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是中醫藥學的一枚奇葩,自從漢代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問世以來,兩千多年經久不衰,成為治療疾病的一種武器。但是眾所周知,經方很難把握,對大多數醫生來說,一直是望而生畏。隨著近年來興起的經方熱以來,學習經方,應用經方者如雨後春筍,生機無限。學習經方要要經過三個境界,達到第一個境界,那是入門,只能是說明初步進入經方世界;達到了第二個境界,可以說是對經方略有體會,可以加減變通;只有進入了第三個境界,才能說是對經方出神入化,遊刃有餘,進入了理想的境界。
第一境界:方證相對,對號入座
《金匱要略方論》序:“以對方證對者,施之於人,其效若神”,就是把病人的症狀與仲師之方相符合,按照原方用藥,此既對應之病症,又對應病機。所謂按圖索驥是也。早在唐代孫思邈就提出了方證對應的思想。
第二境界:隨症加減,活用經方
《傷寒論》有113方,《金匱要略》除去重複剩140個方左右,此加減就是抓住主方,隨症加減,如桂枝湯一方就可變化出幾十個方,做到主證相對,兼證不同,隨症加減,療效不同。
第三境界:善施古法,自創新方
通過反覆之學習,體會,臨床,掌握了經方的精髓,已經達到了隨心所欲之程度,如庖丁解牛,目牛無全;如輪扁斫輪,得心應手。應該說經方是根基,經典是基礎,只有具備這些條件,方可達到一個新的高的境界。吳鞠通在仲景承氣湯基礎上,創制了五承氣湯,在炙甘草湯基礎上創制了復脈湯和加減復脈湯。王清任在仲景建中法基礎上創制了補陽還五湯。這就是名醫的境界。
但願我們學經方的同道,能在年輕的時候多背一些仲師的原文,入得進門,以後隨著讀書的增多,閱歷的增加,臨證的加深,病人的體驗,逐漸進入一個暫新的境界。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