎體節段,與硬脊膜很易分離,未見明顯脊膜裂孔,完
整摘除囊腫後未見腦脊液外漏。1例胸段囊腫囊壁兩端與硬脊膜粘連,予以完整摘除,未
發現硬脊膜裂孔。位於骶部者1例,術中見距硬膜囊終端上1.5cm處有管狀相連,與蛛網
膜下腔相通,予以蒂部高位結紮,完整摘除。術後病理檢查,囊壁為緻密的結締組織,囊
液化驗3例蛋白含量較高,其它成分與腦脊液相同,術後隨訪1-10年,4例感覺及運動
障礙均恢復正常,無任何併發症。
2、【討論】
硬脊膜外囊腫臨床少見,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文獻中最小的為生後幾個月,最大年齡
為67歲。11-20歲青少年多見,約佔50%以上,男性者稍多(1 、 2 、 3 ) 。通過本組4例並結
合有關文獻,作者體會如下:
硬脊膜外囊腫的發生原因尚未明確,可能是由於先天性脊膜憩室或穿過硬脊膜先天性
缺陷的蛛網膜疝,受流體靜壓力及腦脊膜搏動的影響逐漸增大而成。少數病例是因外傷 損
害硬脊膜外形成,這是屬於後天性獲得,該病病情發展慢,早期症狀不明顯,缺乏特異性
的症狀和體徵,極易漏診和誤診,該病在未行MRI檢查前確診率極低(4 ) 。
本病的臨床表現因囊腫的部位不同而異,頸胸段者可引起雙下肢痙攣性癱瘓,而腰骶
部者可呈下運動神經源性損害症狀。一般來說,感覺障礙尤其是淺感覺障礙較輕。括約肌
功能障礙多發生在後期。
影像學檢查:X線平片多有明顯改變,如單側或雙側椎弓根萎縮。椎弓根間距增寬,
椎板骨質變薄,椎管擴大等。MRI可以詳細瞭解囊腫與脊髓及馬尾等關係,有助於早期、
準確診斷該病,並能對脊髓及馬尾損傷的程度及愈後作出正確的評估,為手術提供指導。
其MRI的表現具有特徵性:椎管內硬脊膜外囊性腫物,T1為低訊號,T2為高訊號,訊號
與腦脊液相似,邊界清楚,脊髓及硬脊膜受壓,前移或稍偏向一側。
有下列表現者提示有本病的可能:青少年中有中胸部脊髓受壓症狀,下肢運動障礙
較重,而感覺障礙和括約肌功能障礙較輕,合併有其他先天性畸形,尤其是胸椎後凸者,
多考慮本病的可能性,通過MRI檢查可明確診斷。
手術切除囊腫是硬脊膜外囊腫的最有效地治療方法,手術時需切除囊腫蒂部,以免
囊腫復發,有少數病例囊腫為多發,則需逐個全部切除。作者體會,根據MRIA所示,與
囊腫直徑最大處進入,儘可能少切除椎板以免影響脊柱的穩定性。手術時要搞清囊腫與神
經根、硬脊膜的關係,將囊腫仔細分離至頸部,高位結紮,將囊腫及蒂部完整切除。如囊
腫與神經根或硬脊膜發生嚴密粘連,則不必強行囊腫全切,只要充分切除其後壁即可達到
治療目的,如囊腫內神經根或與馬尾粘連使囊腫切除有困難時,可在顯微鏡下操作,並輔
以神經電生理監測,避免損傷神經及馬尾。亦可切開囊腫將囊壁緊縮重疊縫合,以達到對
神經根的減壓作用。硬膜要嚴格縫合,如合併脊柱隱裂,囊腫切除後區域性缺損較大,可用
肌肉填充,減少腦脊液漏、感染等併發症。(5 ) Mik(6) A認為,該病經手術治療一般可獲得痊
愈,而術後恢復好的關鍵是:早期診斷、早期手術治療、避免脊髓和馬尾的不可逆損害。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