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 副主任醫師 徐楚江

  間盤的微創治療是指在影像導引下進行的,以最小的創傷(不用切皮,僅有穿刺針眼)將器具或藥物置入到病變組織,對其進行物理、機械或化學治療的微創技術,稱之為微創介入治療。

  微創介入治療椎間盤體系具有共同的優點:無切口、創傷小、併發症少、安全性高與操作簡便等;又有大致相同的治療適應症:凡經過保守療法治療3~6個月未能奏效者,排除巨大型突出/遊離型突出或嚴重椎管狹窄以及馬尾神經損害者。但是,由於其各種微創技術治療作用機制的不同,有的產生物理學效應,有的產生化學作用,所以對各種型別的椎間盤突出會產生不同的消融效果。它們相互之間存在互補性,而不存在互相替代的關係。如同一個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出現多個節段不同型別的突出的情況,可選擇性聯合應用微創介入技術,可增強消融作用,效果更為顯著。

  那微創介入治療頸腰椎病的方法具體有哪些呢?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椎間盤突出的微創治療做了大量的探索,微創介入治療椎間盤突出症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接受。目前黑龍江省紅十字醫院主要推出國際先進微創介入技術有:鐳射椎間盤汽化減壓術、臭氧髓核消融術、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椎間盤鏡微創術等。其中部分技術在臨床中可以聯合應用,以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1、經皮穿刺技術

  1.1 經皮髓核化學溶解術

  1964年Smith首先報告了經皮椎間盤髓核溶解術,開創了微創脊柱外科技術的先河,該技術的基本原理是木瓜凝乳蛋白酶可將髓核內的蛋白多糖解聚,使髓核溶解脫水,從而實現椎間盤的間接減壓,達到解除神經根壓迫的目的。經過一系列實驗與臨床研究,證實木瓜蛋白酶溶核技術具有較確切的療效,1982年批准其在臨床上應用,其臨床優良率達70%~80%。該手術方式主要適應證包括:①以坐骨神經痛症狀為主;②直腿抬高試驗陽性;③突出椎間盤無鈣化,其治療的總有效率達85.2%。髓核溶解術的主要併發症為過敏反應(0.5%)、腦與脊髓損傷(0.03%)、灼性神經痛、椎間盤炎等,併發症雖少見但常產生嚴重後果[3]。目前採用較多的是膠原蛋白酶,其能溶解髓核和纖維環中的膠原蛋白,而不損傷鄰近結構中的酶,且過敏反應更低,臨床上已取代木瓜凝乳蛋白酶,其它研製中的藥物尚有金屬蛋白酶、軟骨素酶等。

  1.2 經皮椎間盤切除術 

  經皮腰間盤切除術開展後,腰間盤突出症的微創治療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其基本原理是通過經皮穿刺技術,在病變椎間盤內建入工作套管並通過特殊器械對髓核組織進行機械切割和摘除。PD的治療原理是通過機械切除減少髓核的容量,使椎間盤內壓力降低,從而減輕對神經根的壓迫和刺激,該技術沒有注射酶類藥物所產生的併發症。Onik等[4]報道優良率為72%~86%。其主要缺點是,手術在透視下而非直視下進行,術中無法切除突出的椎間盤組織,難以得到徹底減壓[56]。20世紀90年代初該項技術在國內得到開展,常見併發症為椎間隙感染及術後復發[67]。目前該技術文獻均較少,但是此技術的出現有兩個貢獻,一是適宜的特殊小型器械得到開發,為現代微創脊柱外科器械的研製和發展奠定了基礎;二是“安全工作區”概念的描述,即神經根、上關節突、椎體上緣之間的區域,目前後外側型椎間盤鏡亦在該區域進行。

  1.3 經皮鐳射椎間盤汽化減壓術

  

