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胡永珍

  顱內鈣化可由CT、MRI、頭顱平片等發現, 其中CT是發現顱內鈣化最敏感的方法,顯示顱內鈣化的效果最好,鈣化灶在CT上表現為高密度(如同骨質密度)。顱內鈣化在MRI T1W I和T2WI可呈現出高、等、低和極低4種訊號,T1WI以等訊號和低訊號較多見,T2WI 以低訊號和極低訊號多見;綜合兩種加權影象,以T1WI等訊號、T2WI 低訊號最為常見。另外,MRI的敏感性與鈣化大小有密切關係。顱內鈣化分為病理性及生理性鈣化兩種型別。
  一、生理性鈣化
  多見於松果體與韁聯合鈣化、脈絡叢鈣化、硬腦膜鈣化、基底節及齒狀核鈣化。生理性鈣化在人群中發生率很高,可達74. 6%。同時存在2個以上部位鈣化的可達35.4%。
  1. 松果體與韁聯合鈣化:成人多見,一般直徑3-5 mm,如果松果體鈣化超過12 mm * 12 mm,則應考慮松果體區腫瘤的可能。韁聯合位於第三腦室的後方,松果體的前方,30歲以上的人,15%頭顱CT提示韁聯合鈣化。典型鈣化灶呈C形。
  2. 脈絡叢鈣化:是最常見的顱內生理性鈣化,隨著年齡的增長,出現率逐漸增高,50歲時約75%有鈣化,以側腦室脈絡叢鈣化為多見,第三、四腦室脈絡叢的鈣化罕見。表現多樣,可呈侷限點狀,也可呈直徑達1 cm 的團塊狀,大多雙側對稱。

  3. 硬腦膜鈣化:多見於中年人和老年人,大腦鐮、小腦幕處的鈣化容易辨認,影像學上鈣化灶沿大腦鐮、小腦幕分佈。
  4. 基底節鈣化: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鈣化多見於40歲以上的人,通常較小。若鈣化灶範圍較大,且合併小腦齒狀核鈣化,應考慮病理性鈣化的可能。基底節鈣化常以蒼白球為主,多兩側對稱,鈣化呈卵圓形,兩側構成八字形,如殼核、尾狀核和丘腦同時鈣化,可勾劃出內囊的輪廓。
  二、病理性鈣化
  (一) 腫瘤: 許多腦部腫瘤會出現鈣化。
  1.膠質瘤:最常見的腦部腫瘤,頭顱X 線平片中5%可見鈣化。通常生長緩慢, 惡性程度低的膠質瘤容易鈣化, 高度惡性的罕有鈣化。少突膠質細胞瘤約50%有鈣化,可呈侷限點片狀、彎曲條索狀、不規則團塊狀、皮層腦回狀。
  2.顱咽管瘤:兒童多見,75%以上可見鈣化, 形態多樣, 大多數病例囊壁可出現鈣化, 呈曲線型。特徵是鈣化中心在鞍上,囊壁殼狀鈣化和環形強化。成人的顱咽管瘤診斷較困難,因為鈣化不多見, 但可見鞍隔由於腫瘤壓迫向前凸出。
  3.腦膜瘤: 鈣化呈球樣,主要位於矢狀竇旁或典型的硬腦膜的位置。若腫瘤侵犯穹窿或蝶骨嵴可見增厚的骨質,還可見腦膜血管徵。有學者研究認為鈣化的腦膜瘤不復發,他們提出鈣化可能是提示腦膜瘤不復發的重要因素。

