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肝脾胃病科 主任醫師 謝晶日

  胃癌前病變(PLGC)是一個病理性概念,包括腸上皮化生(IM)和異型增生(Dys),是從正常胃粘膜向胃癌轉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對胃癌前病變的研究就成了胃癌二級預防的重要內容之一。及早識別、防治癌前疾病和癌前病變,成為降低胃癌發生率和死亡率較為行之有效的方法。

  中醫藥對CAG及PLGC的治療作用日益受到重視,以致成為目前胃癌防治學研究的重點,相關的報道逐年增多。歸納而言,辨證提倡巨集觀與微觀相結合,治療總以健脾益氣、活血理氣、解毒抗癌為大法。

  其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為4種:

  1、辨證分型論治;

  2、基礎方加減論治;

  3、固定方治療;

  4、中西醫結合治療。

  對於本病的原則,主要有以下觀點:

  一、本病的治則應遵循《內經》:“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之旨,正如《雜病源流犀燭》所論:“虛則補其氣,實則消食、豁痰、燥溼、清熱、消導,但不可峻劑。”

  二、以扶正祛邪,標本兼施為原則:

  1、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增強抗癌能力;

  2、改善和消除致癌性胃內環境,如胃酸分泌減少,胃內細胞增多,胃運減弱,排空時間延遲,胃腸激素分泌紊亂等;

  3、減輕或消退已存在的胃粘膜腸化和異型增生,使其不向胃癌發展,抑制細胞分化增殖,防止細胞突變;

  4、阻斷和中和胃內殘留的致癌物質(如亞硝胺類物質)及其合成過程。

  三、強調“一降、二調、三結合”。

  “一降”就是和胃降逆,通降胃腑。“二調”一是指調理脾胃,調和肝胃;二是指調和其他臟腑與胃的生理功能,以及生克乘侮的病理變化。“三結合”是指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基礎治療與階段治療相結合、藥物治療與調護相結合。

  本病的 藥物治療方法:

  1、辨證分型治療:

  根據1989年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制訂的《慢性胃炎中西醫結合診斷、辨證和療效標準試行方案》一般可將慢性胃炎分為5個證型,即脾胃虛弱型(含虛寒)、脾胃不和型、胃陰不足型、脾胃溼熱型、胃絡瘀血型,但各地醫家根據自己的臨床實踐又有不同的認識。

  2、基本方加減治療:

  通過修復與保護胃壁屏障結構與功能,是健脾法防治胃癌癌前病變的重要作用環節。脾虛胃壁屏障功能的減弱是導致胃癌癌前病變發生的重要條件,所以通過保護胃壁屏障可防止其發生與進展。臨床研究顯示,健脾補氣在提高胃壁屏障防禦功能的同時能夠有效逆轉粘膜的萎縮、IM與Dys,有效防治胃癌癌前病變。謝晶日教授以欣胃顆粒為主方進行胃癌前病變的治療,療效顯著。

  3、中西醫結合治療:

  以中醫辨證、西醫辨病為主要模式,主要集中在虛、滯、瘀、毒的虛實夾雜辨證上;治療方法有以基礎方辨證加減或固定專方的不同。腫瘤分子生物學研究表明,藥物可通過對腫瘤細胞基因表達的特異性調控來達到治療的目的。儘管已知藥物對腫瘤已突變的DNA修復的可能性很小,但對其相關基因的複製、轉錄、翻譯進行干涉、調控以提高機體抑癌基因或自身細胞因子基因的表達卻是完全可能的,且中藥成分的複雜性是一種優勢,在同時有多個基因需要調節的腫瘤相關基因表達的調控方面比單一成分的藥物更優越;這與中醫中藥治療注重整體調節以達到治療目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