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科2(關節外科) 主任醫師 彭昊

  膝關節骨質增生是中老年的常見病、多發病,關於本症的命名尚未統一,主要命名有骨關節炎、增生性骨關節炎、退行性骨性關節炎、骨刺等。膝關節骨質增生的早期病理變化發生在關節軟骨。首先,關節軟骨局部發生軟化、糜爛,而後軟骨下骨外露,繼發骨膜、關節囊及關節周圍肌肉的改變,從而使關節面上生物應力平衡失調,有的部位承受應力較打擊也的部位較小,形成惡性迴圈,病變不斷加重。故其臨床表現為緩慢發展的關節疼痛、壓痛、僵硬、關節腫脹、活動受限和關節畸形等。隨著年齡增長,膝關節諸骨由於長年磨損,周圍韌帶鬆弛,致使關節不穩定,造成病變引起相應部位骨質增生。此種增生是人體衰老的現象。40多歲以後,大多數人都有骨質增生,只是發生部位和增生程度不同,有的有症狀,有的無症狀。

  大家不免會問,老年人為什麼會出現骨質增生呢?

  1、外傷因素:人的關節軟骨每天都承受著各種活動引起的機械力,人到中年後肌肉功能逐漸減退,致使關節不穩定,容易導致關節損傷。由於損傷,造成膝關節負重力線的改變,使膝關節面有效負重面積減少,關節面受力不均勻,衝擊力集中部位易發生關節軟骨的損傷,並造成骨小樑微小骨折(亞骨折),出現骨質塌陷,隨後則出現軟骨下骨硬化現象。

  2、關節軟骨基質和關節滑液成分改變:正常情況下,由於關節軟骨基質和滑液的存在,關節之間摩擦力很小,不會造成磨損,除非過度使用或損傷。造成骨質增生的原因是合成軟骨成分的異常,如膠原(是一種堅韌的、結締組織中的纖維蛋白)和粘蛋白(一種產生軟骨彈性的物質)的異常。另外,軟骨雖然生長旺盛,但是很薄,其表面很容易發生破裂。膝關節周圍骨贅增生是關節損傷的一種修復現象,機體為增加關節負重面積,降低承受壓力而出現代償性骨贅增生。關節邊緣的骨過度生長,形成可以看見和摸到的包塊(稱為骨贅)。骨贅引起關節面不平,干擾正常關節的功能,引起疼痛。

  3、自身免疫反應:膝關節軟骨受到機械性等因素破壞後,關節軟骨細胞、粘多糖及膠原蛋白的"隱蔽抗原"暴露,引起自身免疫反應,造成軟骨繼發性損傷。

  老年人發生膝關節骨質增生的致病因素不是單一的,研究發現,膝關節骨質增生還與以下因素有一定關係:

  (1)年齡:增齡是骨關節炎發病最強的危險因素。據屍檢資料顯示,從20歲開始約5%的人關節就有退行性改變,40歲時,幾乎90%的負重關節都有或多或少的骨質增生改變。流行病學調查發現:16~30歲、31~40歲、 41~50歲、51~60歲、大於60歲年齡組有膝痛者中,骨贅陽性率分別為10.6%、14.8%、29 .1%、5 1.8%、78.5%,隨年齡增長而陽性率增高。

  (2)性別:50歲以前女性比男性的發病率高2倍,但50歲以後兩性之間基本相等。

  (3)職業:骨質增生與職業有關。長期反覆使用某些關節,可引起這些關節患病率的增加。如礦工的脊柱和膝關節,裝卸工的膝踝關節,因長期反覆做某一個動作,使關節經常受到磨損而引起骨質增生,每日蹲位或跪位超過30分鐘或每日爬樓梯超過10層的人有明顯的膝關節骨質增生高發病率。

  (4)種族遺傳因素:英國人發病率最高而西非人最低,白種人比黑種人發病率高;伴有Heber den結節的骨關節炎婦女,她們的母親和姐妹患本病者分別為普通人群的2~3倍。並且骨關節炎病人的HLA-A1、HLA-B8 的檢出率增高。

  (5)體質因素:體重增加使本來已遭磨損的退化的關節再加上重荷,當然就更容易破壞,所以骨質增生多發生於負重較大的髖、膝、跟骨、腰椎等部位。另外由於關節疼痛,患者不自覺地限制了活動而使體重增加,相互影響又加重了關節病變。研究發現超過標準體重20磅的人發生骨關節炎的可能性比正常體重者多3.5倍的機會。發生部位多是髖、膝關節。

  (6)骨內靜脈瘀滯及骨內高壓:以骨內靜脈瘀滯為特徵的骨血流動力異常及由此所致的骨內高壓,使動靜脈壓差縮小、營養血管的血流減少、營養障礙可引起骨小樑壞死,骨細胞壞死可能是誘發關節炎的原因之一。

  骨質增生症是中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之一,而膝關節處發病率最高,步入老年階段,必須警惕膝關節骨質增生帶來的危害,發現症狀應及早就醫,以便早期阻斷病變的惡性迴圈,有效延緩疾病進展,讓老年朋友們遠離關節病痛,享受健康生活。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