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介入治療科 副主任醫師 賀際巨集

  眾所周知,肝血管瘤是介入科最常治療的一種良性腫瘤,絕大部分肝血管瘤介入治療的效果都很好,創傷也非常小。但是,平常檢查出來的“肝血管瘤”真的是肝血管瘤嗎?畢竟肝血管瘤的診斷一般都是影像診斷而非病理診斷。

  如果有一個患者,體檢發現肝區佔位,做CT或是MR平掃+增強,診斷為肝血管瘤,抽血檢查腫瘤標誌物、乙肝、丙肝等等均正常,那你是不是可以拍著胸口對患者說,這是肝血管瘤,良性的,不用擔心,我幫你做掉,無創效果好。

  有沒有想過有另外一種可能呢?比如說:“肝血管肉瘤”?我們的教材對這種疾病一帶而過,通過文獻了解到,原發性肝血管肉瘤(PHA)是一種臨床少見、診斷困難、而病情發展快和預後差的肝臟間質惡性腫瘤。雖然,它僅佔原發肝臟腫瘤的0.4%~2.0%,卻是最常見的肝臟惡性間質腫瘤。診斷困難主要原因是肝血管肉瘤的臨床症狀、實驗室和影像學檢查缺乏特異性表現,且病例較少,醫生相對經驗欠缺。其發病原因未知,現已知氯乙烯、二氧化牡和砷等化學物質與肝血管肉瘤的發生密切相關,但到目前為止許多肝血管肉瘤發生的確切原因仍不清楚。

  肝血管肉瘤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痛、乏力、發熱、體重下降、腹部腫塊和黃疸,當然,以上這些表現在早期是不明顯的,就是說早期可能沒有什麼症狀,所以很難與肝血管瘤、肝局灶性結節樣增生等肝臟良性腫瘤以及肝轉移腫瘤相鑑別。它的試驗室檢查一般都是陰性,大多數病例沒有肝炎病史和肝硬化,腫瘤標誌物通常也是陰性的。而輔助檢查方面,肝血管肉瘤也沒有特異性,其表現可能與肝癌、肝血管瘤及肝轉移瘤等等相似……

  需要重點提出,讓我們介入科醫生警惕的是:部分肝血管肉瘤的增強方式與肝血管瘤極其相似,很容易將其誤診為肝血管瘤,所以,“早出晚歸”並不是肝血管瘤才有,當然,文獻上不少專家介紹說肝血管肉瘤與肝血管瘤的強化方式即使很相似,但也有少許的差別,可是在平常工作中很難發現,在文獻報道的病例中,絕大部分肝血管肉瘤最初均誤診為肝血管瘤,肝細胞癌或是肝轉移瘤,其中有大概40%左右的病理確診為肝血管肉瘤的患者,最初的診斷就是肝血管瘤,且部分表現為快速增大的“肝血管瘤。”!

  據統計,肝血管肉瘤的預後極差,如能早期外科干預,則存活時間較長,否則一般很快死於肝功能衰竭或是肝破裂出血。所以,在平常工作中,我們如果遇到考慮肝血管瘤破裂出血的病例,是否要保持萬分警惕?有沒有可能不是肝血管瘤而是肝血管肉瘤?雖然止血方案可能都是肝動脈栓塞,但是對於疾病預後的判斷,家屬病情的交待則完全不同!我院曾遇到過一例“肝血管瘤”破裂出血的病例,一年老患者MRI診斷為“肝血管瘤”,試驗室檢查均為陰性,在診斷為“肝血管瘤”後的兩個月內,“肝血管瘤”快速增大並連續發生兩次破裂,每次破裂後經肝動脈栓塞術後都能止血,遺憾的是“肝血管瘤”迅速增大,且出現了轉移灶,最後患者突然死亡,原因不明,不除外再次破裂出血。高度懷疑它是肝血管肉瘤,可惜沒有做病理。

  所以,對於平常發現的肝血管瘤,只要不是病理診斷,我覺得應持警惕的態度,至少應該定期複查,一開始的間隔時間不能過長,如果有增大,尤其是短期內迅速增大者,要警惕是否存在肝血管肉瘤的可能。當然,肝血管肉瘤的發病率還是比較低,一般很難遇到,但是做為可能一輩子都在醫院工作的我們來說,你能保證不會碰到一個麼?所以我們對每一個肝血管瘤都不能掉以輕心!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