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其中低位直腸癌所佔比例較高,並且由於其解剖位置和及部分腹膜覆蓋或無覆蓋的解剖特點,造成區域性複發率高,大多數患者死於區域性癌腫的進展,此類患者的治療也極為棘手。
目前直腸癌術後、放化療後復發的患者治療的主要手段為手術、放療、化療、中醫藥治療以及生物治療等。
一、直腸癌復發的症狀及體徵:
1、大便習慣改變及便血等:肛門指診是直腸癌術後復發的常用診斷方法。直腸癌術後復發的患者可伴有便血,或排便習慣的改變等。
2、泌尿系症狀:直腸癌術後復發的患者由於癌細胞侵犯輸尿管、膀胱等,嚴重者可出現相應的泌尿系統直腸癌復發症狀等。
3、疼痛:疼痛為直腸癌術後復發最常見的初期症狀,直腸癌術後復發時患者常有會陰部下墜、骶部疼痛並放射至下肢。
4、腫塊:直腸癌術後復發的患者,可在會陰部皮下捫及結節狀腫塊,質地較硬,且可出現壓痛。
二、診斷:
早期發現和診斷至為重要,只有在復發的早期才有可能再手術並獲治癒,所以應對直腸癌患者一再交代,術後定期隨診,特別是術後頭2、3年內,應每隔3個月複查1次。
複查包括體檢、腸鏡檢查或鋇灌腸,抽血檢測CEA、CA19-9。無症狀患者的CEA和/或CA19-9持續升高,提示區域性復發或遠處轉移,特別是肝轉移,應進一步作CT掃描、MRI掃描或PET-CT檢查。
儘管有上述診斷方法,病理學的診斷仍然非常重要?如捫及腫塊可以在指檢指引下行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如行指檢未觸及腫塊,可以再彩超下穿刺取病理,但是由於超聲波受腸腔氣體干擾大,因此,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診斷直腸癌術後復發存在一定困難?
與超聲相比,CT對盆腔病灶的敏感性更高,更容易判斷腫瘤的部位及與周圍組織的關係,可方便地測量癌灶大小及與骶尾骨的距離,能準確地指導穿刺活檢?
三、治療:
直腸癌區域性復發的治療一直是一個難題。很多患者就診時腫瘤已經很難完整切除,單純放化療只能減輕症狀,而不能改善患者的生存期,因此對直腸癌區域性復發的治療必須是綜合的治療。
根據患者及病變的具體情況評估,對於可切除或潛在可切除患者應爭取手術治療,並與術前放化療、術中放療、輔助放化療、中醫藥等結合使用;對於不可切除的患者應建議使用放、化療結合、中醫藥及生物治療等的綜合治療。手術的根治程度是影響患者生存和區域性控制的關鍵。
術前的放化療目的在於縮小腫瘤體積,以提高手術的可切除率;術中放療主要是針對手術切緣可能殘存的癌細胞。
對無法根治性切除的患者,應根據患者的體能狀況選擇放化療聯合的綜合治療手段,若僅適於化療,則採用晚期直腸癌藥物治療原則。對於潛在可轉化為可切除的患者,應每2個月重新評估1次,若轉為可切除,則應施行手術切除。在患者可耐受放療的情況下,推薦同步放化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