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內科 主任醫師 張勁林

  房顫的基本概念
  心房顫動(房顫),是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當中發生率大於5%。房顫不僅使患者感到心慌、氣短、胸悶、乏力,精神不振明顯影響其正常工作和生活,而且還會使原有的心力衰竭和心絞痛症狀加重,長期房顫還會導致中風,造成偏癱。房顫患者中,每年有4~5%的患者會發生中風,而曾經有過中風病史的患者就更容易復發。在1/4~1/3偏癱患者中,房顫造成的腦血栓是罪魁禍首。
  房顫的主要危害
  (1)心房內血液瘀滯易形成血栓,脫落導致腦栓塞肢體癱瘓、心臟、腸管、腎臟、肢體等部位栓塞;
  (2)頻繁發作可導致顯著的心房擴大,部分患者左房容積在2-3年增大2-3倍;
  (3)房室收縮不協調,心功能部分喪失,一般估計15-20%,加重和惡化已有的心力衰竭;武漢同濟醫院心血管內科王炎
  (4)頻繁發作產生心慌、頭昏、黑甚至暈厥。
  房顫的常見症狀
  房顫患者有無症狀,取決於下列因素:
  1、心室搏動率:心搏過快過慢時易出現
  2、心室搏動節律:房顫時心律絕對不齊,嚴重不齊時更易出現症狀。
  3、心功能狀態:心功能狀態越差,症狀越多。
  4、伴隨的疾病。
  5、患者感知症狀的敏感性及耐受性:剛發生房顫時,可有明顯的症狀,隨著病程的延長,有的患者可逐漸適應,症狀可能減輕甚至消失,但危害並沒有減輕。

  房顫常見的症狀有:
  心悸(心臟較強的跳動感):與心臟搏動時強時弱有關,最常出現在心率過快過慢及嚴重心律不齊時。頭暈:與心律不齊時心輸出量減少,腦供血受影響有關。疲乏,氣短:特別是伴隨有器質性心臟病有心功能障礙者易於出現。少數房顫患者無任何症狀,而在偶然的機會被發現。
  房顫的藥物治療
  對於頻繁發作的陣發性房顫,藥物治療可以選用幾種抗心律失常藥物,但不可能根治房顫,能達到減少發作次數和房顫持續時間就可以了,但目前為止各種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房顫的效果都不是很理想,長期應用部分病人可能會發生藥物不良反應,因此對於頻繁發作的陣發性房顫,在有條件的大醫院建議行射頻消融術作為一線治療,有希望消除房顫。
  而對於持續性或慢性房顫的病人,藥物治療很難將房顫轉覆成正常的竇性心律,大部分病人可能需要用藥物控制心室率和抗凝治療,在這部分病人中大部分適合用射頻消融術來從根本上治療和消除房顫。
  房顫導管消融術的基本概念
  導管消融術是近年才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房顫治療方法,它是通過把一根很細(直徑2.7mm)的導管經過靜脈血管送到心臟的特定部位(通常是心房和肺靜脈的連線部位),這些部位也就是房顫的病灶所在部位,然後釋放射頻或者其它能量(如超聲)進行治療的一項技術。和藥物治療相比較,導管根治術最大優勢是如果手術成功是可以將房顫徹底根除,而且不需要終身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因此是一種一勞永逸的治療方法。

  房顫導管消融手術的成功率
  (1)限於目前醫療科技水平,陣發性心房顫動(房顫)無並顯著心臟結構異常者90%左右;
  (2)慢性心房顫動(房顫)合併較嚴重心臟結構病變70%-80%左右;
  (3)以上為2-3次消融後成功率,一般不推薦更多次的消融;
  房顫導管消融手術方法和時間
  1、是否需要開刀: 不開刀,但需要穿刺2-3個針眼,針眼一般選用大腿、肩部或頸部;
  2、是否需要全麻:多數採用全麻,患者術中沒有痛苦,實現房顫的無痛治療。
  3、手術時間:一般陣發性房顫大約2-3小時,慢性房顫4-7小時不等。
  目前國內外房顫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如下三類:
  藥物治療:需要終身服用和經常監測,可能存在出血風險和控制欠佳,此外有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退、肺臟纖維化、肝功能損害、胃腸道反應等,多數會反覆發作。
  導管消融治療,國內外開展已經十餘年,已經較成熟,不需要開刀,只需要3-4個針眼,成功率較高,可以達90%甚至更多,但需要在有經驗的醫院進行手術
  外科手術治療:主要是微創迷宮手術,手術成功率較高,但創傷相對導管消融略大。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