  目前多數學者認為PLDD的主要機理在於經過鐳射汽化消融部分髓核組織後,椎間盤內壓大幅度下降,甚至引起突出的椎間盤組織回納,從而減輕神經根壓迫,緩解臨床症狀。PLDD手術併發症較少見,發生率低於1%。主要併發症有感染、鐳射熱效應所致的神經血管損傷,繼發椎間隙狹窄等。筆者通過臨床實踐認為,PLDD與其它椎間盤疾患的微創治療手段如化學髓核溶解術、經皮椎間盤切吸術、內鏡下椎間盤切除術等相比較,有一定的優勢,如無化學副作用;對組織損傷更小;臨床效果滿意。近年來該手術方法在我國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獲得了廣大患者的好評和信賴。

  2、內窺鏡輔助技術

  2.1 椎間盤內電熱療技術

  IDET的基本原理是採用無線電探針式熱阻SpinCath導管,使纖維環內溫度升高到足以使神經纖維變性、凝結。當組織被加熱到一定的溫度還可使維持膠原纖維三螺旋結構的共價鍵破裂,膠原分子收縮變厚,纖維環裂隙重新連結、加固,從而使撕裂處癒合,纖維環的生物力學狀態得到改善。IDET的初期臨床療效報道令人鼓舞,它為難治性椎間盤源性下腰痛提供了一種微創治療手段,與椎間融合術相比具有明顯優勢。但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Davis等[9]最近隨訪了44例經IDET治療1年後的情況,發現92%仍然有持續的腰痛,29%比治療前疼痛加重,超過半數病例對臨床效果不滿意。Chen等[10]認為術後療效和術中熱療導管放置的位置密切相關,在那些正確放置導管的病例中,取得的療效較為滿意。

  2.2 射頻消融髓核成形術

  射頻消融髓核成形術用於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和椎間盤源性下腰痛,其作用機制是利用冷融切的低溫(約40℃)汽化技術,切除部分髓核組織,並利用加溫(70℃)技術使髓核內的膠原纖維汽化、收縮和固化,使椎間盤總體積縮小,從而使椎間盤內壓降低並使椎間盤髓核組織重塑,以達到治療目的。龍亨國等[3]報道腰椎間盤突出症射頻消融髓核成形術近期有效率超過80%,術後即時效果滿意,但中期隨訪療效
回退較為顯著;王曉寧等[11]分析原因可能腰椎負荷較大,有限消融不易維持療效。相對於鐳射汽化減壓,射頻消融髓核成形術的減壓作用相對有限,動物實驗證實消融後的髓核無法觀察到肉眼可見的椎間盤後緣回縮。

  2.3 腹腔鏡下腰椎間盤切除術

  1991年開展了腹腔鏡下腰椎間盤切除手術,由於腹腔鏡的切口小,對腹腔臟器的干擾較少,腸麻痺時間短,術後傷口疼痛程度明顯減輕,從而大大縮短住院時間,術中出血較開放手術明顯減少。但腰椎間盤突出症手術的主要目的是神經根減壓,而腹腔鏡下前路手術並不進入椎管,實際上無法進行上述減壓,因此該術式往往手術不徹底,並有逆射精、輸尿管損傷、腸道損傷等較高的併發症,臨床亦少有報道。

  2.4 顯微內鏡腰椎間盤切除術

  

  椎間盤鏡技術吸取了傳統後路椎板間隙開窗技術與內鏡下微創技術之優點,通過一系列擴張套管,最終形成直徑1.6 cm~1.8
cm的微創工作通道,並將包含照明及影象傳輸系統的通道進至椎間盤突出的部位,然後在電視螢幕監視下,採用特殊的手術器械將椎間盤突出部分摘除。與經皮技術相比,其優點是可以直視下手術,並可將手術野放大64倍,能更加準確地辨認和保護術野區的硬膜囊、神經根、椎管內靜脈叢,最大限度保留脊柱後韌帶複合結構的完整性,從而有效降低術後疤痕粘連和腰椎不穩的發生率。

  以上開展的技術對特殊的和複雜的腰間盤突出的患者,可以採用聯合使用的方法來治療,可以取得良好的穩定的效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