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 是一種經肛門切除腫瘤的微創保肛手術方法,由德國醫生Buess和Mentges於1980~1983研發,1983首次應用於臨床。
TEM通過一種特殊設計的直腸鏡,把高質量的視覺系統和壓力調節充吸氣裝置結合起來,直腸鏡直徑4cm,軸長分12cm和20cm兩種,以適應不同部位的病灶,通過固定裝置固定於手術檯,直腸鏡面板上有四個用特製的橡膠袖套密閉的操作孔,各式特殊的內鏡器材包括組織抓鉗、剪刀、直的和彎的針狀尖頭電凝器等,通過操作孔進行手術操作;
另有一通道供立體視鏡使用並可連線影象監視系統,低壓(15mmHg)CO2持續充氣擴張直腸,使直腸及病灶充分暴露。
TEM和傳統的經肛門手術相比,能達到直腸中上段部位,直腸和病灶經放大及充氣以後視野暴露清晰,組織結構辨認準確,器械操作不受阻礙,針頭樣電刀能進行精確的無血分離和腫瘤切除,切緣暴露良好,直腸壁的止血縫合精確,能避免由於重疊縫合引起的腸腔狹窄。
另一個優點是腫塊完整切除不破碎,避免了腫瘤的汙染,更有利於病理的準確分析,對進一步的手術或放射治療的決定都有幫助。TEM避免了大手術引起的併發症和腹部傷口,術後無痛,活動不受限,恢復快,手術時間、出血量、術後鎮痛,平均住院時間顯著小於經腹手術。
TEM的操作
TEM術前需進行腔內超聲及直腸鏡檢查。直腸腔內超聲判斷腫瘤深度及分期,直腸鏡檢查確定腫瘤距肛緣距離及腫瘤在直腸內的位置(前壁、側壁或後壁),以決定手術體位(俯臥折刀位、側臥位或截石位),原則是使腫瘤位於視野下方。腸道準備和預防使用抗生素同一般腸道手術。
TEM可在全麻或局麻下進行,首先圍繞病灶粘膜下層注入1∶100,000腎上腺素,以使粘膜隆起和減少出血。用針頭電刀進行操作,小的腺瘤和良性病灶,切至粘膜下層,切緣0.5cm,大的腺瘤或癌腫,需行直腸壁全層切除,除至直腸周圍脂肪,切緣1cm。直腸壁缺損用2-0薇喬或PDS縫線一期連續縫合,不打結,用特製的銀夾固定。手術標本釘在硬板紙上給病理醫生標明方向及側切緣以作更準確的病理分析。
TEM的適應症
瘤體最大徑超過1.5cm的無蒂廣基型良性直腸腺瘤(T0期),尤其是絨毛狀腺瘤最適合應用TEM治療。一般腫瘤佔據腸腔應在3/4周徑以內。TEM特殊器械的設計使這項技術能夠切除位於距肛緣5~20cm任何距離的直腸腫瘤。對於直腸原位癌(Tis期)或T1期低復發危險的直腸癌(如腫瘤高、中分化,瘤體小,活動度大),TEM提供了一個高的治癒機會。
雖然,T1期高復發危險或者更後期(例如T2期或以上)的直腸癌,在區域性切除術後有較高的復發機會,但是對於那些有高手術風險的病人,比如高齡或者有嚴重合並症者,TEM仍然提供了一種理想的姑息性治療方法。在歐洲,TEM區域性切除術聯合輔助放療治療pT2期直腸癌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TEM的其它適應證:直腸類癌、間質瘤、直腸狹窄甚至直腸陰道瘻。
TEM的禁忌證:T1期高復發危險或者更後期(例如T2期或以上)的直腸癌,如果並非出於姑息治療的目的則不適宜行TEM。同時性多原發結直腸腫瘤是TEM的禁忌證,術前應行全結腸鏡、鋇灌腸造影或多排螺旋CT結直腸重建等檢查予以排除。腹膜反折以上直腸前壁腫瘤如採用TEM行全層切除,容易切穿進入腹腔,雖然即刻行腔內連續縫合可能修補成功,但對於此類病例TEM全層切除仍須十分慎重。
TEM術中須經肛門插入外徑4cm的特殊直腸鏡直至手術結束,可能會對肛門括約肌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肛門括約肌功能不良的病人不宜行TEM,以免術後發生肛門失禁。
TEM的優越性:TEM提供了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良性直腸腺瘤和早期直腸癌的方法。這種微創手術方法兼備了內鏡、腹腔鏡和顯微手術的優點,有較低的併發症發生率和較短的術後住院時間,而且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施行腸造口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