  4.表皮樣囊腫:是後顱窩及顱底的常見腫瘤,可見多發的弧形鈣化。
  5.畸胎瘤:常見於兒童的松果體區及鞍上區,鈣化多見。除了畸胎瘤,松果體細胞瘤也可見鈣化,CT平掃常表現為松果體區邊界清楚的圓形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注射造影劑後可見均勻強化,腫瘤可造成第三腦室後部受壓,幕上腦室均勻擴張。
  6.室管膜瘤: :多見於兒童的後顱窩區,也可見於成人的天幕上腔, 鈣化並不多見, 但也可見密度高的鈣化灶。
  7.脈絡叢乳頭狀瘤:主要見於兒童,約1/4鈣化。鈣化位於側腦室或第四腦室,鈣化可幫助與成神經管細胞瘤鑑別,因為後者基本不鈣化。
  8.脂肪瘤和脊索瘤:脂肪瘤常位於胼胝體, 可呈高度特異的邊緣鈣化徵( bracket sign)。
  脊索瘤僅在少數病例中有不規則鈣化。
  9.轉移瘤::CT平掃轉移瘤多表現為大小不等、多發、低密度結節影, 少數為等密度或高密度。轉移瘤的鈣化非常罕見。
  (二)血管性疾病
  1.動脈瘤:當動脈瘤長時間存在時,會呈典型的弧形或圓形邊緣鈣化。大多位於Willis環周圍。顱內動脈瘤雖然常見,但鈣化並不多見,大多數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無鈣化。
  2.綿狀血管畸形: 瘤內鈣化呈分散的點片狀或細沙礫狀,在CT 上呈不規則的高密度影,中心鈣化,密度較低。而MRI的診斷更加準確,呈不規則混雜訊號的團塊影,包含了不同階段的出血訊號,利用梯度回波和自旋迴波序列可見到CT上未見的皮層下病變。
  3.動靜脈畸形:可見有線團樣鈣化。
  4.慢性硬膜外血腫、顱內血腫:時間較長的硬膜外血腫,可以鈣化,但血腫包膜的鈣化比較多見。
  5.動脈粥樣硬化:呈線性斑點影,尤其是頸動脈虹吸部常見。可能導致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血栓形成。
  6.Sturge-Weber綜合徵:即顱面血管瘤病,一種特殊型別的腦血管畸形,以顏面血管瘤和癲癇發作為其臨床特徵。皮層鈣化灶一般位於軟腦膜血管瘤下方,可延伸至下方的白質。鈣化的部位一般位於與面部血管瘤同側的頂、枕葉,呈雙軌狀或腦回狀。
  (三)感染性疾病
  1.結核:結核性腦膜炎的影像學特徵:基底腦膜強化,腦水腫,腦幹和腦實質幕上的梗死等。長期結核性腦膜炎會造成腦膜的鈣化和區域性的萎縮,可在顱底部的滲出物處見到特徵性的鈣化小結節。
  2.先天性弓形蟲病:鈣化很特異,大腦皮層多發散在的點片影,基底節區線性條紋。
  3.鉅細胞病毒感染:常為嚴重的宮內顱內感染,伴小頭畸形,特徵性的室周鈣化勾勒出擴張的腦室。鈣化呈斑點狀,雙側對稱,沿腦室周圍分佈。
  4.腦囊蟲病:特徵性的散在的鈣化結節,圓形或橢圓形,直徑2-3 mm。鈣化周圍無水腫,增強掃描無強化。
  (四)代謝性疾病
  1.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血鈣降低不僅導致手足搐搦、癲癇樣全身抽搐,有時還會導致舞蹈症或帕金森綜合徵,也有患者會產生小腦的症狀和體徵,此外,患者還可產生多個顱神經麻痺、視神經萎縮、神經運動障礙、學習障礙等症狀。約半數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的患者會發生基底節鈣化,基底節的鈣化常對稱,蒼白球鈣化呈對稱八字形、圓形;殼核鈣化為八字形或尖向下的三角形;尾狀核頭鈣化為倒八字形;丘腦鈣化為雙側類圓形,全部鈣化為尖向上的三角形;小腦齒狀核鈣化為對稱不規則形,明顯者為腎形;腦葉深部多為不規則或條帶狀鈣化 。腦內鈣化發生部位和次序依次為: 基底節、齒狀核、大腦灰白質交界處及小腦灰質,另外尚可見於丘腦、腦幹、側腦室周圍。
  2.基底節鈣化:蒼白球呈圓錐形或長條形對稱性鈣化,尾狀核頭部呈倒八字形或片狀鈣化, 尾狀核體部呈帶狀鈣化,殼核表現為點狀、片狀或不規則形鈣化。
  3.神經纖維瘤病:有的患者會伴有第三腦室和側腦室的脈絡叢鈣化。
  4.結節性硬化症:是細胞分化及繁殖異常性的疾病, 面部皮脂腺瘤、癲癇、智慧障礙是三大典型臨床特徵,並可累及腦、面板、腎、心、眼、骨等全身多個臟器組織,病理表現為錯構瘤。
  5.室管膜下鈣化結節為特徵性CT表現,主要分佈於側腦室體部外側壁和室間孔附近,並向腦室內突出,在CT 或MRI上呈大小不等的結節,稱為腦石。
  6.側腦室壁鈣化後呈曲線樣。枕葉皮層的鈣化很有特徵,因為鈣質沉積在萎縮的皮層,可見沿腦溝走行的平行線樣高密度影,被稱為鐵軌線。
  7.其他:無腦回畸形的特徵性表現是在透明隔、室間孔的後方出現直徑約3 mm 的小鈣化灶。
  顱內鈣化的影像學表現多種多樣,需要CT、MRI 的綜合分析,我們主要從其CT值、大小、形態及臨床症狀各方面加以綜合分析,有時需與出血灶鑑別,並結合患者的病史判斷鈣化的原因。從CT表現及臨床症狀仍不能區分者,要以動態觀察的方法加以鑑別。關於顱內鈣化的病理生理因素,目前的文獻報道較少,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