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推拿按摩科 副主任醫師 趙東奇

  餐後飽脹不適、早飽;或者上腹痛、上腹部燒灼、或者噯氣、噁心等,體檢卻未發現消化道有明顯病變,是怎麼回事?

  這是消化不良的表現。

  消化不良的相關知識:

  1、消化不良相關症狀:餐後飽脹、上腹脹氣、早飽感、上腹痛、上腹燒灼感、噯氣、噁心、嘔吐。

  2、症狀解析

  餐後飽脹:進食後食物在胃中存留時間過長引起的不舒服感覺。

  早飽感:開始進餐後很快就感覺胃部過脹,進食過程中食慾消失,這種感覺與進餐量不成正比,以至於不能吃完整頓飯。

  上腹痛:胸骨下、肚臍以上、兩側鎖骨中線之間的區域的不愉快感覺。

  上腹脹氣:上腹部發緊、發脹的主觀感覺。

  噯氣:氣體經胃或食管內排出口中。

  3、消化不良可分為兩類:器質性消化不良及功能性消化不良。

  器質性消化不良:有明確的器質性或者代謝性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狀。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腫瘤、幽門梗阻、部分膽囊結石、胰腺因素、藥物性因素、糖尿病等。隨著原發病的治療和控制其消化不良症狀會隨之減輕或消失。

  功能性消化不良:存在消化不良症狀,檢查未發現器質性或代謝性疾病,或者檢查發現的疾病不能解釋發生的消化不良症狀。如:

  胃幽門螺桿菌感染(HP感染),儘管根除了HP但症狀仍然持續存在。

  淺表性胃炎,淺表性胃炎並不會引起消化不良症狀。

  4、兩者關係:長期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可引起器質性病變、可轉變成為器質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

  1、定義:功能性消化不良英文簡稱是FD,是指源於胃十二指腸區域的一種或者一組消化不良症狀,並且缺乏能解釋這些症狀的器質性或者代謝性疾病。臨床表現包括餐後飽脹、上腹脹氣、早飽感、上腹痛、上腹燒灼感、噯氣、噁心、嘔吐。

  2、流行病學資料

  FD發病率較高,在我國以FD症狀就診者佔消化科門診的20-40%,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其發病率有不斷增多的趨勢。該病患者症狀慢性遷延或反覆發作、生活質量下降、常伴精神心理障礙、需長期服藥或反覆就診,造成大量醫療資源的消耗和患者經濟負擔沉重。

  3、發病機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病機制複雜:胃排空延緩、胃的順應性下降、胃/十二指腸內臟神經高敏感性、胃腸激素異常、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精神心理障礙。

  4、輔助檢查

  胃鏡:通過胃鏡檢查可以瞭解食管、胃、十二指腸的具體情況,找到引起器質性消化不良的原因。

  核素胃排空檢查/鋇條胃排空:通過胃排空檢查瞭解是否存在胃排空延緩、胃固體排空功能受損。

  胃順應性及敏感性檢查:可瞭解是否存在胃順應性的異常及胃內臟神經的高敏感性。

  胃腸激素:通過檢查血液的胃腸激素瞭解胃腸道及中樞的神經、內分泌功能是否存在異常。

  5、治療

  (1)西藥治療

  西醫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指南推薦選用抑酸藥物(如奧美拉唑、埃索美拉唑)、促動力(如嗎丁啉、莫沙比利)、或者合併用藥治療,對於治療失敗者可給予小劑量抗抑鬱治療(如黛力新)或心理干預治療。

  對於部分患者抑酸、促動力、抗抑鬱治療可達到較好的療效,但仍有部分患者經過上述治療沒有得到滿意的療效。例如:只能針對部分症狀對症治療、不能有效緩解主要症狀或只能緩解部分症狀;只能緩解消化道症狀、難以改善精神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難以改變患者的患病體質和病理生理狀態,難以徹底緩解症狀、解決停藥復發、需長期維持服藥的問題。

  (2)中藥治療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中醫屬“痞滿”、“胃痛”等病的範疇。FD的RomeⅢ標準和分型的餐後不適綜合徵相當於中醫的“痞滿”,而上腹痛綜合症屬中醫的“胃痛”範疇。從證候病機分佈看,FD與脾虛(含脾虛溼困、脾虛氣滯等)關係最為密切,其次與肝鬱(含肝胃氣滯、肝胃鬱熱等)關係密切。根據臨床分佈規律,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分為4個證型:

  溼熱中阻證;

  脾虛氣滯證;

  肝胃氣滯證;

  肝胃鬱熱證。

  在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指導下,中醫臨床治療本病取得了很好的臨床療效,有效率在75~90%之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