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的表現屬於餵養困難的一種,對沒有身體方面器質性疾病的孩子來說,餵食障礙的原因主要與孩子的口腔運動發育不良和養育者的餵養方法有關。正常情況下
當食物體積較大或食物纖維較粗時,需要靠舌一脣一頰部作較大幅度的運動協調,口腔運動不協調的主要表現為咬一嚼一吞嚥的不協調,拒絕進食固體和半固體的食物,或進食這類食物很困難。口腔功能問題往往並未被有關專業人士和家長所認識 ,以往的處理常常是從疾病的角度出發,服用“開胃藥”為主,這並不能真正解決口腔功能的問題。
寶寶的口脣生來就有尋覓和吸吮的本領,但咀嚼動作的完成需要舌頭、口腔、面頰肌肉和牙齒彼此協調運動,必須經過對口腔、咽喉的反覆刺激和不斷訓練才能獲得。因此,寶寶學會咀嚼吞嚥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分階段訓練。逐漸增加輔食是鍛鍊咀嚼能力的最好辦法。
第一步
時間:4~6個月
訓練重點:吞嚥
輔食特點:糊狀、泥狀
可選輔食:米糊、蛋黃泥、果泥、蔬菜泥、魚泥
學會吞嚥是日後攝取固體食物的重要前提。4~6個月是寶寶學習咀嚼和吞嚥的起步階段,該階段比較適合新增泥糊狀的食物。從4個月開始可用小勺給寶寶餵食泥糊狀食物,如米糊、蛋黃泥等。剛開始媽媽會發現,寶寶或多或少會將食物頂出或吐出。這是正常的現象,因為之前的寶寶習慣了吸吮,尚未形成與吞嚥動作有關的條件反射,媽媽要耐心多喂幾次。
第二步
時間:6~12個月
訓練重點:咬、嚼
輔食特點:較細的固體
可選輔食:碎肉、碎菜末、碎水果粒、麵包片、手指餅、小魚乾
寶寶6個月左右開始長牙,從這一時期開始,媽媽可給寶寶提供一些需要咀嚼的食物,以培養寶寶的咀嚼能力,促進牙齒的萌發。
這時的食物應由稀到稠,顆粒由細到粗,從在泥糊狀食物裡新增少量的小塊固體食物開始,隨著寶寶的適應,再慢慢新增固體食物的量。隨著月齡的增長,寶寶主動進食的慾望增強,喜歡自己抓食物吃,這時媽媽可以把切碎的固體食物給寶寶,讓他自己吃,培養寶寶對食物和進食的興趣。另外,還可給寶寶吃一些專門用來磨牙的小零食,如磨牙棒、磨牙餅乾。
第三步
時間:12個月以上
訓練重點:咀嚼後的吞嚥
輔食特點:較粗的固體
可選輔食:水餃、餛飩、米飯、其他纖維不太多的成人食物
隨著牙齒的萌出和完善,寶寶的口腔動作也來越豐富,咀嚼吞嚥動作協調,漸漸地可以用牙齒咬碎再咀嚼。這時應給寶寶吃較粗的固體食物,多吃粗糧。家長要做好典範,利用寶寶愛模仿的特性,經常示範咀嚼動作給寶寶看,每口食物應慢慢咀嚼,最好每口咀嚼10次以上。家長要逐步指導小孩獨立進餐,切不可家長餵食,或長期用奶瓶飲水、飲奶。
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有很多好處
1、有利於唾液腺的分泌,讓唾液與食物充分混合,促進食慾;
2、使食物磨得比較細碎,提高消化酶活性,促進消化,有利營養素的吸收;
3、有助於牙齒髮育和生長。咀嚼能力不夠,寶寶的頜骨發育不好,長出來的牙齒會排列不齊;
4、有利於頭面部骨骼、肌肉的發育,加快頭部血液迴圈,增加大腦血流量,使腦細胞獲得更多的氧氣和養分;
5、充分的咀嚼可以訓練口腔、舌頭、嘴脣等相應器官肌肉的協調性及靈活性,提高寶寶發音的清晰程度。
咀嚼訓練的關鍵期
6~12個月是寶寶發展咀嚼和吞嚥技巧的關鍵期,過了關鍵期再去學習就會相對困難。當寶寶有上下咬的動作時,就表示他咀嚼食物的能力已初步具備,爸媽要及時進行鍼對性的鍛鍊。
錯過了關鍵期怎麼辦
一旦錯過關鍵期,寶寶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日後再加以訓練往往事倍功半,而且技巧也會不夠純熟,往往嚼三兩下就吞下去或嚼後含在嘴裡不願下嚥。因此,像丁丁媽媽那樣錯過了關鍵期的家長要花費過多的精力來進行咀嚼訓練,主要通過改變新增輔食的方式及餵養方式來實現:
1、從較軟的食物逐漸過渡到固體食物,培養寶寶對食物的興趣,家長切忌急躁冒進。
2、培養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規律飲食,家長餵食時要刻意拉長兩口飯菜之間的時間間隔,儘量做到每口食物咀嚼10次以上,讓寶寶充分咀嚼,體驗進食的樂趣。
偏側咀嚼的影響
有的寶寶喜歡偏側咀嚼,長此以往,會引起頜面部發育不良,面部不對稱,既影響美觀,又加重牙齒的磨損,還會妨礙發音,導致口齒不清,影響語言發育,因此一旦發現寶寶喜歡偏側咀嚼,應及時糾正。
總之,在嬰兒新增泥糊狀食物的關鍵期,家長應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使孩子有機會反覆嘗試新的食物
對在進食中出現的一些反應不必過多關注和焦慮,讓孩子有機會反覆嘗試新的食物,這不僅使孩子享受到多樣的美味,讓"吃"成為一種樂趣。同時,讓孩子獲得豐富的味覺、嗅覺視覺、觸覺的感知刺激,這些方面都有利於孩子的早期發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