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副主任醫師 塗一世

  便祕的基礎治療是便祕治療中最重要的措施,包括排便習慣訓練、合理飲食、足量飲水以及增加活動量等。

  1、排便習慣訓練

  功能性便祕的發病與未進行或不規範的排便習慣訓練高度相關,排便習慣訓練在預防和治療功能性便祕中起到重要作用。嬰兒期的排便為反射性排便,表現為分次排便,有排便反射時即刻排出,不受控制。而意識性排便為適應社會生活需要的條件反射,能按時排便,使小兒生活規律化,防止便祕及大便失禁。對兒童早期進行排便習慣訓練可較快進入意識性排便。排便習慣訓練訓練為漸進性訓練,訓練過程中以兒童為主,著重兒童排便準備,允許反覆實踐,依據兒童的興趣、能力逐步訓練,一般在18個月開始。排便習慣訓練過程中,準備外觀吸引人、顏色鮮豔的便器,放置在兒童易於使用的位置(不一定是衛生間),鼓勵兒童每日在便器上坐一會兒。便器應有適宜高度,使雙膝水平高於臀部,雙足應著地以便用力。指導小兒學會排便用力方式,在呼氣後屏氣,增加腹內壓,學會協調肛門內、外括約肌運動。排便習慣訓練的時間一般在餐後30~60min進行,每次5~10min較適宜,避免排便時久蹲,同時父母應向兒童解釋此時適合排便。兒童自信心比較脆弱,因此在訓練期間如排便失敗不應訓斥,注意消除小兒緊張感。訓練中可能出現後退現象,如強忍糞便而不解,後退為訓練中正常現象,不代表失敗,父母應接受這一事實,不必焦慮或對兒童施加壓力。

  2、 合理飲食

  合理飲食是便祕患兒治療的重要方法。便祕患兒“合理飲食”應側重於膳食纖維的攝入。目前國內兒童膳食纖維攝入普遍較少,表現為粗雜糧攝入減少,37%
~42%便祕患兒很少進食蔬菜及水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膳食纖維具有吸收水分,軟化糞便,增加糞便量的作用,同時經腸道菌群酵解後產生短鏈脂肪酸及氣體刺激結腸蠕動,而少部分膳食纖維未被酵解直接成為糞便組成部分。通過以上作用達到使大便軟化,減少結腸通過時間的目的。但膳食纖維攝入過多則會增加腸道蠕動和產氣量,引起腹部不適感,同時抑制胰酶活性,影響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物質消化和吸收。國內目前尚無兒童膳食纖維攝入量的推薦標準,目前常按0.5g/(kg・d)攝入量執行。

  3、足量飲水

  糞便乾結主要影響因素包括結腸傳輸時間減慢以及大便含水份減少。因此,除設法改善結腸傳輸功能外,足量飲水對於改善大便乾結,緩解便祕症狀至關重要。兒童足量飲水因年齡及體重而異,同時飲水量應隨季節、氣溫及運動量適度調節,觀察患兒糞便以經常排解4、5級糞便為宜。

  4、增加活動量

  久坐不動,活動量減少是導致便祕的重要因素。治療兒童便祕應針對每例個體,通過病史瞭解其活動量,予以具體指導。鼓勵患兒參加各種體力活動,培養勞動習慣,可以走路的場合儘量不坐車,上下樓自己爬樓梯,每日應有1h以上的體育鍛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