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體育活動的增加,腕關節疾病及外傷導致的關節疼痛越來越多見。由於腕關節解剖複雜、結構精細,一旦損傷,修復非常困難,而腕關節是人體非常重要的一個傳樞關節,幾乎手部的所有活動都要通過腕關節作為支點來完成,因此腕關節疾患導致的疼痛對生活和工作影響巨大。
腕關節由尺骨、橈骨、八塊腕骨以及五塊掌骨共同組成,共涉及下尺橈關節、橈腕關節,腕骨間關節、腕中關節及腕掌關節,其中以橈腕關節及下尺橈關節損傷最為多見,也以此處的解剖最為複雜。關節周圍的韌帶多達二十多條,用以維持腕關節的穩定及相關的運動功能。任何一處的骨質或者韌帶的損傷,都可能引起腕關節的疼痛,因此腕關節疼痛的原因多種多樣,且因患者年齡、性別、損傷時的機制等不同而變化,其中常見的一些會造成關節疼痛的原因如下:
1、韌帶損傷
因受到外力(突然用力抬起重物、劇烈的揮拍擊球等活動)刺激導致關節韌帶扭傷或撕裂,從而出現關節的腫脹、疼痛、活動受限等表現,這些患者一般多為生活中的意外損傷,由於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往往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2、軟骨損傷
患者多有明確的外傷史,如摔傷時手掌撐地等,導致關節軟骨瞬時受到巨大擠壓力,而產生裂痕甚至整塊撕裂、遊離。
3、勞損所致
由於活動量較大,使關節無法承受或者反覆重複的活動,導致關節周圍的肌肉等軟組織出現勞損,進而會引發病痛。
此外,導致腕關節疼痛的原因還有很多。一旦患者出現腕關節疼痛,腫脹以及活動受限等表現時,首先要休息,不要輕易推拿按摩,以免加重損傷,早期到正規醫院手外科就診,因為該類疾患比較專業,如果選錯科室就診,可能導致診斷錯誤而貽誤病情。由於腕關節解剖特點,多需要CT或者核磁共振(MR)檢查來了解具體病情,以幫助診斷後決定治療方案。
目前對於腕關節疼痛的治療分為兩種方式:
(1)傳統方式:以開放式縫補手術為主,需要切開關節囊,顯露整個損傷,以便直視下修復損傷組織。但這種治療方式得把正常組織切開,才能看到病灶部位,破壞組織面積大,拖長術後原期,且不易觀察到某些精細的解剖部位;
(2)腕關節鏡手術:利用幾個小的切口,將鏡頭放置在關節內,可直接看到關節內的病灶,對病灶作精準的出理,由於傷口小,不但破壞較少的正常組織,術後恢復也快,可減少產生關節僵硬、肌腱粘連的機會。因此,腕關節鏡除將逐漸取代傳統手術,可更進一步幫助醫師清楚的看到關節內構造,對韌帶、軟骨的損傷,作精確治療,提升手術品質。 由於腕關節結構複雜,醫生在檢查時很難準確定位疼痛點及損傷點,而關節鏡既可直視觀察又能對關節內結構如軟骨面、韌帶進行接觸性檢查,能探查到各個層面的損傷。有研究顯示關節鏡診斷早期腕關節損傷的準確率為98%,而對不明原因關節疼痛的診斷也可達70%以上。有學者建議對腕關節疼痛3個月以上未能確診的患者進行腕關節鏡檢查。
腕關節受傷後通過系統全面檢查後仍不能明確診斷,或需要行鏡下手術治療者,均可施行腕關節內窺鏡術。主要用於:
1、三角纖維軟骨盤損傷:在腕關節內窺鏡術用於臨床以前,診斷三角纖維軟骨盤的損傷主要依靠腕關節造影。但根據報道造影的假陽性及假陰性發生率很高,不如關節鏡檢結果可靠。
2、關節軟骨病損:各種原因所致關節內軟骨病損如創傷所致軟骨損傷、剝脫性骨軟骨炎、退行性骨關節病等。
3、關節內韌帶損傷及關節不穩定:腕關節韌帶損傷可引起腕關節慢性疼痛和不穩定。臨床診斷很困難,腕關節鏡術能直接觀察或配合探針檢查發現韌帶損傷的準確部位,並行清創術或韌帶修復術等。
4、慢性滑膜炎:對診斷不明確的腕關節慢性滑膜炎,腕關節鏡術不僅能觀察到滑膜病理改變而且能準確夾取病變滑膜組織作活檢。
5、遊離體:X線攝片和關節鏡檢查所發現的軟骨、骨軟骨遊離體或者異物均可通過關節鏡取出,並同時尋找其發生的原因。如果關節軟骨面上無相應病損,應考慮滑膜病變處,可行滑膜活檢。
6、化膿性關節炎:腕關節的化膿性關節炎與其他關節的化膿性炎症相同,可通過關節鏡的灌注沖洗進行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