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是常見、多發的疾病。痔的治療方法較多,各有其適應證、禁忌證,若治療不當會發生較嚴重的併發症和後遺症。
一、痔的分類
痔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內痔是肛墊的支援結構、血管叢及動靜脈吻合發生的病理性改變和移位;外痔是齒狀線遠側皮下血管叢擴張、血流瘀滯、血栓形成或組織增生,根據組織的病理特點,外痔可分為結締組織性、血栓性、靜脈曲張性和炎性外痔4類;混合痔是內痔和相應部位的外痔血管叢的相互融合。
二、痔的診斷
(一)臨床表現:
1、內痔:主要臨床表現是出血和脫出,可併發血栓、嵌頓、絞窄及排便困難。根據內痔的症狀,其嚴重程度分為4度。I度:便時帶血、滴血,便後出血可自行停止;無痔脫出。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時有痔脫出,便後可自行還納。Ⅲ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勞累、負重時有痔脫出,需用手還納。Ⅳ度:可有便血;痔持續脫出或還納後易脫出。
2、外痔:主要臨床表現為肛門部軟組織團塊,有肛門不適、潮溼瘙癢或異物感,如發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3、混合痔:主要臨床表現為內痔和外痔的症狀同時存在,嚴重時表現為環狀痔脫出。
(二)檢查方法:
1、肛門視診:檢查有無內痔脫出,肛門周圍有無靜脈曲張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皮贅,必要時可行蹲位檢查。觀察脫出內痔的部位、大小和有無出血及痔黏膜有無充血水腫、糜爛和潰瘍。
2、肛管直腸指診:是重要的檢查方法。內痔指檢時多無異常;對反覆脫出的Ⅲ、Ⅳ度內痔,指檢有時可觸及齒狀線上的纖維化痔組織。肛管直腸指診可以排除肛門直腸腫瘤和其他疾病。
3、肛門直腸鏡:可以明確內痔的部位、大小、數目和內痔表面黏膜有無出血、水腫、糜爛等。
4、大便隱血試驗:是排除全消化道腫瘤的常用篩查手段。
5、全結腸鏡檢查:以便血就診者、有消化道腫瘤家族史或本人有息肉病史者、年齡超過50歲者、大便隱血試驗陽性以及缺鐵性貧血的痔患者,建議行全結腸鏡檢查。
三、痔的鑑別診斷
即使有痔存在,也應該注意與結直腸癌、肛管癌、息肉、直腸黏膜脫垂、肛周膿腫、肛瘻、肛裂、肛乳頭肥大、肛門直腸的性傳播疾病以及炎性腸病等疾病進行鑑別。
四、痔的中醫辨證
1、風傷腸絡證:大便滴血、射血或帶血,血色鮮紅,大便乾結,肛門瘙癢,口乾咽燥。舌紅、苔黃,脈浮數。治以涼血止血。
2、溼熱下注證:便血色鮮紅,量較多。肛門腫物外脫、腫脹、灼熱疼痛或有滋水。便幹或溏,小便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浮數。治以清熱燥溼。
3、氣滯血瘀證:腫物脫出肛外、水腫,內有血栓形成,或有嵌頓,表面紫暗、糜爛、滲液,疼痛劇烈,觸痛明顯,肛管緊縮。大便祕結,小便不利。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弦或澀。治以活血消腫。
4、脾虛氣陷證:腫物脫出肛外,不易復位,肛門墜脹,排便乏力,便血色淡。面色少華,頭暈神疲,食少乏力,少氣懶言。舌淡胖,苔薄白,脈細弱。治以益氣升提。
五、痔的治療
治療原則:無症狀的痔無需治療。治療目的重在消除、減輕痔的症狀。解除痔的症狀較改變痔體的大小更有意義,應視為治療效果的標準。
(一)一般治療:改善飲食、保持大便通暢、注意肛門周圍清潔和坐浴等對各類痔的治療都是有效的。
(二)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是痔治療的重要方法,I、Ⅱ度內痔患者應首選藥物治療。
1、區域性藥物治療:包括栓劑、乳膏、洗劑。含有角菜酸黏膜修復保護和潤滑成分的栓劑、乳膏對痔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含有類固醇衍生物的藥物可在急性期緩解症狀,但不應長期和預防性使用。
2、全身藥物治療:常用藥物包括靜脈增強劑、抗炎鎮疼藥。
(1)靜脈增強劑:常用的有微粒化純化的黃酮成份、草木犀流浸液片、銀杏葉萃取物等,可減輕內痔急性期症狀,但數種靜脈增強劑合用無明顯優越性;
(2)抗炎鎮痛藥:能有效緩解內痔或血栓性外痔所導致的疼痛;
(3)中醫藥辯證治療。
(三)硬化劑注射療法:黏膜下層硬化劑注射是常用治療內痔的有效方法,主要適用於I、Ⅱ度內痔,近期療效顯著。併發症有區域性疼痛、肛門部燒灼感、組織壞死潰瘍或肛門狹窄、痔血栓形成、黏膜下膿腫與硬結。外痔及妊娠期痔應禁用。
(四)器械治療:
1、膠圈套扎療法:適用於各度內痔和混合痔的內痔部分,尤其是Ⅱ、Ⅲ度內痔伴有出血和/或脫出者。套扎部位在齒狀線上區域,併發症有直腸不適與墜脹感、疼痛、膠圈滑脫、遲發性出血、肛門面板水腫、血栓性外痔、潰瘍形成、盆腔感染等。
2、中藥線結紮:用絲線或藥制絲線、紙裹藥線纏紮在痔核的根部,使痔核壞死脫落,創面經修復而愈。
3、物理治療:包括鐳射治療、冷凍療法、直流電療法和銅離子電化學療法、微波熱凝療法、紅外線凝固治療等。主要適應證為I、Ⅱ、Ⅲ度內痔。主要併發症為出血、水腫、創面癒合延遲及感染等。
(五)手術治療:
適應證:內痔已發展至Ⅲ、Ⅳ度,或Ⅱ度內痔伴出血嚴重者;急性嵌頓性痔、壞死性痔、混合痔以及症狀和體徵顯著的外痔;非手術治療無效且無手術禁忌證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