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前、后角損傷縫合術後可早期小負荷負重,半月板體部損傷縫合術後四周內患肢皆不負重且術後一週內不進行屈曲練習(被動屈膝也不做),四周內不進行主動屈曲練習,只在醫生幫助或指導下每週1―2次行被動練習。
一、保護期 (術後1天至4周)
術後當天及術後一天
術後即刻加壓包紮,抬高患肢,予以直夾板固定。
麻醉消退後,開始嘗試:
1、踝泵――用力、緩慢、全範圍屈伸踝關節,儘可能多做。下地後,可進行抗重力下踝泵練習。
2、股四頭肌(大腿前群側肌群)等長收縮練習――即大腿肌肉繃勁及放鬆。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儘可能多做。(大於500次/日)
3、N繩肌(大腿後側肌群)等長收縮練習――患腿用力下壓所墊枕頭,使大腿後側肌肉繃勁及放鬆。要求同上,大於500次/日。
㈡ 術後二天:
1、開始嘗試直抬腿――伸膝後直腿抬高至足跟離床375px處,保持至力竭。10次/組,2―3組/日。
2、開始向各方向抬腿練習,30次/組,2―4組/日,組間休息30秒。
㈢ 術後1周:
1、繼續並加強上述力量練習。
2、被動屈膝至90度。
㈣ 術後2―4周:
1、繼續並加強上述力量練習。
2、開始多角度等長抗阻伸膝練習,以加強腿部力量。30次/組,組間休息30秒,4組連續進行,2―3次/日。
3、每週被動屈膝角度增加10度左右。
㈤ 術後4周:
1、強化力量練習。
2、被動屈膝至120度。
3、主動屈膝至90度。
4、開始練習旋轉小腿,範圍至剛剛自然停止為止。
5、開始部分負重,負荷大約為體重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二、恢復負重期 (術後5―7周)
此期不得過多行走,否則極易引發關節腫脹和積液,影響功能恢復及組織癒合。
1、患肢負重逐漸增加,術後6周可逐漸完全負重。
負重及平衡練習――保護下雙足分離,在微痛範圍內左右交替移動重心,逐漸過渡至單腿完全負重站立,5分/次,2―3次/日。
雙足前後分離,移動重心,逐漸過渡至單腿完全負重站立。
2、術後5―7周,繼續在醫生幫助下進行膝關節被動屈曲練習,但被動角度維持在120度。
3、屈伸膝0―30度力量練習,30次/組,2―4組/日,組間休息30秒。
4、屈膝30度半蹲,2分/次,休息5秒,連續10次為1組,2―3次/日。(髕股關節有症狀者,進行直抬腿和20度―0度開鏈伸膝訓練。)
三、恢復活動期 (術後8―12周)
1、術後8周患肢可完全負重。
2、術後8周可被動屈膝超過120度,並可自行主動膝關節活動練習。
3、為加強大腿後群肌力,開始“勾腿”靜力練習,屈至無痛角度保持10―15秒,10次/組,4組/日。
4、開始前後、側向跨步練習,20次/組,4組/日。
5、固定自行車練習,無負荷至輕負荷。10―20分/次,2次/日。
6、運動員術後三個月可以開始專項運動基本技術動作的訓練。但必須循序漸進!
必要時可戴護膝保護,但只主張在劇烈運動時使用。
四、恢復運動期 (3個月後)
1、逐漸恢復劇烈活動,或專項訓練。
2、強化肌力,及跑跳中關節的穩定性。
3、通過測試,患側肌力達到健側85%以上,運動中無痛,無明顯腫脹,則可完全恢復運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